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想從股市賺到錢,請牢記這兩個重點!

2024-12-10心靈
(本文作者付一夫,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股市上漲有啥好處?
看到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有利於促進消費。誠然,中國有2.2億股民和7億基民,倘若股市能連續上漲,那麽這些人的財產性收入都會隨之增加,財富效應也會不斷放大,從而很容易激發出人們的消費熱情,對於推動國民經濟增長也能起到明顯的支撐作用。這個邏輯,相信沒有幾個人會反對。
然而,最近有一篇來自於某知名經濟學家的研究報告卻給出了不同的觀點:他以2014年7月到2015年12月的交易記錄為樣本,經過詳細研究後發現,只有2.5%的高凈值投資者在那一輪行情波動中是賺錢的,而85%的普通投資者的2500億左右資金被0.5%的高端投資者給賺走了——要知道,他選擇的時間範圍可是囊括了一輪A股的大牛市,但是即便如此,到最後虧錢的人還是占了絕大多數,並且不同人群的財富差距在某種程度上被進一步放大。
如此看來,依靠股市上漲來促進消費的「理想」,在現實層面似乎的確不容易奏效,畢竟當大多數人都虧錢時,對於消費增長確實很難起到推動作用。
為什麽會這樣呢?該知名經濟學家給出了他的理由:
「盡管從監管層到普通投資者都希望股市走強能給大家增加財產性收入,而且在立法、加強監管、控制融資規模和節奏等方面多管齊下來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但A股市場作為新興市場,市場參與者的認知水平胡投資水平差異很大,上市公司的整體治理水平也有待提高。故期望股市上漲來讓廣大投資大眾的財產性收入普遍增加只是美好的願望,理想與現實差距甚大。」
讀完這篇報告,我個人也是感慨良多。
誠然,在股市裏歷來都有「七虧二平一賺」的規律。遠的不說,就拿今年9月下旬以來的A股牛市為例,雖然在行情發動初期,很多人的帳戶都實作了不同振幅的盈利,但是隨著市場的不斷演變,普漲行情結束,「人均股神」的日子漸行漸遠,取而代之的是市場震蕩加劇,賺錢難度越來越大。時至今日,不少人非但沒有盈利,還把之前的利潤倒虧回不少,甚至還有人聲稱比之前熊市時候虧得還多。
我們知道,A股從來都是牛短熊長,在牛市裏都賺不到錢,在更加漫長的熊市裏又如何保證一定能賺到錢呢?而在多數投資者都虧錢的情況下,指望股市來提振消費確實很難達成。
那麽問題來了:為啥在股市裏賺錢那麽難?
回答這一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來看一組數據:根據數據寶和騰訊自選股使用者調研的數據顯示,A股投資者當中99%以上都是散戶,他們用於投資股市的資金相對有限,因此更看重短期收益,其中追求短期收益的人群占比88.79%,遠超追求中長期收益的人群,且近半數人的投資風格都偏激進;而從投資經驗看,散戶中投資經驗低的人群占比接近半數。
這些數據說明,A股不僅是典型的「散戶市」,而且「小白」投資者更是占據了半壁江山,由此導致A股資金短期化、分散化特征明顯。並且散戶大多重趨勢賽局,輕基本面研究,投資心智不成熟且專業性相對欠缺,對投資亦是缺乏長期信仰,因而整體心態相對浮躁。
事實的確如此,很多散戶投資者其實並沒有一套完整的投資策略,也很少對所選的股票有過深入研究。就拿9月下旬以來這一波牛市行情來說,隨著各路財經博主的大肆渲染與科普,一夜之間人人都知道「牛市來了」,就連眾多新手小白甚至賣菜大媽也都感知到了市場大行情的降臨,於是紛紛抱著資金沖進股市,就像那不假思索、跟著頭羊一哄而上的羊群一般。然而,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幾乎完全都不知道自己持有的個股是什麽,只是人雲亦雲或者連蒙帶猜地就作出了買入的動作。
不僅如此,在市場情緒爆棚之時,很多散戶投資者極容易被周圍的氣氛沖昏頭腦,並產生一些「異想天開」的念頭,比如一夜暴富、帳戶翻10倍等等,這種思維充斥著他們的神經,並容易在他們的投資決策中發揮重要作用。然而,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只看到了股價一路上漲,生怕錯過暴富的機會,卻很容易放松對於市場風險的警惕,經常是不假思索地追高買入,有的散戶甚至選擇在牛市中加杠桿投資。
如此一來,即便短期內能靠運氣獲得帳戶的浮盈,未來大機率也會憑實力虧回去。而這些問題,也是很多散戶投資者虧錢的根源所在。倘若不解決問題,那麽即便再多來幾輪牛市,多數人也很難擺脫虧損的宿命,而依靠股市上漲來拉動消費的理想,自然就難以付諸實踐了。
話說回來,作為普通投資者,應該怎樣才能把握好牛市機遇,真正讓自己的財富增值呢?我嘗試給出兩點建議:
一則,必須要建立起適合自己的交易策略。
說白了,交易策略就是一套明確規定了何時買入、何時賣出以及如何管理風險的體系。交易策略的建立,旨在解決投資者在決策過程中面臨的諸多不確定性:透過設定明確的入場和出場規則,可以幫助投資者避免情緒化決策,減少因市場波動而產生的焦慮和恐慌。這種系統化的策略,不僅提高了交易的紀律性和成功率,在最大程度上規避風險,還確保了買入賣出的執行不會因個人情緒的波動和主觀臆斷而受到影響。
對於投資者來說,交易策略就宛如導航一般,為行駛在茫茫股海中的投資者指明方向。縱觀全球投資史,每一個成功的投資者都擁有一套成熟的交易策略,建議各位可以好好思考,找到適合自己的策略並反復打磨、嚴格執行,方能在市場中行穩致遠,哪怕是熊市也不至於蒙受很大損失。
二則,要時刻保持對市場的敬畏,多多總結反思。
股市投資,很多人的關註重點都在如何賺錢和賺多少錢上,可恰恰因為這種心態的存在,讓不少人只顧著去尋找和發現機會,卻很容易忽視市場上無處不在的風險。
要知道,從踏進股市那一刻開始,我們就一直在同三類風險打交道,即資產品質的風險、投資策略的風險和市場整體的風險——資產品質的風險對應著具體公司及個股,投資策略的風險對應著投資者對於市場的認知、理解與決策,市場整體的風險對應著國際形勢、政策環境等因素的變化。正因為這三類風險的存在,任何投資者未來收益都面臨著各種不確定性,在投資中也難免會遭受收益縮水乃至本金虧損的風險,沒有任何人能做到百戰百勝,哪怕是身處牛市。
其實,投資本身就是一場機率的「遊戲」,唯一確定的就是它具有的不確定性。要想在股市中有所作為,我們絕不能只想著賺錢卻無視風險的存在,而是要把風險放在比盈利更重要的位置上,如此才能在股市中生存下來。這就好比開車一樣,如果不遵守交通規則或者不系好安全帶,只是一味地追求「速度與激情」,其下場可想而知。
正因如此,我們應該學會時刻保持對於市場的敬畏,時刻將風險控制放在首位,同時要不斷地去學習總結,透過加強對市場的理解和判斷來選擇上漲機率大且風險相對較小的投資標的。此外,還應持續提高自己對於政策導向、行業邏輯以及公司基本面的認知和把握,不斷完善自己的交易體系,而不是盲目跟風、人雲亦雲。如此方能在財富積累的道路行穩致遠。
與君共勉。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