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民間故事:馬夫年老受排擠,老馬識途立奇功

2024-12-21心靈

明朝崇禎十三年(1639)正月,八大王張獻忠在谷城重新豎起農民起義的革命大旗,各地農民紛紛響應,一時聲威大振,朝廷多次派兵進剿,都被八大王打得大敗,逼得崇禎帝走投無路,把這一切失敗都歸罪於五省軍務總理熊文燦,而將他處死於北京西市,然後任命宰相楊嗣昌為督師,並賜以上方寶劍,要他統帥全國兵馬,妄圖一舉蕩平張獻忠。這時,八大王張獻忠已率部進入四川,在川東北的太平縣、瑪瑙山,魚渡溪一休整。

宰相楊嗣昌乃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現又被封為督軍就更加趾高氣揚,窮兇惡極,他接任督軍後,立即推行早已制定的「四正六隅、」「十面羅網」的政策,調集延綏,山西、山東、江南、江西等地軍馬,四面八方向川東北的張獻忠圍攏來。 首先到達的是左良玉的部隊,他進入川東北後,就緊靠巴霧河,魚渡溪一帶紮下連營數百裏,將張獻忠圍了個密不透風。 張獻忠見敵人數倍於我,且武器精良,糧草充足,鋒芒銳利。硬拼是要吃虧的,便決定向川西南轉移,制訂了「以走制敵」的戰略。走是必然要走的,但卻不能馬上就走,因為在谷城起義時只有七、八萬人馬,到達川東北後,由於各地農民的紛紛參加, 隊伍迅速擴大,已發展到十四、五萬人馬了。

這些新加入義軍的農民大都沒有像樣的武器,沒有受過起碼的軍事訓練,因此必須有一段培訓的時間。所以,八大王張獻忠決定在瑪瑙山、魚渡溪一帶駐紮下來,一面加緊制造三眼槍,狼牙棒,穿甲箭等銳利武器,一面訓練士兵操練團營方陣,左右特角鐵鉗制敵等陣法。還聘請儒生徐以顯,潘獨鰲講授【孫子兵法】,以提高部隊素質,增進戰鬥能力。然而,現在左良玉的大軍卻步步緊逼,形勢是十分嚴峻的,怪不得他的部將和士兵們一個個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然而張獻忠卻一點不著急,每天照例騎馬打獵,教士兵讀書,遊泳,拳擊,到兵器廠研制武器,甚至,在閑暇時還去附近老百姓家和孩子們捉迷藏,唱兒歌,玩遊戲,好象根本不知道大敵當前,兇惡的左良玉像只猛獸已逼近眼前。他的將士們實在沈不住氣了,就一齊來到八大王張獻忠的營帳,問他:「要是左良玉攻來了怎麽辦?」張獻忠淡淡地笑了笑說:「他不會進攻的。各位請回營吧,自己把自己應該做的事做好就對了。」大家無可奈何,只好告退;但心裏仍不踏實,一則不知道八大王究竟使的什麽法子,那麽自信左良玉不會來進攻,二則,擔心左良玉打來怎麽辦?於是背著八大王,暗暗加強了工事, 在前沿布署了重兵以防止左良玉的突然襲擊。

再說,左良玉統軍二十余萬,連營數百裏,將張獻忠圍困在魚渡溪、瑪瑙山一帶,如果他發動攻擊,全線出擊,用不了半個月時間就可以將張獻忠踏平。正當一切進攻準備就緒的時候,有一天,左良玉從前沿陣地視察回來,路過雙槐場聽到場頭場尾的兒童一邊捉迷藏一邊唱兒歌,那歌詞是:「宰相府裏一只羊,心腸黑,手捍長,玉貓給他搬樽子,羊吃肉來貓喝湯。

而有的孩子卻唱的是另一只兒歌:「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喪,沒有諸葛亮,哪有司馬郎;一座空城計,歷史課一堂。" 左良玉聽罷兩首兒歌,他覺得這些兒歌大有來頭,便問孩子們是從哪裏學來的,孩子們都說不知道,嬉笑著各自散開走了。左良玉回到營帳心中悶悶不樂,他想這兒歌大有來頭,這頭句宰相府中一只羊,不是明明指楊嗣昌嗎,這玉貓不是指我左良玉又是指何人,玉貓替他搬樽子,羊吃肉來貓喝湯,這不是明明說我左良玉為楊嗣昌賣命,到頭來得功受獎的卻是他楊嗣昌了。

