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購物推薦到新聞推播,從旅遊出行到金融消費,當消費者以為是自己在選擇時,其實是平台演算法摸清喜好後的推薦。
今年11月,北京市市場監管局起草的【網路交易平台經營者服務協定與交易規則合規指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征求意見,提出利用演算法摸清顧客喜好並展示搜尋結果的,要明確告知消費者。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各平台的演算法推薦仍然普遍,著實令人煩心。
新華社發資訊:看一次平台,就頻繁推播劣質視訊
「兒子,這個律師說,國家38部門聯合整治老賴了,看來別人欠我的十幾萬有希望了呀!」年近八旬的文阿姨發來的「好訊息」,卻令兒女們哭笑不得。
文阿姨和老伴兒有一段心結,老同學幾年前從自己這借走了二十多萬元,但因對方生意衰敗失去償還能力,這筆欠款也成了一筆難要回的壞賬。線下咨詢多位律師無果後,文女士曾嘗試在網上以「欠款」「要債」等字眼為關鍵詞搜尋了兩次相關訊息。
這一搜不要緊,此後,在文女士的手機上,每天都會刷到主播聲稱能為民討回欠款的短視訊。這些主播以「百姓幫幫幫楊老師」「咨詢為民楚主任」等身份自居。比如在「楊主任」的視訊裏,「楊主任」坐在亮紅色地毯的深色靠椅上,以一張身穿法官袍的法官集體照為拍攝背景,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講述著:「無論對方在哪,一個電話就能讓對方求著還你錢。」「某省的群眾準備好了嗎?某省的老賴將會因為我們的到來兒乖乖還錢給你。」「費用不用擔心,全部由老賴自己承擔。」雖然「楊主任」並未在視訊中直接表露自己的真實身份,但這一通操作,讓文女士對其抱有很大的期望,在其每一條視訊下留言、點贊。
然而記者發現,這些在老年人眼中看似權威的「律師」「主任」們,實則漏洞百出。視訊中,語言敘述是清一色的震驚體,配文中有大量「芡款」「鐨用」等錯別字。記者仔細查閱「楊主任」所說的「38部門聯合懲治老賴」等資訊,並未找到近期由權威渠道釋出的相關資訊,相關內容僅僅是基於6年前國家相關部門釋出過的資訊反復「炒冷飯」,卻包裝成了令老人關切的權威機構最新舉動。
「真缺德,用子虛烏有的東西吊老人的胃口。」文阿姨的兒子很氣憤。然而,沒等他把這些視訊裏的問題給文阿姨解釋清楚,她又被系統推薦的新內容給吸引了:「兒子,這種硬幣,主播說一枚就價值好幾十萬,我有不少呢,咱家是不是要發財了?」
荒誕的養生技巧,虛張聲勢的理財「妙招」,標題聳動的食品安全傳言……只要老年人點開過幾次,平台就不斷推播一些毫無確鑿資訊來源的劣質視訊。不少缺乏足夠辨別能力的老年人,被困在狗血短劇、婆媳大戰、情感糾紛、劣質廣告等各種內容構成的「資訊繭房」裏。
深陷「資訊繭房」的不僅是老年人。愛出京旅行的楊蓉告訴記者,旅行前她在內容平台上搜集資訊,平台經常會給她推播一些當地的網紅打卡地,「去了發現,一多半遊客都是看了同一個貼文來打卡的。其實真到了實地會發現,也不過如此,未必適合所有人蜂擁而上。」原本應被用於個人化推薦的演算法,卻在旅行等一些場景下出現了抹殺個性、千篇一律的副作用。
購物:同商品不同價,「殺熟」真不少
「簡直是離譜!」提到最近的一次購物經歷,白先生忍不住吐槽。白先生是一家生鮮電商平台的付費會員。因此當家裏最近一次網購生鮮時,他特意囑咐妻子選好東西後由自己來下單。妻子選購了兩束小花束、一盒米糕、一包麵包、一份胡蘿蔔和一份牛肝菌,結算價56.32元,而當他把商品挨個加到自己的購物車裏時,結算價竟顯示為64.45元,比妻子的貴出8.13元。
「特意花錢開的會員,價格反倒更貴,這就是傳說中的殺熟嗎?」白先生不解。
市民榮先生也反映,在同一家旅行平台,同樣預訂出京遊玩的酒店,相同的時間相同的戶型,自己和家人預訂的價格不一樣。
演算法操控下,同一件商品,不同使用者的購買價格截然不同;辦了付費會員,下單價卻比非會員還要貴;同一酒店同樣房型,朋友訂能比自己便宜好幾十元……記者發現,白先生遭遇的價格歧視現象在生活中不少見。
