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單戀的定義(lithromantic),是指對某個人產生愛戀,卻不希望得到回應;會因為對方回應了相應的情感而開始抗拒,性單戀者反而會感到不適,開始疏遠對方,他們並不希望與對方建立關系。
根據這個定義,性單戀兩個典型特征1.有浪漫,愛的幻想(實際上是在 依戀「愛的內在客體」 )。2.會拒絕(性抑制,拒絕真實外部客體)
角色響應性(Role responsiveness)既發生在內在精神世界,也發生在外在現實世界,所以個體既可以表現出對幻想客體的依戀,也可以表現出對外部客體的依戀。一一【 對內在客體的依戀 】
著:Joseph Sandler 譯:趙丞智
愛(依戀)與性欲是完全不一樣的。
佛洛伊德的「泛性欲論」給到大眾一種誤解,好像「癔癥=性壓抑」,是因為壓抑而渴求性欲?至今仍然有不少心理學從業者一直在沿用這個解釋,但其實他們 真正想要的是「愛與依戀」。
個人認為這是佛洛伊德犯下的錯誤,之後才有了汙名化的歷史。
癔癥型人格通常能夠在 性領域之外 擁有深刻成熟,忠誠和有區分的關系。此外,與典型的表演型人格的「性自由」相比,癔癥型人格往往表現出 偽性欲(這是指被愛的需求)和性抑制的結合。一一【人格障礙的一種精神分析理論】
著:Otto Kernberg 譯 :段錦礦
愛與依戀可以指向同性,尤其是癔癥是以女性群體為主,剛出生的嬰兒(不分性別)都是戀母的。而性欲的指向重點是性取向,但她們的 性幻想物件通常都是異性,並不是同性。
我在另一篇文章裏面寫到的一個癔癥性人格(女性),有很多癥狀如濕疹等(是分離創傷),與性欲就沒多大關系。
好像沒怎麽看到有男性的性單戀或癔癥的案例(也許在重男輕女的大環境下,男嬰獲得關愛的可能性,要遠遠超過女嬰吧,畢竟出生性別比在那明擺著)
以下直接參照書上的,60歲同性戀男性的相關癥狀的案例。
兩天以後,瘙癢癥消失了,但是過了一個周他又開始感覺癢癢了,並去咨詢了他的社群醫生。……然而,當上一次的情況重現的時候,他的醫生斷定他患上了一定程度的神經性皮炎(neurodermatitis),甚至還暗示他可能患了心理性瘙癢癥。在分析治療中,非常清晰地顯示患者有一個 很強烈的願望,希望我成為 那個把藥膏塗抹在他後背上的人,我在他帶出來資訊的基礎上,對他做了這樣的解釋。接下來,他回憶起了在他小的時候,他曾經患了濕疹,而且因為不舒服經常在夜裏醒來。他回憶說在他還是小孩的時候,他呼喚他的媽媽,媽媽就過來把爐甘石洗劑塗滿他的全身。
當然,媽媽的做法讓他感受到了強烈的性欲興奮,但是這種性欲成分只是強化了他與母親的連結和他即刻感受母親親密和撫慰的需要。就如同大多數這類孩子那樣,他最後發展出了強烈的 分離性焦慮 ,而且經常在夜裏呼喚他的媽媽過來安慰他,即使他有時不感到身體的瘙癢,但替代表達的借口為或多或少這樣或那樣的害怕或擔心。最後,特別是在患者5歲時弟弟出生之後,他使用了 其他借口來促使他媽媽每晚都來到他身邊。
總結一下,雖然嬰幼兒性欲是真實存在的,但是癔癥型人格可以與性欲無關,而是與依戀的相關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