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這些少年真的「不可教」?不!

2024-09-04心靈


一個中學生在籃球場打球時,向球場邊上玩手遊的小學生索要香煙。小學生向哥哥求助,雙方發生沖突,參與鬥毆的其中一名中學生被打傷。小學生的哥哥已成年,最後既要賠償又要被刑事拘留。

按理,向小學生索要香煙的中學生,也要承擔責任。但他滿不在乎:「我們只要咬死了不承認,警察也拿我們沒辦法,我們又沒滿16歲,他們到時間肯定還是要放了我們。」

這讓周新成震驚。周新成是武漢大學社會學院博士生。2021年7月起,他開始深入縣鄉,在湖北、山西、江蘇、江西、廣東等13個省份內開展調研近四百天。

此前,他調研的方向聚焦在青少年手機沈迷、校園欺淩等更為突出的現象。直到2023年年底,他在湖南省某鄉鎮學校進行調研,看到了這些大人口中的,所謂的「不可教者」。

【弱小英雄】劇照

周新成很難不將註意力投放在這些孩子身上。他們身上明顯有著幼稚的一面,可他們的行為卻又是如此的成人化和過分早熟。

他看到,在某個鄉鎮學校,有未成年女孩跟多人發生性關系,後因宮外孕進醫院。醫院強制報告,女孩因未滿14歲,對方被判刑。而那名女孩初中畢業後進入職校,從事涉黃直播甚至更嚴重的事情。

本該在「花」一樣的年紀接受教育,被愛澆灌著成長的孩子,一步步成為學校老師、鄉鎮政府人員、村社幹部、村民乃至父母口中的「不可教者」,這是如何發生的?他們真的已經「不可教」了嗎?社會又該如何幫助他們?

以下,是周新成的講述。

也是受害者

今年七月,我們去西南地區某公立專門學校調研,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觸到專門學校。

這所專門學校由市政法委、市教育局牽頭,最初男女生都收。後來,該校負責專門教育矯治本市未成年女學生,本市鄰縣的專門學校專門招收男生。

學校生源分為兩類:警送生和校送生。

警送生是已涉嫌違法犯罪,但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和檢察機關決定相對不起訴、附條件相對不起訴的未成年人,經法定程式送到專門學校。校送生即因嚴重違犯校規校紀,父母等監護人或其所在學校提出申請,經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稽核批準送入專門學校。前者是該校的主要部份。

專門學校的生源分為兩類,分別為警送生和校送生/【少年法庭】劇照

我們去的專門學校是封閉式管理。對方很直白地跟我們說,學校的日常管理就是參照監獄的管理模式,采取半軍事化的管理和訓練。

學校的管理非常嚴格。從早晨的起床、疊被、整理內務,到坐姿、站姿、走姿,以及上課、休息的時間安排、日常活動範圍和內容、用餐和就寢時間,都有嚴格的規定。

除了廁所,校內幾乎所有區域都有24小時監控。在女校中,所有的教官都是女性,確保管理的全面性和細致性。這些措施旨在從各個方面徹底糾正學生的行為習慣。

比如用餐後,學生必須坐在椅子上,雙手背在身後,不許交談或走動。值周的兩個學生洗完碗筷後,才能到走廊集合一起就寢。

寢室裏也禁止講話,晚上熄燈後,學生們可以偷偷聊天,一般來說教官不會幹預這種行為。在我們看來,整體氛圍比較壓抑。

即便如此,校內依舊會出現矛盾和沖突。這些學生原本很多就參與校園欺淩,這種行為會延續到宿舍。

在宿舍裏,學生需要將被子疊成豆腐塊。有些學生會利用監控盲區,故意破壞新生的被子,然後報告給值班教官,以此來恐嚇新來的學生。

還有人逼迫新生把曾經在外面做過的事情說出來,以此要挾對方聽話,說出去後曝光他們的個人資訊,將這些事散布出去。實際上,這些學生自己可能也是因為類似的行為而被送入學校。

即使在學校裏,依舊會出現矛盾和沖突/【弱小英雄】劇照

這些學生絕大多數在12-16周歲,卻早早進入社會,甚至在義務教育階段都沒有完成學業。

有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受別人影響較大。他們對學習不感興趣,與父母關系不好,甚至在家庭中遭遇粗暴對待,所以在社會上混跡。認為所謂的「男朋友」或「兄弟/閨蜜」對他們比較好,就跟著混。

還有孩子過度早熟。雖然受教育程度不高,但他們在社會交往方面較有能力,會尋求組建小團伙,透過引誘或脅迫等方式納入更多成員,進行越軌與失範活動。如女孩可能組織賣淫,男孩則慫恿或組織別人去偷盜。

其實這些學生很復雜。一方面,他們未成年,思維和性格還不成熟。很多東西他們其實沒有想清楚,或是根本沒有仔細想過。另一方面,他們已經習得了社會上的不良行為。這些行為在某種程度上,與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沒有太大區別。

