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抑郁癥患者。
像我們這樣情緒健康出問題的人,往往從生活方式上都會表現出一種莫名的「癮」。
要麽是網癮,手黏在滑鼠上,恨不得吃喝拉撒都在螢幕前解決……要麽是購物癮,那股勁兒上來就會理智全無的沖動消費,面對母親紅腫的淚眼和嘶啞的嗓音痛苦自責,面對父親按耐不住的怒氣膽戰心驚,下次卻仍然抵不過「剁手」的沖動,甚至會被一雙無形的大手拖入網貸的漩渦……要麽是豬癮,各種高甜度高熱量的零食還沒咀嚼出味道就被囫圇塞進了沈甸甸的胃囊,暴漲的體重,充氣兒般迅速膨脹的身材,只能用節食和催吐作為下一次狂吃海喝的心理補償。
我的「癮」是什麽?在母親看來或授權以概括為「手機癮」,或者說「小說癮」。從我個人角度更願意稱之為「故事癮」。
滿足我的「故事」暴食癥(不然還是稱呼為「小說」算了)無非要透過能數得出的幾個閱讀平台,而晉江文學城這個面對女性讀者的YY投放之地當然就是首選。
逛過晉江網站的人應該知道,那裏有一個橫掃言情耽美兩大領域,經久不衰的恒熱梗——「追妻火葬場」。
因為女主前期往往扮演被虐,被傷害,受盡委屈,嘗遍苦楚的完美受害者。什麽丟工作,丟條腿,丟血丟腎丟眼角膜,丟個孩子甚至丟條命都很常見,而後期男主火葬場卻實際葬送不了啥。這種三觀不正、滿天撒狗血的小說,也逐漸被覺醒的女孩兒們抵制,怒罵其為「嬌妻文學」,怒罵盛產這類文學的晉江(曾經)是「女德江」,怒罵這些追妻火葬場文的土狗受眾是「男寶媽」。
為什麽會有女生喜歡看虐文呢?真因為她們「自我」薄弱,已經被現實世界中無孔不入的規訓磨平了所有棱角,澆滅了靈魂中燃燒的抗爭之火?所以哪怕在她實際為 上帝/造物主 的文學世界裏,也要扮演客體,被人征服,被人支配把控,一條命的價值僅僅和優質男性的一點點愧疚情緒等價。
不,不是這樣。
事實上,我曾經也和大多數女權主義者一樣又悲哀又氣憤,覺得怎麽會有人不爭氣地看這些東西,但現在我有了新的理解。
在【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曾提到這樣一個話題——「人際關系中的權力爭奪與復仇」。
本書作者,岸見一郎,主張阿德勒心理學的「原因論」,而非「佛洛伊德」的目的論。
「比如遭受過父母虐待的孩子有些會誤入歧途、逃學,甚至會出現割腕等自殘行為。
按照佛洛伊德的原因論,肯定會從簡單的因果律角度歸結為:「因為父母用這樣的方法教育,所以孩子才變成這樣。」
阿德勒的目的論不會忽視孩子隱藏的目的——也就是「報復父母」。如果自己出現不良行為、逃學,甚至是割腕,那麽父母就會煩惱不已,父母還會驚慌失措、痛不欲生。孩子正是因為知道這一點,所以才會出現問題行為。孩子並不是受過去原因(家庭環境)的影響,而是為了達到現在的目的(報復父母)。」
(「」裏參照了【被討厭的勇氣】原書內容)
這種自我傷害的行為,是人際關系中權力爭奪受挫後的復仇,為了贏,而不是因為什麽缺愛和卑微。
虐文女主們固守的痛苦與不幸,那種經由作者欲望創造而出,縈繞於她們頭頂的苦情光環,是一種控制欲的扭曲表達。
她們誇耀著自己的不幸,以自身苦難為武器,迫使身邊的人扮演拯救者(她們痛苦的程度讓你覺得你若袖手旁觀,那就是加害者),透過制造「負疚感」,施加道德壓力,以約束別人的言行。
在那個遍體鱗傷,嘗盡苦楚的虐文女主背後,我隱約看到了一個正在黑暗中織網的雌蜘蛛。一個錨定了目標就著手構築劇本,縛之以情,把對方的人格蠶食殆盡的高明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