再看看揚嗣昌平常對待自己,卻又是那麽不公正,彈藥裝備好的就給他的嫡系部隊,糧草供應也比別的部隊差,我左良玉又不是聾子,瞎子,難道還看不出來楊老頭耍的什麽心眼嗎,如果我把張獻忠打了下來,老狗來搶功事小,說不定還要解除我的兵權。這童謠唱的「沒有諸葛亮,那有司馬郎」不是就說得明明白白了嗎,這樣的蠢事我才不幹咧。一氣之下就下了一道命令,命令他的士兵不準越前沿陣地一步,不準未經他的允許,向張獻忠的部隊放一槍一箭。不準傷害張獻忠一兵一卒。除輪流駐守前沿陣地者外,一律沿地休整。這一來,在兩軍對壘的戰場上竟暫時出現了和平共處的局面。

這種和平相恃的局面,給八大王張獻忠率領的農民義軍帶來了寶貴的備戰準備,他們不分白晝地加緊訓練士兵,制造武器,尤其是張獻忠更加忙碌,他常常頂風冒雨,披星戴月地到各營地檢查指導,征求將士們的寶貴意見,不斷修改作戰計劃,決心要突破「十面羅網」徹底粉碎楊嗣昌的圍剿,以達到最終推翻明朝腐朽統治,建立農民自己的政權。這一天,他從短刀營歸來,天色已經很晚了,沒有月亮,只有幾顆星星在鍋蓋般的天空閃灼,顯得夜色更加朦朧,晚風裏時而夾雜著陣陣野草的清香,川東的山川是何等美好迷人呵,要不是明朝統治者的殘酷剝奪,讓千家萬戶都能安居樂業,那該多好呵。張獻忠一邊這樣想,一邊縱馬馳騁,他的幾個侍衛緊緊跟隨在後, 嘀嘀嗒嗒的馬蹄聲,在山谷間組成了一曲優美的樂章。

走著走著,前面拐角處的草叢裏突然出現一團黑影,似乎有什麽東西在蠕動,張獻忠和他的衛隊馬上警覺了起來,難道是敵人的伏兵,難道是左良玉派來的刺客,這倒要弄個明白。 於是,他的侍衛立即包抄過去,將那團黑影圍困起來,仔細一看,並不是什麽刺客和伏兵,而是一匹老馬,那馬十分衰弱,瘦得皮包骨頭,已無力站立,只能縮做一團,然而骨架卻十分魁偉,目光裏依然有一股駿氣。八大王張獻忠在馬前馬後仔細打量,斷定這是一匹千裏馬,只是缺乏養料以致虛弱不堪,於是他立即命令侍衛去取了十個雞蛋來,給這匹馬餵了下去,又讓它飲足了泉水。

果然,那馬恍恍地能站立起來了,那馬站起來後,慢慢竟朝土坡後面走去,張獻忠等人也不打攪它,就默默地跟在它的後面,想了解個究竟,那匹馬轉過土坡,來到一座破廟前面竟站在廟門口不動了,低垂著頭。張獻忠的侍衛便進廟搜查,在墻角處發現了一位老人,那老人已頭發花白,大概已五、六十歲的高齡,他同樣衣衫襤樓,憔悴不堪,大概是耐不住夜風的寒冷在草堆裏蜷縮著瑟瑟的發抖。見此情景,張獻忠連忙脫下自己的軟袍給那老人披上,這時,那老人欠起身來,半坐半臥,睜大眼睛,用驚疑的目光打量來的這夥人,侍衛們立即告訴他,眼前這位將軍就是八大王。那老人就要下拜,張獻忠連忙扶住他,問他是什麽人,怎麽落到了這般地步。

那老人說,他是左良玉部隊裏的馬夫,多年來一直替他飼養一匹烏雕馬,說話間那馬打了個響鼻,老人用嘴一呶,說:「那不是就是那邊站立的那匹馬,那可是一匹好馬呀,跟隨他在戰場上征戰多年,後來產了小馬,那匹小馬可是一匹寶馬呀,他自肚皮以下全是烏黑的毛,但脊背以上都是黑白相間鱗片狀的毛色,兩耳後部還有兩杠白毛,狀是龍角,人們稱他為烏雲騰蛟,這馬日行三千夜走八百,比起當年關雲長的赤兔胭脂馬還勝一籌。左良玉見有了這匹馬,就嫌烏雕馬老了、瘦了,逐漸冷落不給吃喝,甚至連我這馬夫也一齊趕出了軍營,所以我和馬只好流落荒野,已經好幾天了,眼看就要饑餓而死,幸得大王相效,實在感恩萬分。