可以說,這類學生是受害者,但確實也是道德教育較為失敗的一群孩子。

破碎的家庭教育

這些學生之所以變為「不可教者」,原因非常復雜。調研發現,他們多數有著相似的生長歷程,父母和學校教師對他們的學業成績和行為管理持「放養」態度,無法進行有效引導和教育。

這所專門學校要求學生每周寫一次隨筆。據隨筆,很多孩子「無處可去」,寧願在外面晃蕩,也不願意回家。

厭學是這類學生的普遍狀態。他們成績不太好,從低年級時候可能就沒有學好。進入初一後,學習科目增加,難度上升,加上時間管理嚴格化,他們進一步喪失學習興趣。同時,對父母與老師的管教越來越不在乎。

因為「控輟保學」比較嚴格,明面上看這些學生沒有輟學。實際上,我們把它叫作「隱性輟學」。學生常以各種借口不來學校,偶爾在學校出現,就不算輟學,只算休學或請假。

學生變成「不可教者」,原因非常復雜/【弱小英雄】劇照

我們的公立教育體系其實比家長更害怕學生輟學。在「控輟保學」和安全管理責任等壓力下,教師無法真正懲處學生,甚至要「哄著」他們繼續上學,使得他們更加放縱。

實際上,在大多數學校裏,只要學生在班級中遵規守紀,團結友愛,哪怕成績差,老師一般不會對學生有太多指責。因為現在學校對成績的考核並沒有那麽嚴格。

相反,如果學生在學校中頻繁違規違紀,引來其他學生的家長投訴,甚至被拍成短視訊發到網上,對學校管理和班主任的影響才更大。學校其實比家長更希望學生品行端正,三觀健康,即使成績不好。

對這些學生來說,核心問題不在於應試教育,也不是學校對學生的排斥或邊緣化。家庭教養嚴重缺位或偏差才是主要原因。

很多家長其實完全不知道孩子的情況,以為孩子只是在外面閑逛。等到派出所上門,告知孩子涉嫌違法犯罪時,他們自己都很震驚。

有的家長對孩子的處境並不在意。我們在專門學校遇到的一個孩子,已經符合結業標準可以離開學校,但家長不願意接收。要離開學校必須有家長接收,家長不願意,孩子只能在學校待滿最長的三年期限,直到快成年的時候才被送出來。

還有一些家長處於中間狀態。他們自身原本就沒能處理好夫妻關系和親子關系,所以孩子違法犯罪後,他們會被深深震撼,甚至感到被傷害。

部份孩子的狀態主要受到家庭的影響/【少年法庭】劇照

在社會分化過程中,鄉村家庭比較弱勢,破碎家庭也比較多。調研發現,絕大多數進入專門學校的學生家庭中,父母本身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早婚早育早離現象普遍。

農村地區離婚通常都不太平。父母家庭倫理責任觀念較弱,加上經濟條件、家庭關系等因素影響,常處於事實上的「生而不養」狀態,孩子常常處於缺乏關愛的狀態。

有的農村家庭生育子女較多,並存在重男輕女的觀念。小孩都很敏感,能一下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夠不夠。尤其是在現代社會,透過網路接觸到相關的輿論和話語時,這種感受更加強烈,重男輕女觀念造成的傷害也更為明顯。男孩子則可能因為被偏愛而變得放縱,不受約束。

有一些家庭管理孩子的方法較為粗暴,給孩子帶來了較大的壓抑感,給孩子的身心帶來傷害。還有一些極端家庭,父母就有不良行為,如吸毒、暴力或犯罪,孩子在這種家庭環境中很難得到有效的教導。

「另一種可能」

在普通學校,老師可能會簡單地認為這些孩子無法教育,草率處理。這些孩子在家庭和社會中受到了傷害,沒有人傾聽他們的聲音,也沒有人告訴他們,生活其實也可以有另一種可能。

我訪談的幫扶老師認為,這些學生並非真的無可救藥。有學生離開專門學校後,進入東部沿海的工廠,踏實工作,也在盡力處理復雜的家庭關系,處於相對較好的生活狀態。這些學生的問題主要源於家庭環境和與不良群體的接觸,導致某些階段產生了不良行為。

有些學校想在短時間出效果,缺乏專業的師資和足夠的耐心,便會以懲戒,甚至是以暴制暴的方式來規訓學生。這就造成專門學校在家長眼裏是「少管所」的形象。

在具體的幫扶實踐中,取得學生的信任是關鍵。在調研專門學校時,副校長跟我們說,跟這些孩子聊天可能會得到一堆不真實的回答,因為他們會試圖探究來者的意圖,甚至故意戲弄。

對於這些學生,行為管理的規訓非常重要,但還遠遠不夠。我們要走進他們的內心,解決他們的困惑,重建他們的價值觀,並疏導他們在家庭中受到的傷害。

對一些學生來說,行為管理的規範遠遠不夠,還需要走進他們的內心/【少年法庭】截圖

幫扶老師采用的不是那麽「高大上」的土方法。他們不用居高臨下的成人視角看待學生,而是像對待自家孩子一樣,進行照顧和適當的懲罰。

例如,以父母或哥哥的身份與學生溝通,而非保持專業的距離。因為是本鄉本土的老師,往往能以更直接的方式進行溝通,甚至可以透過七繞八繞的親戚關系勸誡家長。這在實際操作中可能具有更好的效果。

