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敘利亞局勢突變,導致伊朗支持的「抵抗軸心」聯盟從中間豁開一條口子,迫使伊朗的地區活動轉入守勢。以色列趁機占領戈倫高地部份地區,並著手建立定居點,未來是否會逼近大馬士革?土耳其與「沙姆解放組織」、「敘利亞國民軍」的聯盟能維持多久,庫爾德人會在變局中扮演什麽角色,敘利亞爆發全面內戰的機率多高?
美國、俄羅斯、伊朗、土耳其、以色列等各方勢力在敘利亞、乃至中東地區會如何重新布局?這些未知問題都成為關註焦點。觀察者網連線復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主任孫德剛教授,為我們分析敘利亞局勢的走向。
【對話/ 唐曉甫】
觀察者網:在敘利亞阿薩德政府崩潰前,其國內經濟已瀕臨崩潰。而在周邊國家中,擁有類似經濟壓力的國家並不是個例。您如何評估敘利亞局勢外溢到這些國家的風險?對黎巴嫩、約旦、埃及等國會造成多大影響?
孫德剛:
我認為這次敘利亞變局對埃及和約旦的影響不大。敘利亞危機是一場政治危機而不是經濟危機,阿薩德政府倒台背後反映了四組矛盾:1、阿薩德前政府與反對派的矛盾;2、伊朗和以色列的矛盾;3、俄羅斯與土耳其的矛盾;4、美俄矛盾。
此前敘利亞國內局勢變化與以色列、伊朗賽局極為相關,從時間上看,黎以停火後敘利亞危機才驟然爆發,而黎巴嫩真主黨和敘利亞巴沙爾政府都是以色列對抗的「抵抗軸心」的重要成員。
敘利亞局勢變化後,伊朗和以色列的賽局焦點可能重回黎巴嫩,這為黎以停火能否持續畫上一個問號。如果之後敘利亞危機再度升級,黎巴嫩可能會重新回到一場危機中。相較之下,敘利亞變局對約旦和埃及的影響小很多,外溢風險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大。
觀察者網:俄羅斯宣布由於敘利亞新政府的不確定性及付款延遲,俄羅斯對敘小麥供應已經暫停。這對以「沙姆解放組織」為核心的敘利亞新政權會有什麽影響?是否意味著敘利亞新政權必須從庫爾德人手中奪回產糧地和油田才能獲得足夠的財政收入以維持政權?
孫德剛:
俄羅斯在本輪敘利亞變局中完全處於被動狀態,現在已經從敘利亞撤走了一些軍事力量,「沙姆解放組織」也有意讓俄羅斯從敘利亞撤軍、關閉軍事基地。作為反制,俄羅斯已暫停將小麥出口到敘利亞,小麥的短缺可能會加劇敘利亞各派系之間的矛盾。
截至18日,敘利亞土耳其系部隊和敘利亞庫爾德人依舊整體保持軍事對峙狀態 Liveuamap
當前「沙姆解放組織」已經控制了敘利亞絕大部份城市,但在穩定全國局勢方面存在較大挑戰。這是因為敘利亞糧食主產區依然在庫爾德人的控制下,而境內主要油田、尤其是代爾祖爾省的奧馬爾油田也在庫爾德人控制下。如果「沙姆解放組織」要維持其統治,就會尋求把糧食和石油控制在自己手中。
我認為未來「沙姆解放組織」可能會以解除地方武裝為由,要求庫爾德「敘利亞民主軍」交出武裝,以此實作全國統一。而「敘利亞民主軍」也不可能坐以待斃,會依靠美國的支持,守住東部地區。屆時,「沙姆解放組織」和「敘利亞民主軍」的矛盾可能升級,這對美國和土耳其的外交斡旋能力是一場考驗,如果不能及時完成斡旋,兩派可能爆發內戰。
「沙姆解放組織」不光反對阿薩德政府,也反對庫爾德人的自治或獨立。但現在對「沙姆解放組織」來說,最重要的是穩住全國各大城市,即便想去挑戰庫爾德武裝,也需要得到土耳其在背後的支持和推進,這就涉及土耳其和美國的溝通,所以我認為「沙姆解放組織」不會主動挑起大規模沖突。
觀察者網:朱拉尼能否控制住敘利亞局勢,是否有內戰升級的風險?如有,是否存在「ISIS」2.0的風險?