張獻忠聽罷馬夫的這番話,不禁感慨萬分,表示要請老人帶著他的烏雕馬一起到軍營調養。但那老人卻急忙謝絕了,他說這座破廟地點安靜,他願意就住在這裏,張獻忠說:「既然你有這個打算我也不勉強你。於是,立即下令叫人來把這座破廟收拾一下,把漏雨的地方蓋好瓦,透風的墻補上磚;還叫人拿來鋪籠帳被,鍋盆碗盞米面蔬菜以及供烏雕馬食用的飼料,就讓老人家和他的馬在這裏調養,同時, 為了保證他們的安全,還派了義軍擔任警衛,以防止左良玉或其他不懷好意的人來找麻煩。

從此,八大王張獻忠一有空就來這裏看望老人,他看到老人的身體漸漸康復,那匹烏雕馬也一天比一天健壯,心裏非常高興。但老人家沈默寡言心情沈重,張獻忠多次與他交談,他都不說心裏話,究竟老人家有什麽心事、張獻忠也不得而知。 這天,張獻忠將他帶了一罐文君酒,來與老人家同飲,給老人家解悶,那曉得,老人家見文君酒反而淚流滿面,並向獻忠哭述了他的身世。原來,他叫周誌誠,父母都是邛崍文君酒廠的匠人,世世代代都靠釀酒為生,只生了周誌誠一個兒子,別無兄弟姐妹,當周誌誠長到二十多歲時,就被朝庭召去當兵,東轉西調,就落進左良玉的部隊,給左良玉養馬到老來卻被左良玉趕出來,這麽多年,他都沒有和父母透過音訊,也不知這對年逾古稀的老人現在怎麽樣了。

所以,當他看見八大王手中的文君酒,就好像見到了親人,不禁暗然淚下。聽完這段敘述,八大王張獻忠說,你怎麽不早說,如果你願意去成都看你的父母的話,我不但讓你去,還要給你的盤川路費。周誌誠又說:「可是成都乃明朝蜀王朱至澍駐地,哨卡森嚴如何能夠進得去。」 「八大王張獻忠說:「這很容易,我派人送你去就是了,保管你平安無事。周誌誠連忙跪地叩頭,感恩不已。

一個月以後,周誌誠回來了,張獻忠關切地問他:「見到你父母沒有,他們怎麽樣了?」周誌誠向八大王回說:「他的母親早在十年前就去世了,父親不久也就出了家,到多寶寺當了和尚,法名惠能,現已成了寺裏的主持了,他現在已無所欠掛; 願長久在八大王手下當一名養馬的馬夫,張獻忠說,我們歡迎你留在義軍裏面,但你已年近花甲,自己能夠做什麽,願意做什麽,就做什麽好了。周誌誠忙說,那就請大王允許我還是飼養我的烏雕馬好不好!張獻忠當即點頭答應,讓周誌誠繼續養它的烏雕馬。

再說左良玉自從得到這匹烏雲騰蛟馬,簡直愛若珍寶,無論白日夜晚都拴在他的營帳跟前有衛隊警戒,一般人休想近得跟前,只是每天下午,他都要跨騎著烏雲騰蛟馬在黃龍山跑馬。黃龍山的對面便是青龍山,青龍山就是八大王張獻忠部隊的陣地,兩座山梁遙遙相望,猶如兩條長龍,相傳都是從巴霧河躍出的兩條蚊龍變化而成的。而每天下午,周誌誠都要牽著他的烏雕馬在青龍山上放牧,每當烏雕馬看見對面山梁上那匹烏雲騰蛟馬往來奔馳時便心情激動,母愛之情露於形表, 多次它都引頸呼喚,但因身體太弱,叫喚不出聲音來。這件事被八大王知道了,他想了一想,立即命令周誌誠到遠離青龍山的三關谷放馬,而且要加強烏雕馬的營養,一旦她能高聲嘶鳴時便立即向八大王匯報。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已是夏末初秋,八大王張獻忠部隊的休整,戰備工作已基本完成,新入伍的士卒經過一定的軍事訓練,各種兵器已制作充足,不但足以裝備所有的義軍,且還有一定的儲備。看來,突圍的條件已經成熟,一天,周誌誠來向八大王報告說:「烏雕馬已能大聲叫喚了。」八大王大喜,立即在軍營召開一次重要的軍事會議,會上張獻忠命李定國將軍打先鋒,率馬隊從青龍山突破敵人黃龍山防線,直插敵後, 然後向北包抄;命孫可望將軍從魚渡溪過河,擊潰西線之敵; 命艾能奇、朱執行將軍保護老營傷病員及家屬至吳家場接應, 他自己則率義軍主力,直搗左良玉老巢。並規定各軍戰士兵不解甲,馬不卸鞍,處於一級臨戰狀態,以青龍山上龍角嶺上的鼓聲為號,立即展開攻擊。

