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本職是廣告行銷公司創始人,但過去一年都有在用空余時間做女性情感和心理方面的視訊,就貿然稱呼自己是心理學從業者吧。
我在知乎的簽名叫「我是紳女,從來不迷惑」,視訊也是圍繞著女生常見的迷惑,但其實對我的視訊內容,更準確的描述應該是「我從中走來,不再迷惑」
所以,很顯然,很多迷惑我也曾經經歷過,比如情緒困擾。
天生的高敏感,和極強的共情能力,再加上個人成長經歷和一些生理因素,我的人生所體驗過的情緒困擾,要比一般人要重。但也是機緣巧合,我比較早地接觸到了一些科學的心理工具、心理訓練方法,來幫助我改善消極的情緒。
這支視訊有詳細的個人經歷講述:
我大概是從15,16歲開始寫作,23歲接觸到正念。
書寫和正念,是應對情緒問題非常經典的心理幹預方案。
正念是佛教概念裏冥想剝去所有宗教色彩後的概念。1979年麻省理工生物學博士喬·卡巴金第一次把正念帶入科學心理學領域。
他在對慢性病患者的數據觀察中發現,正念練習不僅減少了病人的疼痛,還顯著緩解了病人的焦慮情緒。之後又透過十多年的臨床實踐,卡巴金研發了一套標準化的心理幹預方案,即正念減壓療法MBSR。
而更早的50年代,紐約著名臨床心理學家艾伯特·艾利斯自創了「理性情緒療法」,60年代賓夕法尼亞醫學院博士,權威精神病學家雅連貝克Aaron Beck提出了認知療法,兩位先驅的研究成果一起匯整合了著名的心理療法——CBT認知行為療法。這是我個人最愛也最適應的一個心理療法。
書寫記錄,則是認知行為療法中最經典的幹預技巧。
時間到了90年代,認知療法的研究者關註到了卡巴金教授的正念減壓療法,他們發現兩個療法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於是正念和書寫結合在一起,有了一個新的心理療法即正念認知療法(MBCT)
這些心理幹預體系都有對應的權威著作,比如卡巴金大大的【正念】,MBSR的操作手冊【正念療愈力】,再加上CBT的【新情緒療法】,MBCT的【改善情緒的正念療法】
但其實如果不是從業者,並不需要真的去研讀這些書。
因為閱讀只有在情緒平復後,理性回歸後才有效。當我們飽受自我無意義,自我不接納、焦慮、不安、抑郁心境折磨的時候,再好的道理和文字,我們是聽不進,也看不進去的。
而且,心理的訓練和鍛煉身體一樣啊,看100本跑步技巧的書,也沒有直接開跑有用。
所以大家完全可以在了解心理學最基本的「書寫」和「正念」的幹預原理後(視訊裏都有),自主采用適合自己的簡單的方式。
比如,我一旦覺察到自己出現了悲觀消極的情緒,我就會用「旁觀者的遊戲」這個書寫練習,來整理認知。當認知變得明晰以後,情緒就會隨之改變。
「旁觀者」遊戲的規則很簡單,每當有一個負面的情緒出現在頭腦裏的時候,在紙頭的左邊寫下來。然後用一個假想的旁觀者的身份在右邊寫下他的判斷。
這其實就是CBT療法當中由Aaron Beck提出的「消極思維日記」超級簡化以後的書寫。但是已經給到我巨大的幫助。
再比如,比「旁觀者遊戲」還有一個更簡單的書寫練習,那就是把自己當成從小一起長大最好的朋友,
當這個最好的朋友覺得自己人生一無是處,不會有人,在學校在公司都被人討厭的時候。你會對TA說什麽?
也許你會告訴他,不是這樣的,我就很愛你,別人只是根本不了解你,可是我和你相處的時間才長。
寫下這些話,就已經是自我接納和情緒整理的起點。
正念也一樣,大家可以在網易雲音樂、QQ音樂搜到很多免費的正念引導的音訊,開始體驗和練習。如果覺得自己靜不了,也完全沒有關系。因為我也一樣。
我天生喜歡運動,騎車、舉鐵對我平復情緒的作用更迅速和有效。所以當我情緒很差的時候,直接去做個平板支撐,堅持1分半2分鐘,其實就已經完成了正念當中很重要的呼吸觀察和身體掃描訓練。而且平板支撐比起坐姿,基本上能直接杜絕我出現大腦註意力無法集中的情況。
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就行,瑜伽、跳繩都ok的。這些都只是形式。
正念的原理就是讓我們與失控的情緒保持距離,透過觀察,接納它,讓它平復。
只要是幫助我們從當下的情緒漩渦中抽身,就OK。
再給大家舉個療法例子,六大經典療法當中的積極心理治療技術,優勢行為記錄、幸運事件日記、聽覺味覺觸覺幸福感受等等書寫都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幹預操作。
大家就完全可以換成所有女孩子都懂都會的做法,請自己吃一個想吃又不敢吃的甜品,好好地贊美一下手裏的甜品,作為今天的一個積極時刻。
請記住:任何和潛意識進行聯系,建立正向認知和獲得幸福體驗的嘗試都是有用的。
如果你正好看了這篇回答,我還想告訴你——
現在心理科學已經很先進了,早就有了系統完善的應對消極情緒和各種情緒困擾的方法。
不用害怕,關鍵的是行動起來,用正念書寫這些系統的工具幫助自己調整失控的情緒,接納負面的情緒,與它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