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狼寶寶
綜合平衡,不確定,在過程中生機勃勃,廣博,給心理學人以個性的空間,一如人生。
心理學用來幹嘛的?心理學是什麽?心理學的領域有哪些?心理學的未來和前景怎麽樣?…… 「不知道」可能是最貼切的回答 。
心理學領域之廣,讓任何一個人都沒法代表心理學,也給了任何一個心理學人以個性生長的空間,同時為心理學添磚加瓦,建設這個學科宇宙。
心理學擊碎了人們對文科理科的幻想。它幾乎沒法被分類,拿它沒脾氣,只能說它既是中心學科又是交叉學科。它甚至拒絕成為一個學科,散落於各個學院之中,無處不在且冥冥之中相互聯系起來,琢磨不透,攪亂人們的分類體系。
快速發展,矛盾,聯合,看不到盡頭。心理學向內分支眾多,向外縱橫阡陌,逼死每個想畫一個圈說:「這就是心理學」的人。想要勾勒心理學的邊緣似乎非得像拿ps把圖片放大到盡是馬賽克去一一勾勒,才發現一片灰色,讓做這份工作的人絕望, 卻也是心理學的希望 。也正是這種無處不在的聯系,矛盾和交流讓心理學迅速發展,日新月異,博采眾長,呈現百家爭鳴的態勢,蒸蒸日上。
危機中心理學似乎有足夠的韌性屹立不倒 。心理學在其短暫的歷史裏,多次懷疑過自己,永遠不乏自我批評,而後又迅速成長。佛洛伊德被狠狠地拍了一巴掌,目前在科學研究中暫時劣勢,但依然在心理咨詢領域不斷改變自身,成為繞不過去的裏程碑。後起之秀,如行為主義,人本主義,直到後現代,也都經歷過這些巴掌,而後取彼之長,補己之短,站穩腳跟,還能再戰。暫時「死去的」會以嶄新的形態回來哺育心理學,重新獲得自己的位置。科學心理學也不太平,行為主義的機械刻板孵化了認知革命;認知和實驗對理性的偏重召喚了情感的回歸;認知神經科與基因將心理學與客觀世界建立起聯系;有人說人本主義不科學沒法研究,轉眼間積極心理學便脫穎而出;可重復性危機在寥寥幾年只內迅速拉高了心理學家的統計和邏輯水平……恐怕當前沒有哪個學科能這麽吵鬧,就像一群孩子,像是嚴肅認真地扮演大人模樣,看上去幼稚可笑,卻蘊含希望。
心理學對心理學人的「折磨」也是花樣百出,大有要先苦其心誌……的味道。感到心理學找不到工作;不知道自己在學啥;覺得自己學的東西不像心理學;感到自己的方向沒有未來;感到自己的研究沒有意義;擔心自己的文章被噴;感到像在學玄學;對「野雞心理學」呀牙切齒;……在仿徨,思索,懷疑,確認,嘗試中,全方位感受心理學的不確定性,也 被心理學悄然塑造,走上了自己獨特的人生道路 。
可以預期的是心理學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還會亂下去,亂而有序,只不過難以摸清楚而已,或者變得比捉摸得快,就像人生,想要搞清楚自己,不是不能,而是永無止境。變化永遠在發生,每一天都是新的挑戰,並終有一天,累了,面前是一個土坑,背後是繁花似錦。
心理學在改變心理學的研究物件。這可能會另很多「本質主義者」受不了。研究物件怎麽可以變呢?但世界就是在不斷變化的,只是對於物理化學這種學科,變化可以忽略不計而已,但人是活躍變化的。心理學改變其研究物件不是應該被拒絕討論的問題,而是要面對的現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心理學肩負了引領人們的責任,不單純是客觀觀察,具備了一絲哲學內容——人們應該如何存在,即對與錯 。這點在心理咨詢中也有體現,很多時候來訪者澄清了自己的信念,覺察到自己的心理狀態,就會發生改變。當心理學研究結果發現了所謂人類本質的時候,必然是 一段時空之內的社會的和歷史的「本質」 。這就要求解釋心理學研究結果需要具有發展的眼光——如同心理學本身在過程中不斷變化和發展一樣。
心理學改變心理學人。心理學人也在和心理學的互動中被改變。心理學可能是哲學之外,距離自己的人生最近的學科。它幫助我了解自己,探索自我,了解周圍的人,理解社會和一切人類行為與組織,構建自己的人生哲學。心理學廣泛的研究領域要求心理學人不斷學習,推展自己的眼界,也為無聊的心理學人留了條後路——無聊了換個方向,想走了也不至於全然浪費,因為心理學與眾多學科保持聯系,因為至少心理學這裏學過的東西,生活中無處不在。
你問我它為何迷人。因為我不懂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