再說,明朝丞相兼督軍的楊嗣昌,原來坐鎮湖北長沙指揮對張獻忠的圍剿,他原來以為左良玉不出一個月就會把張獻忠的首級給他獻來,那曉得一等再等都不見動靜,他便接連派出幾批人去催左良玉出戰,但都碰了個軟釘子。左良玉口頭向來人表示願意出戰,但就是不見行動,這不能不使楊嗣昌怒火填胸,他決定親自走上一遭,而且還帶上了崇禎帝賜給他的上方寶劍,雖然那劍斬不了左良玉,因崇禎在賜劍時有規定:「總督以下不用令者,可即逕行斬首,不須奏報。」但殺幾個左良玉以下的不聽話的參將總是可以的,殺雞給猴看,也可以嚇唬一下左良玉。因此,他就帶著他的衛隊來到了黃龍山左良玉的營地。

這時,左良玉正在黃龍山上騎他的烏雲騰蛟馬。楊嗣昌並未經人通報就出現在他面前,左良玉不覺一驚,連忙迎上去說:「不知丞相駕到有失遠迎,還望恕罪。」楊嗣昌本來打算責問他為何遲遲不向張獻忠發動攻進,但一眼看見了這匹烏雲騰蛟馬,連忙贊不絕口,說:「好馬,好馬,真不知將軍竟有這等寶馬。」左良玉心中暗想:「糟了,這老狗是見財起義的,一定又想打馬的主意了。」但他還是回答說:「丞相過誇了,這馬不過是一般的性口罷了。」楊昌說:「不見得吧,可否讓我試試?」左良玉哪敢違抗,不得不連聲允諾,並立即交出馬繩。楊嗣昌上了馬,抖開韁繩,那匹烏雲騰蛟馬便撒開四蹄,在山梁上飛奔起來。

楊嗣昌的到來和他在黃龍山上騎馬的訊息,早被張獻忠的偵察人員了解得清清楚楚,並時刻向八大王作了匯報。八大王當機立斷,立即叫周世昌把烏雕馬牽上青龍山,那匹烏雕馬登上山梁,放眼一看,見它的孩子正在對面的黃龍山梁上,於放聲嘶嗚,呼喚他的孩子;那匹烏雲騰蚊正跑得起勁時,突然聽見母親的呼喊,擡頭一看,母親就在對面山梁,多年離別的母子之情油然而生。於是,她便長嘶一聲,不顧一切地沖下白龍山朝青龍山上狂奔,逢山跳山,逢巖跳巖,那楊嗣昌哪裏控制得住,緊緊抱住馬鞍,大驚失色,高聲呼救,要是被馬馱到了青龍山上,豈不成了張獻忠的俘虜。那時崇禎皇帝豈能饒得了他左良玉。

這夥明朝軍官平常作威作福,這時卻嚇得面如土色,不知所措。那匹烏雲騰蛟馬奔跑著,不料一塊大石擋住了去路,那石有丈余見方,像座小山,這馬大吼一聲,縱身一跳,便跳了過去,就這一縱一跳之間,卻把楊嗣昌落在地受了重傷。這時,青龍山上戰鼓齊鳴,義軍人人爭先,個個奮勇, 一齊沖殺過去。左良玉和他的將士們見狀大驚,一齊上前救援,陣腳大亂,雖然傷亡慘重,但總算救回了楊昌一條性命。

這時,八大王手下的各路將領,都按照張獻忠的既定布署出擊。李定國將軍很快就突破了東線,斬下了明軍首將席壯的首級,孫可望將軍強渡巴霧河,生俘敵軍五萬余人,八大王張獻忠攻進了左良玉的帥營,砍掉了帥旗,一把火把營房焚為平地,左良玉護著楊嗣昌從雙槐場方向逃走了。這一仗農民義軍大獲全勝,各路人馬完成自己的作戰任務後,都一齊來到八角埡會師。八大王張獻忠,騎著那匹烏雲騰蛟馬,威風凜凜,喜氣洋洋地率領著農民起義大軍,向川南的宜賓、瀘州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