編者的話:近日,由中國教育部主辦、主題為「聯通融合 傳承創新」的2024世界中文大會在北京舉行。「語言是人類交流思想的工具、傳承文明的載體、增進理解的橋梁。」國家主席習近平向2024世界中文大會致賀信並祝賀孔子學院成立20周年,寄語世界中文大會「為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環球時報】記者采訪多位與會人士,探究國際中文教育如何推動中國與柬埔寨等國家的友好關系,並在當地經濟社會開發中作出貢獻。
圖片說明2:外籍男性友人表演才藝。
圖片說明1:中外大學生在2024世界中文大會合影。
「人文交流合作是經濟交往和政治交往的基礎,其重要性不亞於後兩者。」白俄羅斯中國友好協會主席、白俄羅斯前副總理阿納托利·托濟克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回憶道,「透過孔子學院的工作,我們能夠為白中友誼發展作出貢獻,不同國家和民族的師生交往帶動了兩國人民之間交流網路的構建。」
20年前,為推動中國與世界各國友好關系的發展,增進各國人民對中國語言文化的理解,為全球中文學習者創造便利優質的學習條件,孔子學院應時代之勢而生。教育部副部長吳巖介紹稱,20年來,超過2000所中外學校及教育機構參與了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的合作辦學,直接參與教學工作的中外院長、教師和誌願者共計超過15萬人次。為支持孔子學院建設和國際中文教育發展,中方累計派出教師、誌願者超過12.6萬人次,研發了80多個語種的1.5萬種教材和讀物,捐獻圖書超過1600萬冊,支持了13萬學員和教師來華交流,資助了7萬多名學員到中國學習中文。這些努力為孔子學院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吳巖強調:「孔子學院以語言為媒,以文化做橋,促進國相交、民相親。孔院是增進理解、深化合作的金鑰匙,在促進中外人文交流和人民友好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孔子學院在全球發展20年,不僅將華夏文明的火種播撒於世界各地,更是在促進中外友好交往和推動國際關系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例如,巴西孔子學院大家庭目前共有13名成員,其中正值「二八年華」的聖保羅州立大學孔子學院是它們的「老大哥」。截至今年,該院已經完成3.4萬多名學生入學註冊,舉辦400多場文化活動,吸引超過60萬人參與。該院還成功舉辦了9屆聖保羅中國電影展和48次漢語水平考試,吸引4800多人參加考試,其中511名學生獲得獎學金前往中國留學。
在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孔子學院則為中文教育的普及樹立了典範。該院院長杜可歆說:「我們孔子學院於2007年成立,是全球第一個支持中小學中文教學的孔子學院。」去年約1萬名學生在該院40個孔子課堂學習中文,另有7000人參加與中文有關的課程。
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楊衛表示:「孔子學院的快速成長,使其成為在中國境外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國際中文教育機構和引領國際中文教育的龍頭品牌。」▲
「中文+職教」創造新機會
在促進中外交流的同時,國際中文教育也推動著其他國家的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尤其「中文+職業技能」計畫的落地為當地人提供了更多機遇。
「中文已經融入柬埔寨國家教育體系,就像英語和法語等其他外語一樣,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柬埔寨教育、青年和體育部副國務秘書蒲薩敏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1958年柬埔寨與中國正式建交至今,兩國在教育、軍事、經濟和貿易等領域進行緊密合作。去年,我們啟動了中文教育合作計畫,目前柬埔寨有 20 所初中和高中的公立學校正在試點中文教育。」
蒲薩敏對記者說:「柬埔寨有很多柬中混血兒。這是因為很多中國人移民到柬埔寨並結婚生子,他們中大多數人會送孩子去學校學習中文。此前,不少人需要在私立中文學校付費上課,但當我們將中文教育引入公立學校後,學生們不花錢就能掌握中文技能。現在越來越多的學生從中受益,已達萬人之多。」
