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俠客島|解局」敘利亞「變天」:阿薩德政權為何迅速垮台?

2024-12-10心靈
從11月27日敘利亞反對派武裝發起大規模襲擊,到12月8日敘利亞國家軍隊宣布「敘總統巴沙爾·阿薩德政權已經結束」,短短12天,敘利亞經歷了世界震驚的政權更叠。
是什麽導致一個政權迅速垮台?敘利亞到底發生了什麽?推翻阿薩德政權的反對派武裝到底什麽來頭?敘利亞變局又將如何影響中東乃至世界局勢?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與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李偉建,復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孫德剛以及人民日報前駐敘利亞記者宦翔展開了深度對談。
敘利亞北部城市阿勒頗升起滾滾濃煙。圖源:新華社
1、俠客島:阿薩德政權已經宣告垮台。上周四中國駐敘使館緊急提醒在敘中國公民盡快回國或離境時,恐怕很多人也沒想到會在如此短時間內政權更叠。為什麽政府軍如此不堪一擊甚至不予抵抗,內因和外因何在?
孫德剛:從阿勒頗到哈馬、荷姆斯,再到首都大馬士革,敘政府軍基本上不抵抗甚至放棄裝備逃跑。政府軍不堪一擊,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喪失了反抗意誌、鬥爭意誌,也說明政府對軍隊的掌控能力下降。與之相比,幾十個派別組成的反對派武裝,裝備精良,有無人機,進攻也很有節奏感,應該得到了外部力量大力支持。
李偉建:確實,很多人覺得意外,因為敘內戰結束有幾年了,近期中東亂局焦點在巴以、伊以、黎以等,敘利亞相對「安靜」。前些年內戰最激烈、外部環境最艱苦的時候,阿薩德政權都撐下來了,為什麽今天突然垮台?這麽大的反差一定有內因,不僅是這十幾天才發生。
首先是內戰遺留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包括國家重建、政治重建等。國家重建關乎百姓生活,政治重建關乎國家穩定,但這兩方面都進展緩慢,甚至一度中止。似乎阿薩德政府覺得有俄羅斯、伊朗支持,能夠維持政權就可以了,但反對派並不甘心於此。並且,長期內戰加之西方制裁,敘利亞經濟一直沒有得到很好恢復,民眾生活非常艱苦,軍隊、政府人員薪資很低,士氣低迷。這都是長期積壓的因素。
此外,我覺得阿薩德本人意願也是重要原因。他醫生出身,當初並沒有強烈的從政願望,與那些高調強硬的政客相比,他總體上比較低調和沈默。十多年前的內戰,對敘利亞造成慘重損失,也在作為總統的他內心埋下揮之不去的陰影。不願看到敘利亞再度陷入內亂,也可能是他選擇主動放棄權力的原因。
宦翔:智庫敘利亞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1年內戰以來,敘利亞經濟損失約5300億美元,基礎設施因戰爭破壞40%左右;當地貨幣貶值約97%,失業率達42%。民眾生活困難,政府信任率走低,直接影響軍心士氣。同時,近期黎以之間達成停火協定,有反對派武裝指揮官認為這是「發動進攻的最佳時機」。反對派在戰場的力量整合也有提升,各派「像一支正規軍那樣參戰」,同時裝備水平胡戰術模式都有了顯著發展,特別是自戰鬥開始的第一天起,就出現了本地制造的「沙欣」(意為「獵鷹」)無人機。
2、俠客島:此次所向披靡的反政府武裝是什麽來頭?他們是否有能力建立新政府、穩定政治和社會秩序?還是說敘利亞局勢將朝著繼續內亂甚至混戰的方向發展?
宦翔:此次攻勢由實力較強的反對派「沙姆解放組織」(HTS)以及土耳其支持的敘利亞國民軍領導,兩者都在敘西北部根深蒂固。HTS起源於基地組織,被美國和聯合國列為恐怖組織,但該組織表示近年來切斷了與基地組織的聯系。外媒普遍認為,HTS一直試圖轉變風格,突顯政治性和世俗化色彩。HTS領導人曾表示,進攻的目的是推翻阿薩德政府。
美聯社認為,HTS和敘利亞國民軍有時是盟友,有時是對手,成功推翻阿薩德後,他們是否會合作或再次互相攻擊是一個大問題。但敘利亞想恢復到2011年之前的統一狀態,希望很渺茫。
孫德剛:「沙姆解放組織」(HTS)的目標很清楚,就是要推翻阿薩德政權,並建立一個伊斯蘭的政權。在我看來,敘利亞最終結果可能是兩個:伊拉克化,或者利比亞化。所謂伊拉克化,就是在選舉政治中導致國家的分裂,因為敘利亞有阿拉維派,有遜尼派,也有庫爾德人,如果搞民選政府,三派間可能賽局;利比亞化,則是外部力量介入之後,變成代理人戰爭的戰場。無論哪一種,敘利亞形勢都不容樂觀。
這一波反政府武裝有能力建立新政府嗎?我很懷疑,因為反對派武裝在推翻阿薩德政權方面有共同利益,但未來建立什麽政府,恐怕意見大相徑庭,爭議必然很大,再疊加域外大國介入,敘利亞變成下一個利比亞的可能性非常大。
12月8日,敘利亞荷姆斯,一名反對派武裝人員在鐘樓附近開火。圖源:澎湃新聞
3、俠客島:從2011年敘利亞內戰至今十幾年,戰局多次拉鋸反復。為什麽敘政府一直不能完全掌握局面?
