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會了一下提問背後幾種可能的擔心,想從這些隱憂出發來回答這個問題。也歡迎大家在評論補充。(如果是客觀層面心理咨詢對心理問題有沒有用這一點,我想知乎還有好多其他的貼文已經敘述得很完整,我就不贅述惹。)
1、如果你擔心找另一個人來調節你的問題是沒用的(特別是這個陌生人,找ta還要付錢,雖然ta叫心理咨詢師,傳說中擅長的就是心理問題啦)。
你可能已經從親朋好友那兒收到了一大堆建議,也可能已經看書搜網路知識,把相關內容讀了個遍,「道理我都懂了,但就是沒用啊」。
你很懷疑,自己用盡辦法都搞不定,心理咨詢師一個陌生人,也和我不熟,能不能搞定啊,能不能理解你的痛苦啊,好糾結,不想浪費時間精力金錢。
啊…… 其實你的擔心是沒錯的。
很多時候,心理咨詢師真的還不夠理解你的問題前,是很難幫你調節的。
心理咨詢師相對有經驗處理不同的心理問題,有更為系統的關於人類心理問題的知識和理解架構,這種理解的架構不單純是文字可以描繪出來的,也不單純是透過閱讀就可以領悟和掌握的,因此,非得在三次元世界中,在你們真實的互動裏,咨詢師可以更好地先理解你的問題是什麽,然後再用ta的方式幫忙調節或處理這一問題。這個過程,的確不是一兩個建議與分析可以涵蓋,也不像是閱讀一本書那麽一目了然,是可能需要一些耐心與一點好奇,在過程中體會看看,我的問題有「被調節」好些了嗎?或者不是調節,也許「這個問題還是那麽大的問題嗎?」,或是「我對自己問題的理解有悄悄改變嗎?「……
2、如果你擔心找咨詢師調節完,遇到問題自己一個人還是不知道怎麽辦。
嗯,這也是很可以理解的擔心吧。「既然不可能遇到啥問題都找咨詢師,那麽我還是得要一個人解決,如果我還是沒辦法自己解決,那麽我找了,長遠看來也沒啥用…… 」
有時候咨詢結束你好像感覺還是要自己去面對這些真實而現實的困境,困境並沒有因此就迎刃而解了,而剛剛那一節裏發生的事情和感覺,慢慢消退了,就好像神奇的力量在逐漸消失……
當然,這樣的感覺很正常。這裏面也有很多很復雜的感受和心情。心理咨詢中有些議題依靠來訪者自己的努力與咨詢師的協助,不花幾次就能得到明顯的改善,但也有許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題,一次兩次可能不會馬上能夠感受到,一下子可以獨自handle問題的效果,畢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嘛。
可是咨詢的效果之一當然也是讓來訪者更理解自己遇到的問題是怎麽回事,以及怎麽去改善自己的問題啦。回到你的感受…… 如果好幾次咨詢結束你都好像只是被暫時打了雞血,或是被輕柔地安撫了,但你覺得對於你生活中去解決自己的問題,當真沒啥效果,沒有轉換角度,沒有疏解情緒,沒有變穩定,沒有更自主,沒有更多自我同理,沒有更有創造性和效率…… 等等,等等,總之,你還是不知道怎麽辦。首先,如果能夠告訴咨詢師,ta也可能會就此跟你討論,更好地評估目前你們的進展。其次,或許你可以考慮這個咨詢師的人、工作方式和你是否匹配,可和你的咨詢師表達這一體會,甚至尋找or由ta轉介其他更適合你的咨詢師。
3、如果你擔心心理咨詢師承受不了,害怕帶給ta過多負面情緒與負擔?
這個擔心比較因人而異,但也的確有些來訪者會有類似的擔憂。
我可以依靠咨詢師幫我解決問題嗎?換句話說:ta能夠穩定安全地讓我依靠嗎?ta會煩嗎?會不會覺得這都是小case,覺得我在無病呻吟?…我說了那麽多糟糕的感覺,ta怎麽看我呢?…會不會有哪一天,ta不再幫我調節了,會讓我受傷呢?
啊,這樣的感覺也很重要啊。如果你面對找咨詢師時便有這樣的擔心,或許在日常的人際關系中也會感受到同樣的感覺吧。敏銳的咨詢師會覺察到你是否感到足夠安全,是否可以卸下心頭的隱憂,暢所欲言,咨詢師會不斷感覺你現在可能需要一些什麽樣的幫忙,follow你的需求,讓你可以慢慢放松地感受被關照。當然,ta也可能沒有發現,你仍然可以選擇和你的咨詢師分享這一擔心。這或許也可以成為議程之一,也可能ta會用專業的方式來消解、照顧你的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