這也是社會機構難以做到的。社會機構通常只能提供定期的咨詢、疏導和建議。專門學校的老師則可以在指出問題、提供建議之後,提供一整套空間和時間的規範,如讓學生體驗規律作息,幫助學生養成好的作息和生活習慣。這種雙管齊下的方法更有效。

從程式上說,教育體系對這些學生的保護還是到位的。學生在專門學校的學習經歷不會被記錄在個人檔案中。如果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檔案保留在原義務教育學校。

【少年法庭】劇照

派出所和檢察院的檔案都是封存的。學生離開專門學校後,學籍檔案中不會顯示專門學校的部份。所以學生離開學校後,只要自己改變了,完全可以成為正常社會中的一員去生活。

專門學校的困難在於它沒有專門的教師。這些老師通常是從其他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調過來的。他們在教這些學生時面臨較大的心理壓力,因為教這些學生與教普通學生完全不同。

職稱評定的問題也很突出。在專門學校裏,老師沒有教學成績,無法與普通學校的教師進行評比,因為評價標準不同,目前也沒有針對專門學校的職稱評定辦法。

此外,專門學校缺乏統一的教材和教學標準,考核標準也不統一。各校只能在沒有標準範本的情況下自行探索。

兜住這批人

調研期間,我直觀地感受到,至少有1/3-2/3的學生家長應該進行再教育。普遍的社會情緒也意識到,明明這些問題由社會或家庭導致,為何最後小孩承擔結果。

「不會養就不要生」這種觀點正反映了一種社會情緒,但實際上這些「生而不養/教」的人受到社會情緒的影響很小,還是會生。

大多數家長知道孩子在外受到傷害,或是走上違法犯罪道路之後,其實能意識到自身的教育出了問題。他們也意識到如果不改變教育方式,未來可能會更糟。

但改變很難發生。因為這些家庭的經濟條件確實比較差。上有老下有小,他們需要養家糊口,很難只是回家帶孩子不工作。其次,部份家長的受教育程度確實太低了,對如何養育孩子缺乏知識和技能。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在傳統鄉村社會中,家庭教育由村莊和社群進行補充。父母教不好,還有親戚、老師來教。

在傳統鄉村社會中,家庭教育會由村莊和社群進行補充/【九部的檢察官】劇照

我在農村出生。我們小時候,小孩在村莊裏犯了事,鄰居可能會替家長把孩子教訓一頓,把人攆回家。村裏一些有威望的人,甚至可以直接跑到家裏把孩子的父母罵一頓,指責怎麽把孩子教成這樣,是不是想以後丟全村人的臉。

現在,學校害怕學生輟學或家長投訴,不會輕易就嚴厲幹預。村莊解體了,所有的教育責任都落到父母身上,但很多父母並沒有被教過應該怎麽當父母。

在當代社會,學校的知識教育得到強化,但道德教育卻在被壓縮,社群和村莊的公共養育功能也在收縮。當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缺乏能力或意識時,學生的問題就會被放大。

尤其是中國發展如此迅速的背景下,代際差異已經超越了傳統的「代溝」概念。家庭教育指導顯得更加重要。

國家最近出台了【家庭教育促進法】,包括縣級教育部門也基本設立了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嘗試進行家庭教育指導。但如何將家庭教育指導落到實處仍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我們對專門學校教育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這一批具體的違法犯罪或少數群體身上。而是想透過這些研究反思當前家庭教育的指導模式,去思考整個鄉村教育應該怎麽樣更好地去兜住這一批人。

實際上這是社會問題。很多未成年一方面會模糊地感覺好像是別人或父母傷害了他,另一方面又覺得是自己的錯。這種時候需要我們幫助他們意識到,外界的事物並非他們能完全掌控,他們能控制的只是自己,引導他們在還能改變自己命運的階段,走上正道。隨著心性的成熟,他們會明白問題的根源。那個時候,他們既能夠認識到家庭的問題,也具備了改變的能力。

【九部的檢察官】劇照

如果沒有專門機構的介入,只將錯誤歸咎於家庭和社會,而他們又沒有改變自己的能力,就可能陷入更深的困境。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底層再生產現象。底層家庭由於缺乏資源和機會,孩子未能接受良好教育,因自身缺乏進入社會競爭體系的能力,長大後又陷入貧困,並將這一狀況傳遞給下一代,使得貧困狀態不斷延續。這不僅會傷害到底層家庭,還會導致整個社會的不安全感,加劇社會分化。

我們很難再教育大人,只能教育孩子。這些未成年仍然有改變的潛力和希望,我們不能讓他們過早地失去這些可能性,他們中的大部份人以後也會成為父母,不能讓這種「不可教者」的再生產延續下去。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

作者 | 南風窗記者 黃澤敏

編輯 | 蘇米

值班主編 | 黃茗婷

排版 | 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