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敘局勢突變背後是三重鬥爭加劇

2024-12-10心靈
自11月27日以來,敘利亞反對派武裝和極端組織動用重型武器和大量無人機,從多個方向對敘利亞西北部阿勒頗省、伊德利蔔省發動大規模襲擊。反對派和極端組織武裝力量已攻入阿勒頗市,並聲稱控制了阿勒頗國際機場、攻入阿勒頗省以南的哈馬省。敘利亞政府軍12月2日繼續在哈馬攔截反政府武裝,雙方的交戰還在持續。反政府武裝表示,已經奪取了哈馬省的七個地區。 在黎巴嫩真主黨與以色列簽署停火協定之際,敘利亞局勢卻風雲突變。這在很大程度上絕非巧合,而是敘利亞國內、地區國家以及域外大國等多種力量基於地區形勢和國際局勢的變化,加強了對敘利亞的爭奪。 首先,敘反對派與巴沙爾政府的鬥爭加劇。始於2011年的敘利亞內戰是受中東變局影響,在域內外力量推波助瀾下發生的反對派謀求推翻敘政權的對抗,並一度令敘政權岌岌可危。俄羅斯、伊朗、黎巴嫩真主黨在軍事上支持敘現政府,特別是2014年後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成為地區事務主要議題,以及俄羅斯出兵敘利亞,才逐步使敘政府穩定並逐步收復失地。 但是,由於土耳其支持敘反對派、美國支持庫爾德力量,敘利亞事實上一直處於敘政府、反對派、庫爾德人三種力量割據的局面。2018年以來,敘反對派長期盤踞在敘西北部。 2020年3月,俄羅斯與土耳其就伊德利蔔省停火問題達成協定,但反對派與政府軍的沖突時斷時續。2023年10月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盡管國際關註點聚焦於巴以沖突,但事實上敘政府軍與反對派的沖突始終存在。在支持巴沙爾政府的俄羅斯陷入俄烏沖突,伊朗、黎巴嫩真主黨遭到以色列重創的情況下,向敘政府發難無疑成為反對派和極端組織的難得機會。 其次,以色列與伊朗領導的「抵抗之弧」之間的鬥爭加劇。自1982年黎巴嫩真主黨成立以來,伊朗和敘利亞是支持真主黨的重要外部力量,伊敘早期在黎巴嫩也有矛盾,但伴隨伊朗和敘利亞同盟的建立,敘利亞、黎巴嫩真主黨成為伊朗打造的「抵抗之弧」的核心力量和對抗以色列的中堅力量。在2011年以來的敘利亞內戰中,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黎巴嫩真主黨在敘利亞的存在不斷加強,並成為對抗反對派、捍衛巴沙爾政權的骨幹力量,同時也被以色列視為對其北部安全的嚴重威脅,這也是敘內戰爆發後以色列不斷對敘境內進行轟炸的重要原因。 長期以來,敘利亞被以色列視為伊朗向真主黨和哈馬斯提供支持的重要樞紐,導致以色列不斷對敘利亞進行空襲。敘利亞也一直是以色列強調的七條戰線(伊朗、伊拉克、黎巴嫩、敘利亞、加薩、約旦河西岸、葉門)之一。因此,以色列重創敘黎兩國境內的伊朗、真主黨力量,既為敘反對派減輕了壓力,同時也不排除以色列聯合敘反對派對抗「抵抗之弧」的可能。 最後,域內外力量圍繞敘利亞的鬥爭加劇。在敘內戰中,沙烏地等大部份遜尼派阿拉伯國家、阿拉伯聯盟、土耳其和美歐西方國家此前基本都支持反對派。但伴隨敘利亞重返阿盟,阿拉伯國家對敘反對派的支持大為減弱。眼下,土耳其、美歐仍是敘反對派的主要支持者。 事實上,支持敘政權和支持反對派的力量內部和相互之間也形成了錯綜復雜的關系,如土耳其與美國都是反對派的支持者,但雙方在庫爾德問題上又存在尖銳矛盾;土耳其是反對派的支持者,但卻和敘政府的支持者俄羅斯、伊朗共同建立了「阿斯塔納機制」。當前敘利亞形勢的突變,很大程度上與美俄、美伊、土美等復雜的矛盾鬥爭存在聯系。從美俄、美伊鬥爭看,敘局勢突變無疑與美利用敘利亞危機對俄、伊施壓有關;從土美鬥爭看,透過增強對敘局勢的影響與美進行討價還價,無疑是土耳其對美國特別是未來川普政府的訴求。 敘形勢突變無疑對巴沙爾維護國家統一和政權安全構成了嚴峻挑戰,甚至面臨內戰再起、加劇國家分裂的風險,伊朗、黎巴嫩真主黨、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存在也將面臨嚴峻威脅,域內外力量也將圍繞敘利亞展開新一輪爭奪。但當前敘政權面臨的壓力在總體上應小於2016年前內戰最激烈的時候,因為敘政權打擊叛軍和「恐怖組織」的意誌堅定,俄羅斯仍將堅定支持敘政權並維護其在中東的最後軍事基地,俄敘也在第一時間展開對叛軍的打擊。從外部力量來看,伴隨敘利亞與多數阿拉伯國家復交並重返阿盟,敘反對派獲得的外部支持已大為減少。 敘利亞內戰的沈痛教訓之一是部份域內外力量透過支持代理人侵犯敘主權,幹涉敘內政,不僅導致敘生靈塗炭,而且一度造成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猖獗。巴沙爾政府是唯一代表敘利亞的合法政權,域內外的力量都應汲取此前的戰爭教訓,支持敘政府維護國家統一和主權完整的鬥爭,避免敘利亞再度陷入嚴重動蕩和極端組織泛濫。(作者是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