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馮侖:過程要簡單,結果要明確,做事切忌繞來繞去

2024-08-27心靈

封面圖 |【西出玉門】劇照

馮叔,請教一個問題。我最近在一個新的合作方對接,不知道是不是我說話太委婉了,對方總是get不到我的訴求,以往與別的合作方溝通時都不曾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又沒辦法不跟這群人合作。我該怎麽辦?

馮侖

在溝通、談判的過程中,有些時候需要委婉地表達、迂回地交流,但也有用這種方式達不到目的的時候,比如說,你的委婉、迂回、暗示,對方可能接收不到,或者對方並沒有感覺到壓力,也不清楚你最終的需求,導致效果未必很好。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把你想要說的話,好聽也罷,不好聽也罷,都直白地一次性全說到位,說到底,說到最後。一次全部都說到位,說明白,互相攤底牌,這樣反而能夠達到互相理解、促進合作的效果。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中國姑娘跟老外談戀愛,發現老外總把錢算得特別清楚,每一筆錢都要說清楚。這個姑娘就很生氣。老外覺得挺奇怪,覺得你的錢為什麽要跟我的混在一起呢?將來我的和你的算不清了,我們倆要吵架了怎麽辦?

後來兩個人談到結婚,又因為女方的父母該怎麽養而起了爭執。在中國,父母如果生病了,只要子女有能力就一定要贍養、幫助,不得有二話,這就是孝順。但老外不同,老外說要分清權利和義務,你的媽媽不應該用我的錢來養,於是兩個人就覺得這事得吵架,老外說,「我現在都跟你說清楚了,所以以後你不應該怪我。」

剛開始這個姑娘很不爽,時間長了慢慢她就發現,每次都先說清楚以後,反而不吵架了,因為都照著做大家也都理解了,噢,原來這是他的文化。「先小人後君子」,反而到後面你就變成真君子。這兩個人就這樣磕磕碰碰,但是每次都是這個老外直說,她慢慢消化,慢慢適應,不滿中理解,理解中相處,最後日子還過得挺好,而且互相了解以後,都知道了對方的底線,於是也更有安全感。

當然,相比起歐美,我們東亞人的文化基因決定了我們說話的時候願意選擇含蓄、抽象的表達,這在傳統禮俗保存更多的地方、更講究的地方就越發明顯。

我跟台灣的朋友在騎自由車環島的時候,經常會因為大家都比較客氣、含蓄,騎了一天下來就找不到詞了。 找不到詞兒的原因,就是我們都不好意思直說。 我們之間有隔閡,然後就找一些公共話題,這些公共話題說完了呢,又說一些段子,但是突然發現這個段子他笑的地方我不笑,我笑的地方他又不笑,所以大家的笑點實在是差得很大。

可是當我們在有一些事情上非常直接的時候,比如說吃飯、去洗手間,或者不高興直說的時候,大家反倒都變輕松了,這個體會很有意思。也就是,在溝通的時候又直又快,說話說到位,其實是一種很爽還能解決問題的交流方式。

其實不光是在商務談判、溝通的時候,在其它有些事不太有頭緒的時候、想不明白的時候,直說、直接找到解決方法,也是一個很有效的途徑。 面對看似復雜、沒有頭緒的問題時,不墨守成規,直奔目標,也許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總之,當談判或者溝通在正常的溫良恭儉讓的狀況下無法進行下去的時候,不妨嘗試一下攤開底牌,直白地、一次性地把話全說到位,這時僵持不下的局面也許瞬間就能開啟了。

其實,不止是與人溝通,我們在處理很多事情的時候,直奔目標都是最有效的。

我讀過一本書,【郭鶴年自傳】。郭鶴年就認為,做事情,過程要簡單,簡化過程的目的,實際上是使有限的資源能夠聚焦。只有這樣,才能使結果準確、顯著,才能達成目標。如果中間復雜的事情太多,離目標反而會更遠。他講的這個經營體會,和馬斯克講的第一性原理是不謀而合的。

記住一條,做事,過程要簡單,結果要明確,切忌繞來繞去。

比如說,我們在馬路這邊,要到對面的樓上去,那直接去就行了。可是我非要繞,到了路邊去跟人談話,到了樓下又去喝杯咖啡,然後又歇一會兒……過程太復雜了,結果越繞越遠,這樣肯定不行。

十多年前,怡和洋行的主席凱瑟克先生曾經跟我講過他做生意的一個「秘訣」—— 減少決策

他告訴我,一旦戰略確定了,他就完全按照大的規律、大的方向走,而其它周邊的事情,他相信他都能把握,不會有大的變化,於是就不用天天去折騰。

而且,凱瑟克先生每天從早到晚都聚精會神地關註自己的企業。他同時又極其低調,為了防止被外界不必要的事情影響自己的註意力,他很少摻和企業以外的事情。這樣就能保證他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辦好自己的企業,而不參加很多形式大於內容的活動、組織,分散自己的精力。

這種專註,我認為是一個企業持續增長的十分重要的因素,但往往被人忽略。當然,我們也知道,有的企業動作很多,不斷變換姿勢,這樣一下那樣一下,做了很多事情,但活得並不輕松。

我們的資源、精力總是有限的,所以要抓住重點,直奔主題,要懂得舍棄,懂得「做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