孫德剛:
現在朱拉尼的執政重點就是穩定首都,同時獲得國際社會、尤其是阿拉伯鄰國和西方國家對其政權的承認,所以朱拉尼的重心不會放在挑起內戰。這意味著敘利亞內戰風險盡管存在,但並沒有那麽大。敘利亞現有危機依舊是地方性危機,沒有爆發全面戰爭的可能。
同時,「ISIS」卷土重來的可能性很低,美國從去年到今年對「ISIS」的敘利亞殘部進行多輪空襲,幾乎是露頭就打。無論是本屆拜登政府還是未來的川普政府,美國在敘利亞最重要的利益就是阻止「基地組織」和「ISIS」卷土重來,所以未來「ISIS」能渾水摸魚的可能性很低。
觀察者網:近年來,伊朗領導的「抵抗軸心」在中東舞台扮演了重要角色,您認為此次敘利亞變局對「抵抗軸心」的打擊有多大,將對此前的地緣局勢造成多大影響?
孫德剛:
從「抵抗軸心」和以色列的的賽局來看,從2023年10月開始,「抵抗軸心」處於攻勢,而以色列處於守勢,非常被動。但從今年9月以來,局勢發生了急劇變化。黎巴嫩真主黨高層遭定點清除,哈馬斯主要力量包括其領導人被以色列消滅,巴沙爾·阿薩德政府垮台,其本人也逃亡莫斯科。
這說明「抵抗軸心」在地中海東岸的三條戰線出現了潰敗。以色列從被動挨打轉為全面反擊,而伊朗領導的「抵抗軸心」出現了抵抗意誌和能力的雙重下降,現在僅剩伊拉克什葉派武裝和胡塞武裝相對比較完整。雙方攻守態勢已發生明顯變化。
我認為以色列之後會乘勝追擊,對伊拉克境內的什葉派武裝、甚至伊朗本土進行更多破壞。以色列和美國在等待川普上任,這樣就可以發起美以聯合行動對「抵抗軸心」采取更多軍事打擊。
觀察者網:隨著以色列進軍敘利亞控制黑門山,並開始建立雷達、監聽站,伊朗針對以色列的地區雷達防空網出現缺口。如今以色列內部也在討論是否重新開機打擊伊朗核設施的計劃,您認為實施的可能性有多大?
孫德剛:
以色列打擊伊朗核設施是其既定政策,盡管來自拜登政府的外部壓力使得以色列並沒有對伊朗核設施進行打擊,但這種風險會不斷增加;1月20日川普上台後,美國可能會無條件支持以色列。
伊朗也會反思近期在與以色列的一系列對抗中,由於缺少核能力所帶來的後果。在伊朗大量突破「伊核協定」的背景下,它未來可能會尋求獲得更多核能力。這預示著川普上台後,以色列和美國可能會聯手破壞伊朗核設施,甚至美以聯手直接打擊伊朗核設施,一勞永逸地解決伊朗對以色列核威脅日益增加的問題。
在實施能力方面,我認為在獲得美國GBU-28這類重磅鉆地彈支援後,以色列有能力摧毀伊朗的核設施;而且以色列完全可以利用美國的加油機,或者從美國駐伊拉克基地起飛以彌補航程不足問題。
觀察者網:以色列下一步會如何經略其在伊拉克的布局?合作物件有哪些?
孫德剛:
伊拉克的地理位置對以色列十分重要,以色列長期維持著和伊拉克庫爾德人的合作關系。今年1月15日,伊朗宣布透過彈道飛彈摧毀了位於伊拉克庫爾德地區的一個以色列摩薩德情報站。而在針對伊朗第二輪飛彈打擊的報復行動中,以色列空軍就是在伊拉克上空發射空射彈道飛彈執行對伊朗的打擊任務。
敘利亞變局後,以色列可能會重新布局伊拉克,對伊拉克什葉派武裝進行進一步打擊,同時對伊朗革命衛隊在伊拉克的據點采取措施。這樣一來,伊拉克就有望成為以色列破壞、打擊伊朗的前沿陣地。
只不過,未來無論是伊拉克遜尼派、什葉派還是庫爾德人都會在伊朗和以色列的賽局中保持警惕,所以以色列未來在地區內行動的最有力支持方還是伊拉克的美軍基地。
觀察者網:此前伊拉克政府要求美軍撤離伊拉克,雙方在今年9月達成協定,美軍將撤離部份在伊拉克長期駐紮的基底,但隨著敘利亞局勢變化,美國最終會落實協定嗎?
