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肯定是「無用之學」,但正是這個「無用」,才是心理咨詢有用的地方,有點繞,慢慢說。
心理咨詢,不學別人的想法,不學電視上的催眠,也不學什麽微表情。心理咨詢師在咨詢室外跟普通人無異,即使在咨詢室內,也不會變成指點江山的大師,經常說的幾句話是:
你當時的感受是什麽樣的?
關於這件事你能說的具體點嗎?
這件事對你意味著什麽呢?
很多來訪者,來到咨詢室內,咨詢目標都是與外界有關:
我希望了解對方的想法。
我不知道要不要跳槽。
我希望解決單身問題。
很遺憾,心理咨詢解決不了這些問題,心理咨詢所關註的點是聚焦於來訪者本身,透過尋找來訪者過去的思維和應對方式,進行幹預,從而發生改變,來訪者本身的改變,來訪者就可以自助選擇是否要改變外在的事件或者人際關系。
舉個例子,一個來訪者咨詢的目的,是希望挽回另一半,整個咨詢過程,幫助ta了解自己的親密關系模式、行為應對模式,ta最終發現另一半與自己並不合適,最終放棄。從一開始來訪者目的看,咨詢師是「無用」的,但是結果看,對來訪者的幫助是顯著的。
咨詢師幫助來訪者聚焦於自己,把潛意識、自動化的思維和應對方式找出來,一點點梳理和討論,並在咨詢師的幫助下形成新的應對方式,在咨詢師的支持下去使用,這一過程,我認為就是有用。
這也正是咨詢的獨特魅力,把大多數人習以為常的觀念和行為,重新討論,從而成為對來訪者「有用」的起點。
附上李松蔚老師在奇葩大會上的一次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