不僅如此,「中文+職業教育」計畫還幫助柬埔寨年輕人解決就業問題,改善當地經濟環境。蒲薩敏說:「我們對柬埔寨學生進行中文和職業技能的培訓,如此一來,他們在畢業後便可以進入柬埔寨當地的中國公司或前往中國工作。為了有效地開展職業教育合作,我們將為柬埔寨教師和學生提供至少一年的漢語培訓計畫,以便雙方有效進行交流。柬埔寨學校和當地中國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師生均能獲得就業機會。」此外,摩洛哥青年也同樣受益於中文教育。摩洛哥職業教育與就業發展辦公室總幹事路布納·泰瑞查稱,「摩洛哥的職業培訓中心建立了專門針對旅遊業培訓的分支機構。在這些機構,外語技能非常重要。孔子學院為摩洛哥提供了寶貴的漢語學習資源,並透過各種各樣的文化交流活動加深了摩洛哥年輕人對現代中國的了解。」(劉 明)▲
從6個月到6年,他愛上了中文
在外國人眼中,熟練掌握中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在學習中文的過程中往往能收獲到更多。
「我在北京居住過6年,並逐漸為中文的魅力所傾倒。」英國北愛爾蘭政府行政辦公室南北部長級理事會聯合秘書長兼奧斯特大學孔子學院理事提姆·羅帝斯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追憶自己與中文的淵源,「2011年,我在英國政府部門負責國際關系事務。有一天,我接到通知,一位中國官員即將存取北愛爾蘭,我被指定負責安排她的整個行程。在這次存取中,我與這位中國官員相處融洽。行程結束後,她熱情邀請我們前往北京、上海和香港進行存取,此後,我們與中國政府及高校展開合作,並共同成立了孔子學院。」
起初,提姆·羅帝斯受邀到中國開設辦公地點時,時年54歲的他認為應該讓更年輕的人擔此重任。然而,中方堅持邀請他。「於是我計劃先在中國待6個月,」提姆·羅帝斯回憶道,「但中國深深觸動了我的靈魂,讓我在這片土地上停留了整整6年。」初學中文時,提姆·羅帝斯曾遭遇瓶頸。一位與他共同學習外交事務的中國女性曾鼓勵他說:「現在你的中文很好。」這句話不僅讓他感到愉悅,也激發了他對中文更深的興趣,並逐漸愛上了這門語言。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中國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遙遠的地方,我對它一無所知。但如今你從北愛爾蘭坐飛機,10個小時就能到達中國。我認為,比起電子通訊,面對面交流更有利於增進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提姆·羅帝斯稱,北愛爾蘭已有約20萬學生參加了孔子學院的課程,「我們現在對中國有了更多了解,對中文的理解更加深入,對中國文化也更加尊重。這種關系發展得非常好。」
不過,讓英國人掌握中文並非易事。「於我們而言,中文是非常難學的語言。」提姆·羅帝史坦言,「在學校裏,老師通常會教授更容易掌握的語言,比如法語、西班牙語和德語。而中文有著不同的聲調,這對我們來說是最大的挑戰。」
為解決這一難題,北愛爾蘭政府高度重視中文教育,並進行了大量投入,也因此培養出了非常優秀的學生。提姆·羅帝斯表示:「我們認為,在教育方面,我們與中國有很多共同點。盡管我們的教學風格和授課方法不同,但當孔子學院的老師與北愛爾蘭老師聚在一起時,他們會互相交流和學習彼此的教學心得,老師們能夠從中獲得寶貴的經驗和靈感。」提姆·羅帝斯進一步強調,學習中文對英國青年的個人發展大有裨益。「如果你既會英語又會中文,就能與世界上2/3的人溝通交流。學習中文,還會為你帶來更多的工作機會,無論是在中國、與中國做生意的公司,還是在大學或政府機構。」
學習中文也讓中東地區的學生頗具挑戰。「中文並不像我們希望得那麽容易。」巴林教育部助理次大臣薩瑪·穆罕默德·埃傑維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道,「但學習語言非常重要。語言是人與人、國家與文明之間溝通的媒介,不僅能加強不同國家和機構之間的聯系,還能幫助人們深入了解彼此的文化。」自2013年巴林開設孔子學院以來,掌握中文的巴林人數量顯著增加。目前孔子學院已有約2000名畢業生,透過這些語言和文化交流活動,將中國文化與巴林及阿拉伯文化緊密相連,加深了民眾對兩種文化的理解,同時克服了可能面臨的各種挑戰。(劉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