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共情能力強」和「冷漠」沖突嗎?一個「高敏感」的人如何平衡這兩種較為極端的心理?

2023-12-13心靈

在醫院待的這幾年,無論是實習還是正式踏上臨床工作,深深地記得帶教老師的一句話:「在醫院最大的禁忌就是共情!」

也不得不承認一個現實:共情能力越強的人,就會變得越來越冷漠……

實習時,剛踏入臨床,說實話,那時候真的看不得醫院裏的「人生百態」,而如今看到以後,只會選擇「忍」,也會共情,但共情的同時是「冷漠」!

實習輪轉,第一個科室是呼吸科,那天的場面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我的帶教老師真冷漠!」

清晰地記得,那天一大家子人帶著70歲左右的父親打算住院,老爺子平時身體不好,基礎病太多,又是疫情期間,呼吸科病號多,各大醫院床位緊缺,實在沒辦法,老師不收。

緊接著,閨女哭了起來,老爺子的兒子閨女在醫生辦公室跪下來,求老師想想辦法收到科室,那個場面,說實話,一言兩語說不清,我只記得當時我「狠狠地被共情了」,濕了眼眶!

當時腦子裏就是,如果這是我的家人,我想我也一定是無奈之舉,才不得不跪在地上,哭著求著醫生,總之就是思想很敏感,會想很多…

可老師依舊坐在辦公桌旁邊,忙著手裏的工作,連看都不帶看一眼,就別說會去安慰了這一家人了,當時挺不理解,畢竟從開始學醫就教導醫生要有人文關懷,以病人為中心等等相關的醫學倫理。

後來,老師感受到了我情緒的變化,就給我上了一課,告訴我在醫院共情,就是給自己找麻煩,拿那天的事情作為例子:

他說:「現在這個狀況,誰也沒法兒,老爺子那麽大歲數了,基礎病還多,確實走廊上能加床,但是一些基本的裝置都沒有,但凡出點狀況,就會引起醫患糾紛……」

等真正步入工作,才發現原來「共情」真是一種內耗,如果共情太深,影響行業狀態不說,還會間接影響到健康和生活,一個合格的醫生一定要保證自己的情緒穩定!

其實不僅僅醫院如此,生活也是如此,不共情不是說共情能力不強,更不是說冷漠,換個說法,共情能力強的人,不一定就非得溫柔待人,反倒有時候冷漠也是一種對自己的保護,兩者談不上所謂的矛盾。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因為長期過度共情會造成精神內耗,甚至會因為自己的同情心,從而出現「替代性創傷」!

共情能力強的人,大多數都是「高敏感」的人,生活中,往往透過語調和肢體動作,能察覺到對方沒有說出口的「情緒"或「資訊〞;總是不自覺吸納別人的情緒,導致自己筋疲力盡……

高敏感的人,如何平衡「共情能力」和「冷漠」兩種極端心理?

首先,降低「共情能力」,共情的時候,也要有與之匹配的理性思考,適可而止,而非是出於內心的同情,處於共情和冷漠之間;

其次,有意識地建立個人邊界,沒有邊界的付出,會讓失去對內部資源的掌控能力,也無法將自己的最佳狀態獻給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最後,允許自己「後退一步」,意味著你可以遮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對他們「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讓自己舒適的鄰域。哪怕在其他人看來,你有那麽一點點「避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