孫德剛:
美國的目標是瓦解整個「抵抗軸心」,阻止伊朗運用軍事力量恢復「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巴勒史坦走廊」。只要「抵抗軸心」沒有被瓦解,美國仍然需要在伊拉克部署軍事基地,會在伊拉克留一個尾巴。所以,短期內美軍不會撤離伊拉克。
觀察者網:川普將於明年1月20日正式執政,但相較拜登政府,川普團隊的保守主義傾向更明顯,過去對「沙姆解放陣線」等團體抱有更深的敵意。您預測未來川普政府會如何處理與土耳其、「沙姆解放陣線」、「敘利亞國民軍」的關系?在川普第一任期內,他曾試圖撤軍敘利亞,但遭五角大廈阻撓,再次上台後是否會重提撤軍一事,尤其在庫爾德地區的美軍?
孫德剛:
拜登和川普政策有明顯不同。川普是商人,他一直不看好敘利亞的戰略地位。目前來看,川普團隊正在和「沙姆解放組織」接觸,很可能以將「沙姆解放組織」撤出恐怖組織名單為誘餌,迫使「沙姆解放組織」采取對美積極態度。雙方都在避免釋放錯誤訊號,美國正在正面接觸「沙姆解放組織」,「沙姆解放組織」也要避免批評美國,以及避免激烈批評以色列越境攻擊敘利亞。
以色列正在進一步擴大了其在敘利亞南部的軍事存在 Liveuamap
但我不認為美國會放棄與敘利亞庫爾德人,尤其是「敘利亞民主軍」的聯系,他們會采取多面下註的方式,防止任何一方做大做強。川普政府會試圖和土耳其、以色列溝通,以維持當地的局勢,並試圖平衡以色列、土耳其、「沙姆解放組織」等多方力量,以防止任何一方在當地形成壟斷性權力。
短期內,美國也不會從庫爾德地區撤軍。畢竟「沙姆解放組織」早期屬於基地組織敘利亞分支,後來變為「努斯拉陣線」,所以美國很擔心「沙姆解放組織」會不會再次調轉槍口對準自己,同時它也擔心「沙姆解放組織」會與伊朗、俄羅斯和解,所以美國反而可能加強在敘利亞庫爾德地區的存在,保證當地庫爾德人生存空間的同時防止伊朗和俄羅斯卷土重來。
觀察者網:此次中東巨變,對中國的影響有多大?我們可以從中得出什麽經驗教訓,以助於未來調整中東戰略?
孫德剛:
我認為這次敘利亞變局對中國的影響不大,敘利亞不是中國的重點投資物件和海外僑民重點保護地區。敘利亞巨變主要還是其內生性原因導致的,無論誰上台,一旦需要社會經濟重建,都離不開中國。中國強大的基建能力,能幫助敘利亞盡快恢復生產、民政。
對中國來說,對敘利亞政策有幾個原則,首先要保證是敘利亞人治理敘利亞,不能讓敘利亞成為外國勢力範圍,也不能讓敘利亞政府成為外國代理人。第二,中國支持敘利亞的領土主權完整,反對任何一方在敘利亞謀求霸權,破壞敘利亞主權領土。第三,中國要支持敘利亞戰後重建,因為敘利亞處於中東的十字路口,需要朝著穩定的方向發展。
只要敘利亞開啟戰後重建,對當地民眾和國際敘利亞難民都是利好訊息。中國不是以色列、土耳其、俄羅斯或伊朗,中國在敘利亞沒有一兵一卒。在此背景下,我認為中國的敘利亞政策可以經受住歷史考驗:以發展維持穩定,以發展鞏固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