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心理上連續經歷某件事的「刺激」,一般會導致「更敏感」還是能夠「脫敏」?

2024-03-26心靈

這要分情況看。

如果是連續刺激得不到「消化」,沒有生成足夠的應對心理結構,則會變得更敏感,這種敏感是試圖幫助人回避該刺激,以維系自體穩定感。敏感常常是創傷所在,往往伴生有不適的心理組織,科胡特稱其為「病理化的結構」。用病理這個詞,帶有「醫生的優越感」,我常將其換為「虛弱或者碎片化的自體結構組織」。

敏感也意味著該刺激已經產生不適反應。生活中,處處可見。

最常見的是和他人交流中,某些言語自己反應過激,認為對方是攻擊自己(或者是貶低自己),一種敏感是敏銳的辨識對方的真實意圖,一種敏感是「莫須有」的投射,對方完全無此意。還有一些自體虛弱的人,會敏感於環境。環境變化,包括房間布置、去了陌生地方、見到陌生人群都會引發莫名內心驚惶感,這也是出現了創傷反應。

人的創傷反應很多時候,並非單一出現,也不是哪個地方有刺激,就會出現在該處,很多時候,會轉移到其他方面爆發。一個經常壓抑自己的人,經手刺激創傷後,可能在該事件上表現的很穩定,但可能會出現插入式畫面刺激(PTSD癥狀),也可能出現強烈的強迫攻擊思維。

一位男士,父親去世後,他沒有感覺到痛苦。在葬禮上他也舉止得體。但是一個月後,他看鏡子時,發現自己臉上多了一顆痣,而這正是其父親的樣貌特征,隨後他陷入了驚恐中。咨詢中發現,他壓抑了極多的對父親的復雜情感,這些表達釋放完成後,他的創傷反應消除。

如果一個刺激,被轉化和應對,可能會是能力的提升。這被種脫敏帶有成長特點,這被科胡特稱為「恰好的挫折」,這種挫折往往由穩定的自體感和挫折互動反應,形成致密的自體結構組織。例如,兒童學習走路時摔倒了,她會驚恐的大哭,隨後,她會發現自己可以站起來,此時她會走得小心翼翼,並獲得了不再輕易摔倒的能力。

其他亦是如此。

一個人在工作或者親密關系中遇到了挫折,經由一斷時間的情緒反應、遺憾、悲傷後,他重新面對自己的生活,並對過往的錯誤做了反思和改進,他開始避免過去所犯的錯誤,這就是恰好的挫折,他開始對過往刺激「脫敏」。

刺激是常在的,我們並不需要刻意去制造「刺激」以提供「挫折」。一位咨詢師曾經試圖在咨詢中「制造恰好的挫折」以幫助訪客應對關系中的挑戰。這個想法看似合理,但很具有風險,訪客並不認為咨詢師是用心良苦,反而覺得這位咨詢師具有控制欲。在咨詢中,咨詢師和訪客的關系並非單一的療愈者,同時咨詢師的人格也滲透其中。

同樣,父母也不需要制造刺激以「訓練孩子」,絕大部份情況下,孩子在走出家門後會遇到各種挫折和挑戰,父母在其挫敗時幫助其消化,在其失控時設立原則邊界,這是好的方式。但也確實有一些父母很關愛孩子,關愛的方式卻經常是「永不滿足的說教和指點」。

2024.3.28 隨筆、恰好的挫折

作者田凱,田凱個人簡介 - 知乎 (zhihu.com),心理咨詢師/高校心理督導師,從自我療愈到專業助人心理咨詢十五年,咨詢個案13000+,在知乎分享實用的心理工作經驗,有定期心理從業分享直播,知友關註可及時獲得最新行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