面對演算法「殺熟」,一些年輕人開始反向操作,透過在評論中哭窮來嘗試實作「反殺熟」。「不看了,機票漲那麽多,虧我那麽信任你,天天看,越看越漲……」在小紅書、微博等平台上,在討論機票價格的貼文下,不同帳號的網友們如同排隊打卡般,紛紛留下類似的留言。
一位參與過的大學生小鄭說,當自己在評論區多發幾句「機票太貴」「不想做了」之類的留言,平台就會給自己多發幾張優惠券或者給出更便宜的機票。
社交:兼職職業被泄露,線上隱身不易
「大數據好沒邊界感,居然給我推播了同事帳號,我要是發想讓我同事看的內容,自然會發朋友圈,幹嗎用它呢?真是尷尬。」自從自己在網上的「自留地」被同事發現並且公之於眾,白領小陶心裏很不是滋味。
下班後做一名兼職博主,是小陶的業余愛好。眼看帳號小有起色,有了幾千名粉絲,小陶卻在幾天前遇見了糟心事。「看來工作量不飽和啊,還有心思做媒體呢。」一位同事在公司遇到小陶時當眾調侃道。原來,不久前小陶的帳號被另一名同事刷到,同事一邊調侃著小陶是位「大博主」,一邊將其帳號在公司群裏分享了出來。
有類似不愉快經歷的還有袁依。為了將工作與生活盡可能區隔開,袁依特意用非工作手機號註冊了短視訊帳號,這個號碼沒有與任何同事聯系過。然而沒過幾天,她還是在短視訊平台上刷到了同事的帳號。「感覺自己在無意間窺探了別人的私密,很不好,立刻退了出去。」袁依說。
在初代互聯網時期,有句話叫「在互聯網上,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匿名性使得大家可以在互聯網上自由發表所思所想。然而現在,隨著互聯網平台的技術手段不斷升級,使用者的私密資訊在網路上卻已經無處可藏。
「本來上網就是想找個清靜的地方,結果真情實感發的東西全推播給可能認識的人了,真是‘社死’。」「希望網路世界和現實世界完全分開,求求各大平台了。」記者采訪時發現,希望線上上世界「隱身」卻求而不得的情況大有人在。在他們的遭遇中,有人在相親軟體裏刷到自己的公司領導,有人刷到同事割痔瘡的經驗分享貼,還有人與原本不希望相遇的「情敵」或「前任」線上上狹路相逢……在演算法推播下,私密泄露風險無處可藏。
支招:關閉推薦許可權,減少演算法操控
不少人開始主動探索抵抗演算法圍獵的渠道。一些使用者積極分享起自己的「反演算法攻略」,例如用主動搜尋代替被動刷資訊、關閉與其他社交帳號的繫結、刷到上頭短視訊後反手點一個「不喜歡」或「不感興趣」,甚至直接關閉個人化推薦功能。
但記者采訪發現,一些平台提供的關閉演算法推薦的途徑,實在稱不上便捷。以小紅書的安卓APP為例,使用者需要先點選「我-三道杠圖示-設定-私密設定」,之後將頁面翻到最下方,再點選「個人化選項」,才能找到關閉「開啟個人化推薦」的按鈕。整個流程需要點選6次。抖音、微信也分別需要點選5次,才能實作關閉個人化內容、商品或帳號的推薦。
一位互聯網資深觀察人士建議,從使用者角度,普通人可以透過明確目標、關閉許可權、主動搜尋、學會拒絕等方式來減少演算法「圍城」對自己的操控影響,而從平台角度,應該提高演算法推薦解釋的透明度,少一些暗度陳倉,多一點開誠布公。
小貼士
如何關閉「個人化推薦」
在抖音、快手、小紅書、B站等大多數內容平台,個人化推薦功能的關閉方法通常較為相似,在「我的」帳號中尋找「設定」或「私密設定」,通常就可以在子目錄中找到相關選項。
此外,以抖音APP為例,人們也可以直接在「設定」頁面點選頁面上方的放大鏡圖示,搜尋「推薦」,系統中包含相關字眼的設定按鈕如「把我推薦給可能認識的人」「推薦可能感興趣的商品與優惠」「推薦我可能感興趣的內容」就會在搜尋結果中出現。
在小紅書APP中,除了可以直接關閉個人化推薦,也可以對系統的內容推薦進行「調校」,在「設定」頁面點選「內容偏好調節」後,可以在金融理財、購物、時尚穿搭、科技數位等細分的內容領域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並選擇「減少推薦」或「增加推薦」。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孫奇茹
流程編輯:U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