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一種無需特別忌口就能變瘦,甚至有益健康的方法?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輕斷食或授權行。
最近,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南華大學衡陽醫學院聯合發表的研究顯示:
「16+8輕斷食」有助對抗機體衰老,下午5點以後不吃東西不僅減重,免疫系統、腸道菌群的組成也會更年輕。
【生命時報】結合該研究及專家觀點,告訴你輕斷食為何有助對抗衰老,並支招具體怎麽做獲益大。
下午5點後禁食,會發生什麽?
16+8輕斷食是一種流行的減重方法,即在一天24小時中,8小時內完成三餐,剩下16小時不攝入或減少攝入熱量,可以喝水。
比如上午9點左右吃早飯,中午正常吃,那麽晚飯需在5點前吃完。這種飲食模式不必過多改變飲食口味,不需要精確計算熱量和嚴格限制食物種類,只需在規定時間內進食即可。
此次多團隊研究共納入59名參與者,其中16+8輕斷食組49人,對照組10人。
連續30天裏,輕斷食組每天上午9點到下午5點進食,其余時間禁食,食物均衡、熱量適宜。
對照組參與者的飲食結構與輕斷食組相似,但不對進食時間做限制。
研究人員每周記錄一次參與者的體重,並在第0、14、30天采集參與者的血液樣本,試驗前後采集糞便樣本。
試驗設計及主要結果
研究團隊重點分析了16+8輕斷食對免疫衰老、腸道菌群、代謝的影響,結果顯示:
就體重而言,輕斷食組中96%的參與者體重有所下降,大多數人體重減輕2%~4%;
對免疫組成分析發現,輕斷食增加了T細胞受體α和β鏈的比例,並降低了B細胞受體κ和λ鏈的比例,意味著免疫系統功能得到了改善;
對血清樣本分析發現,輕斷食組參與者抗炎和抗衰老血清代謝物的水平有所增加,意味著輕斷食有益代謝;
對腸道菌群分析發現,輕斷食提高了腸道菌群α多樣性,並且輕斷食組參與者腸道菌群的組成,更像百歲老人和年輕人,意味著該組參與者的腸道菌群趨於年輕化。
研究指出,16+8輕斷食可透過「重新整理」免疫系統和腸道菌群的方式,進而改善代謝,對抗衰老。
為什麽輕斷食有益健康?
輕斷食,又叫間歇性斷食,指按一定規律在規定時期內禁食或給予有限能量攝入的飲食模式,目前廣受認可,常套用於各種減重、代謝類疾病治療,通常分為三類:
每日限時進食,如當下熱度較高的16+8輕斷食,將進食時間限制在8小時內;
「5:2間歇性禁食」,即每周有規律地吃5天,另外2天少吃;
隔日禁食,即限制飲食日與正常飲食日交替進行。
為什麽輕斷食有益健康?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袁振芳表示,「16+8」限時進食減重改善代謝的原理,是基於人體的生物律動。目前普遍認為,16+8輕斷食的關鍵是在限定時間內吃東西,強調節律性,關註的不只是吃什麽,什麽時候吃更重要。
斷食8~12小時後,身體細胞受到饑餓威脅,會啟動節能自保模式,這種效應會激發肝臟、大腦、胃腸道等器官的潛力,使其提高效能,準備應對壓力。而在輕斷食結束、進入恢復期後,正常的進食又會把身體帶入一個細胞生長、功能重建的狀態。
這種「空腹-進食」的交替,會觸發一種古老的對食物短缺時期的適應,達到修復和新生的效果,即新陳代謝轉換。
具體怎麽做健康獲益大?
盡管輕斷食目前有較高證據等級的研究作為支撐,但它也可能出現一些風險,比如饑餓感、頭痛或頭暈、情緒波動、疲勞/精力不足、脫水、便秘等。在進行16+8輕斷食前,需要註意以下細節。
1
不盲目進行
16+8輕斷食比較適合肌肉較壯、超重、腰圍過大、血脂升高、胰島素敏感性下降的人群。
有些人不建議貿然嘗試輕斷食,比如,體脂率低於19%、營養不良的人,年齡在18歲以下、70歲以上,常出現低血糖、低血壓的人,孕產婦,哺乳期婦女,輪班工作者,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抑郁癥、胃潰瘍等疾病的人。
2
選擇有營養的食物
輕斷食不是不吃東西,斷食需考慮營養,同樣是500千卡,吃果蔬比喝糖水更營養。
在食物的選擇上,多選健康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盡量少吃超加工、油炸和高糖食物,減少鹽和味精的攝入,少喝湯,不吃零食。
註意攝入適量蛋白質,有助控制饑餓感,保持肌肉體積。
3
強調規律性
進行16+8輕斷食,需要循序漸進。盡量保持禁食的規律性,以便與人體生物鐘相協調。
4
禁食時間不宜超過24小時
禁食時間不建議太長,持續超過24小時的斷食可能會讓人感到煩躁、脫水或疲倦。
在禁食期間需要補充水分,以免出現頭痛、喉嚨幹或脫水等癥狀。
5
每次控制在1個月
輕斷食不宜長期進行。北京協和醫學院等團隊推薦以一定短時間的輕斷食為佳:單次輕斷食一個月比較適宜,一年內可進行2~3次。▲
來源:生命時報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