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對學歷歧視動真格說「不」,才能真正破除「唯學歷」「唯名校」的用人導向。
全文1593字,閱讀約需4分鐘
撰稿 / 熊丙奇(教育學者)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楊利
▲求職者在招聘會上。圖/新華社
日前,教育部印發【關於做好2025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嚴格落實校園招聘「三嚴禁」要求(嚴禁釋出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樣的招聘資訊,嚴禁釋出違反國家規定的有關性別、戶籍、學歷等歧視性條款的需求資訊,嚴禁釋出虛假和欺詐等非法就業資訊),積極營造公平就業環境。這一規定再次引起輿論關註。
說是再次,是因為早在2013年,在教育部印發的【關於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資訊服務工作的通知】中就提出了這個「三個嚴禁」,之後每年教育部都會重申,而每年都會引起輿論關註。
這一方面反映了教育部治理就業歧視、倡導公平就業的決心,而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大學生就業中仍存在學歷歧視「老大難」問題。
值得註意的是,「嚴禁釋出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樣的招聘資訊」這一治理學歷歧視的規定還存在兩大局限。
其一,這是針對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舉辦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招聘活動,即校園招聘,而對於社會招聘,則基本「管不著」。這很大程度影響了「禁令」的效力。
從近年來媒體曝光的學歷歧視問題看,非985、211不錄,主要發生在大學生自主應聘的社會招聘中,甚至有用人單位強調求職者的「第一學歷」,哪怕是985高校博士畢業,如果本科就讀於普通院校也會被「PASS」掉。
其二,禁令要求的是在招聘資訊(廣告)中不得出現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樣,這針對的是有形的、明目張膽的學歷歧視,而當前存在的學歷歧視,更多是隱形的。
即在公開的招聘廣告中,沒有限定只招985高校、211高校畢業生,而在具體招聘中卻用學歷作為篩選標準,把非985、211院校畢業生的簡歷扔在一邊。
這種隱形的學歷歧視是很難治理的。往往用人單位還以自己擁有用人自主權、要提高招聘效率為由,為只招985、211院校畢業生辯解。
客觀上說,社會用人單位在招聘時,面臨求職者眾多,用學歷作為標準篩選人才,可能會漏掉少數優秀人才,但整體招聘效率會提高不少。
在社會存在「唯學歷」人才觀的背景下,也有一些人支持用人單位按學歷篩選人才的做法,認為這是對「讀書成才」的肯定。還有求職者調侃,用人單位直接標明不要非985、211院校畢業生,也可避免求職者浪費感情。
但是,用人單位的這種選才方式,直接剝奪了非985、211的普通院校畢業生的求職機會。按學歷選人,否認了普通院校學生的努力,也會進一步刺激基礎教育階段的「名校情結」,加劇高考中的高分復讀現象。
因此,針對學歷歧視,還需進一步加大治理力度。首先,要把「嚴禁釋出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樣的招聘資訊」拓寬到所有招聘中,而不只是校園招聘。
再就是,要對用人單位的招聘進行過程性監管,鼓勵、支持大學畢業生維權,舉報用人單位存在的隱形學歷歧視問題。如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有意貶低非名校畢業生,學生可向學校、媒體反映,監管部門要介入調查。
今年10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就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各地區對人力資源市場開展專項整治,集中查處了一批招轉培(培訓貸)、虛假招聘、就業歧視、非法勞務派遣等違法案件。學歷歧視作為就業歧視的一種情形,就在監管範圍之內。
概而言之,全社會要意識到學歷歧視的危害,按學歷選人不是真正重視人才,而會人為堵死低學歷求職者的發展空間。只有對學歷歧視動真格說「不」,才能真正破除「唯學歷」「唯名校」的用人導向,給所有求職者平等的就業競爭環境,也讓學生走出學歷內卷之困。
值班編
輯 古麗
春節和勞動節各增1天!2025年放假安排來了
寫字樓電梯張貼「溫馨提示」稱「鋼帶異常最多乘8人」,網友:心真大!
樊振東、馬龍、陳夢,退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