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不好,忍不住對熟悉的人發脾氣——這是一種心理學防禦手段,叫做「置換」。
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踢貓效應」。就是受了氣找最弱的物件發泄。
而所謂最弱,就是最能容忍、最不會打擊報復的物件,通常身邊熟悉的人。
為什麽會這樣呢?因為人的情緒就像一壺燒開的水。水蒸氣頂著蓋子。如果嚴絲合縫,那麽最終會發生爆炸。總得找到一條出路讓蒸汽跑出去。所以我們的燒水壺都有壺嘴,或是蓋子上有小眼兒。
人也是一樣。尤其是在外面承受巨大壓力的時候。但是出於理智考慮(避免沖突、顧全大局、保住工作等等)人在壓力的當下選擇了壓抑下自己的情緒。
然而就像剛才所說的,情緒是壓不下去的,它總要找個出口出來,否則人會爆炸(崩潰)。
就像水壺的蓋子,什麽時候容易被蒸汽頂開?當外界壓力小的時候。人的情緒也是一樣。當回到家或是到了讓你放松的環境,情緒容易釋放。
一個典型的例子:
一個丈夫工作了一天心裏很煩,回家跟妻子說了,心情回復平靜了。但妻子開始不安;
妻子忍不住跟孩子嘮叨了幾句,孩子心情變得沈重了。
情緒會傳遞。傳出去後,心裏就輕松了,但是接收方就難過起來。這就是所謂的「情緒垃圾桶」。
如何破局?
首先,要覺察情緒起來,理清情緒。有時候,看見即療愈,對一部份人是奏效的。好比你頭痛但找不到原因就更加煩躁擔心,但如果知道了頭痛是因為服用了某種藥物的正常副作用就心裏平靜許多。
之後,情緒理清之後如果依然需要發泄,那麽理智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去發泄。如,寫下來、去運動、找朋友聊聊,如果有條件,最好找心理咨詢師。
最後,情緒的背後隱藏著內在的需求。只有深刻地看到自己內在需求,情緒才失去的發作的價值,才會歸於平靜。
更多的時候,一個人的情緒並不只和ta自己相關,也很有可能是一個系統相互影響的結果。如果看到自己如何影響了別人,以及如何被別人所影響,將這一團亂麻攤開,在心理師的專業幫助下,會更加安全高效。
個人簡介:理工科博士轉行心理咨詢,海外生活10+年。
心理學陪伴我走過學業、職場、陌生文化及人際困難。因為體驗,所以懂得。如有需要,歡迎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