孫德剛:從2011到2016年,主要是敘利亞政府軍和反政府武裝在打,2015至2016年俄羅斯介入。敘政府軍本來很被動,後來收復失地,拿下阿勒頗,基本實作了主要地區的統一。2016年後形成對峙局面:政府軍控制主要城市;伊德利蔔省在內的敘利亞西北部部份地區,則一直被土耳其支持的反政府武裝和其他一些極端組織控制。
2020年起,阿拉伯國家陸續承認敘政府,阿盟重新接納敘政府。但2023年開始,新一輪巴以沖突外溢擴散,敘利亞「躺槍」,被認為是伊朗的代理人,之後頻繁遭以色列等空襲,成為以色列和伊朗賽局的新戰場,直到現在。敘政府一直未能完全掌控全國局勢,還是因為外部力量幹預。
如這次,以色列跟真主黨停火當天就對敘發動空襲,敘反對派趁機直接反攻。以色列空襲、敘反對派地面進攻是同一時間,雙方策應,應該說有關聯。
李偉建:阿薩德政府當然希望全國統一、收復失地,但能夠生存下來就很不容易了。當年要不是俄羅斯介入,可能內戰時就已經被推翻了。直到現在,敘利亞都一直未能獲得行使完全獨立主權的能力,而是受到外部勢力的幹預。當敘利亞的支持者本身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或限制時,阿薩德政府對局面的控制能力就更弱了。
4、俠客島:經歷了長時間的戰爭、封鎖、制裁,敘利亞的經濟社會水平如何?從你的經歷和觀察看,民間是否存在廣泛期望推翻現政權、「換一種活法」的情緒?
宦翔:官方統計數據,2010年至2021年,敘利亞GDP萎縮了54%。我在敘利亞駐站的時候能感受到,人們普遍希望生活能得到改善,也能感受到民眾的不滿情緒。但如果進一步追問,有沒有更好的政治過渡方案?他們也沒有明確答案。茍且活著,可能是大多數普通民眾的寫照。
孫德剛:受美西方的制裁,敘利亞經濟一直很困難。之前伊朗、黎巴嫩真主黨、俄羅斯能給他提供支持,但是俄烏、巴以沖突之後,支持少了,老百姓日子更艱苦。2016年到現在,敘經濟狀況沒什麽改善,難民大概600-700萬,一直沒有重返家園。加上以色列不斷空襲,民眾會把這些賬算在阿薩德頭上。
李偉建:普通民眾沒得選。但反對派是否有能力帶領民眾走出困境?尚難定論。從中東變局的歷程看,一些國家動蕩,最初都是從內部問題引發,如政府治理不善、官場腐敗、貧富差別和失業率高等等,民眾不滿積壓到一定程度就會起來反對政府。敘利亞當初動亂也不外乎這些原因,動亂導致外部勢力介入,最後爆發代理人戰爭。
敘利亞下一步怎麽走,內部如何協調、新政權能不能帶領敘利亞走出困境都很重要,關系到敘利亞的長治久安。但當下最關鍵的是排除外部勢力的幹預和幹擾,讓敘利亞人民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目前看,靠外部勢力支持的反對派很難做到這一點。
12月8日,敘利亞政府垮台後,車輛離開大馬士革郊區。圖源:澎湃新聞
5、俠客島:敘利亞此次變局可能產生什麽後續效應?對中東局勢乃至世界局勢來說可能意味著什麽?
孫德剛:支持巴沙爾政府的是俄羅斯、伊朗、黎巴嫩真主黨;支持反對派的是美國、土耳其、以色列,一定程度上還有烏克蘭。變局最大的受益者還是土耳其和以色列。中東亂局很明顯影響了近期敘利亞局勢,因為俄烏沖突後俄羅斯沒有更多的空中力量支持敘政府,巴以沖突又導致伊朗處處挨打,真主黨上層「團滅」,都極大削弱了敘政府的外援。
這對中東形勢會形成破壞性的連鎖反應。如果敘利亞局勢不能很快平靜,代理人戰爭可能進一步升級。不排除以色列乘勝追擊,對伊朗實施更多破壞活動。敘利亞很可能成為各方角力的新舞台,大國代理人戰爭的新平台。這對中東乃至全球都不是好事。
從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利比亞戰爭到敘利亞、葉門,基本上一個強人政權垮台之後,最後都沒有過渡到和平、穩定、民主的國家,往往都是亂局。敘利亞恐怕也很難走出亂局。
李偉建:敘利亞變局影響最大的是中東非阿拉伯國家:伊朗、土耳其、以色列等,它們在敘利亞都有自己不同的利益,也可能對敘利亞未來的發展進行幹預,施加影響,以維護自身利益。這可能為敘利亞的穩定埋下隱患。
對阿拉伯國家尤其海灣國家來說,經歷了多年地緣政治搏鬥的磨難之後,其戰略重點已經轉到自身發展之上,不願將資源投入地緣政治爭鬥,更不願卷入地區沖突。之前的巴以沖突未能改變這些國家的既定發展戰略,相信敘利亞局勢的變化,也不能改變地區國家求穩定謀發展的大局走向。
當前,美西方一直在制造更多地緣沖突,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提供所謂安全這個公共產品,設立基地,提供武器,收保護費,收割全世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呼籲多少次和平都沒用。如果只有內部問題,可以靠變革和發展解決;一旦外部勢力滲透、爭奪,這個地方一定不穩定。
世界需要改變,不是需要沖突。
采寫/無忌、點蒼
來源:俠客島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