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會將內向與「社恐」等同, 但兩者的概念有很大區別。 內向的人只是喜歡獨處或與三兩好友待在一起,並不代表他們會焦慮。內向的人不喜歡社交聚會只是因為這種活動很消耗精力。你可能很想參加一個舞會,但因為害怕自己沒人緣或者長得不好看而沒去成,而內向的人本來就不想參加舞會。即使他們想去,也不一定會產生焦慮的想法或者認為自己表現很差。
同樣, 外向的人也可能會有社交焦慮 。想象一下,你要從別人那裏獲取能量,但同時又害怕他們。獨處時你是否覺得很累?通常,既外向又「社恐」的人並不多,而有社交焦慮的內向的人卻很常見。這也是人們容易將二者混為一談的原因。
內向與社交焦慮的最主要區別有以下幾點:
⚪ 內向是天生的,焦慮是後天習得的。
⚪ 對於內向的人來說,獨處會讓你感覺很舒服。
⚪ 內向是種處世方式,而社交焦慮會影響你的生活。
如果你不確定自己到底是內向還是社恐,可以嘗試一下想象你感到舒適自信時的社交生活。如果你的想象與現狀不同,那麽有可能是因為焦慮而不僅僅是內向。
既然名為焦慮,那社交焦慮一定就是個不好的東西咯?
其實你是潛力股——「社恐」是把雙刃劍
在老生常談的話題「基因還是經驗所致?」中,社交焦慮也與其他許多特質一樣,受到基因和經驗的共同影響。不過,大部份人所謂的社交焦慮更多是後天習得的。在一開始遇到讓你不知如何應對的社交問題時,躲避緩解了自己的焦慮和害怕。這種方式似乎有效調節了情緒,於是你繼續使用逃避的方法,久而久之就習慣逃避自己認為無法應對的社交場景。
「社恐」到底在恐懼什麽呢?
可能是焦慮本身:我們擔心自己因焦慮而臉紅、發抖的樣子被別人發現;
可能是外表:我們覺得別人會註意到我們外貌中奇怪的地方;
可能是性格: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幽默、愚蠢、沒有能力;
可能是社交技能:我們總是口吃或不知道該說什麽...
然而,從前進演化的角度看, 適量的社交焦慮能幫助我們以群體的形式生存。 作為社會性動物,人類需要保持群體和諧,以此保障個人安全。焦慮促使你盡力維持談話的和諧,或者什麽都不說以避免沖突。
你也許懷疑自己不善於社交,但在社交焦慮的外表下,你其實有這些潛質:
謹慎思考、有責任心、同理心、親社會(對他人友善、樂於助人)、為他人著想。
具體表現在:盡量省略不必要的話,努力照顧其他人的感受,傾聽他人,保持高要求,尊重其他文化等等。 這些特質與社交焦慮共存,而且對社交有利。
逃避社交焦慮的陷阱
你也許會責備社交焦慮不幹好事,阻止了你走向幸福生活。這時,焦慮開始為自己辯護:我是為了保護你。當你在野外遇到危險時,會不自覺采取逃跑或戰鬥的反應以保全自身,而社交場合的威脅也引發了相似的反應和結果。為了讓你融入群體,焦慮讓你關註自身,想努力做得最好。它的出發點是好的,結果呢?只要你沒丟掉性命,焦慮就認為它成功了,也不管真實的結果是怎樣。
你也許發現了,焦慮並不能幫你解決問題,它的初衷和你本身的意願相同:融入群體,和別人成為好朋友或應對其他的社交情況。只是焦慮給出的方法似乎有點過了頭。看似是在幫你,實際上反而設下了一個又一個的陷阱。
常見的陷阱有以下幾個:
「我必須時刻監控自己和自己的焦慮」
「我的感覺就是我真實的模樣」
「人們都會評判我」
「我必須表現得沒有瑕疵」
「我的社交能力很差」
說它們是陷阱,也就是說, 這些想法本身是不成立的。 要反駁這些不合理的想法,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最糟糕的結果是什麽?」「具體有多糟糕?」「這種結果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看看內心的焦慮是如何回答這些問題的,或許能幫助你逃離陷阱。
戰勝焦慮的方法不是消滅它
如果你想改掉自己身上的一個毛病,是要直接消滅它還是尋找一種替代方式(例如養成一個好習慣)?又或者,你有一個自己無法接受卻又改不掉的毛病,比如說社交焦慮,這下要怎麽辦呢?
心理學家埃倫·亨德瑞克森認為,克服社交焦慮不需要什麽嚴苛的方法消滅它,而是 做回真實的自己 ,這個真實的自己也包括帶著焦慮的自己。埃倫提出,堅持做自己,焦慮就會慢慢消失。埃倫將克服焦慮的方法整合成一個工具箱放在【如何克服社交焦慮】中,幫助有需要的讀者橫掃焦慮,做回自己。比如,你可以透過問自己三個問題來質疑對社交的擔心:「最糟糕的結果是什麽?」「發生那種結果的機率有多大?」「我可以如何應對?」
或者,你可以在有自信前就去做不敢做的事情,這樣能夠給你信心;
你可以放棄逃避或戰鬥等保護自己的行為,嘗試將自己暴露於「危險」之下;
你可以嘗試把註意力集中在別人身上,觀察外界的動向,減少對自己的監視;
你可以相信,自己的小缺點、小錯誤能讓你更討人喜歡......
你不需要掌握所有的方法,可以先從你喜歡的兩三個工具入手。這套工具實操性強,小白也可以輕松上手,只要你有一顆想改變的心。
好書一本奉上!~
篇幅宜人性:★★★★★趣味可讀性:★★★★
科學嚴謹性:★★★
作為波士頓大學焦慮方向的研究者,埃倫·亨德瑞克森博士進行了多年的深入研究,也成功治療了千千萬萬被社交焦慮障礙困擾的人(包括她本人)。
在這本【如何克服社交焦慮中】,作者告訴我們,社交焦慮障礙從本質上說就是個人以一種扭曲的方式看待真實的自我,並將這種扭曲視為真實的心理表現。
它會讓我們放大(甚至是憑空想象)自己的缺點,忘記自己還有巨大的優點。無論社交焦慮的表現方式如何,它都會阻礙我們的工作進展,阻礙愛情和友情的加深,讓我們痛苦和孤獨。
基於埃倫博士多年的研究和臨床經驗,她在這本書中總結出針對社交焦慮障礙的有效治療方法,透過一步步的實踐,能夠幫助所有掙紮在社交障礙中的我們,重新做回真實的自己,克服社交焦慮,進而改善生活的方方面面,擁有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
互動:你有什麽克服社交焦慮的小Tips嗎?分享一下吧!
作者:望天追風
編輯: @Giocandaa
歡迎關註心理學科普平台@京師心理大學堂,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出品,奉獻百年積澱,帶你腦洞大開。任何形式的轉載請知乎私信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