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觀點:這種勸導方法錯誤至極。
和各位答主一樣,看了題主的聊天截圖確實令人不適。但是我想說,為什麽會引起不適,那是因為: 我們知道抑郁癥是病,而他們不知道,或不在意。
我上大學的時候,宿舍裏就有這樣一個人。他平時很少說話,總是一個人,做事、走路都很快,潔癖到強迫癥的程度,開關門基本不碰門把手、總是在洗衣服,大冬天每天都能把手洗的像胡蘿蔔。大家都不喜歡他,因為他說話、做事好像根本不顧及他人感受。我能理解他,因為我對心理學感興趣,了解過相關知識。而我的舍友們基本都是這樣的觀點:
「他一天那麽說話,不得病才怪呢」「得這病都是憋的」
當時聽他們這麽說,我是一陣無語,但我也沒有什麽好的辦法讓他們改變。
後來的一個中午,我們宿舍沒人,他自己從視窗爬出去晾衣服,沒站好從二樓倒栽蔥摔了下去,當時送到醫院就進了ICU,幾日昏迷。我和舍友們都是班委,因此就擔起了輪流看護的責任,所幸最後無礙,只需靜養。
在這段時間,身邊人對他非常照顧,舍友們也對他的事盡心盡力,他的家人們也非常感激。
從這件事來說,我的舍友們前面對他的態度,是壞嗎?是刀子戳人心嗎?
並不,只是他們對這件事、對這個病不理解罷了!
畢竟,說什麽心裏的病,遠沒有昏迷在ICU給人的視覺沖擊大,就也更談不上共情。
而且,處於在這場事件中的我,反而遠沒有我的舍友做得多。盡管我可能是當時他身邊最了解心理疾病的人,但我完全不知道該怎麽做才能讓他感覺更好。
再說回題主。一個大一的學生,其實就是剛剛離開家,還沒完全踏入社會的孩子。讓他去在不傷及病人的情況下去勸導病人去晚自習和早操?那可能成功嗎?
讓一個根本不了解這個病癥的人去對他產生共情,怎麽可能?
大學輔導員崗位,職責之一就是關註學生思想動向,保障學生心理健康。而現在的輔導員,很多都沒有這個覺悟和水平。加強思想健康教育,國內還只是剛剛開始,更別提心理健康知識普及了。但我相信會越來越好。
至於眼前的矛盾,我對題主的建議是:幫助一個抑郁癥患者,需要身邊人花費很大的耐心和精力,但是作為病人,他的確很痛苦。希望題主能在不影響自己生活的情況下,多了解一些相關的知識,給予他一些他需要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