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網上買寵物,註意這些「坑」

2024-09-10心靈
本文轉自【央視網】;
趙秋開啟快遞包裝,一只毛茸茸的小狗探出腦袋,那一刻她覺得自己的心都要化了。
因為工作比較忙,加上經濟壓力比較大,她沒有選擇線上下寵物店購買,而是經過再三挑選,透過二手平台添加了老板的私人微信,又經視訊挑選了一只小狗,當即轉給老板650元。
但沒想到,收到小狗的驚喜很快就被一連串的麻煩沖散了。
從第三天開始,小狗不吃不喝,頻繁嘔吐便血,第四天病情加重無法站立,帶去寵物醫院的時候查出是「犬細小病」(一種幼犬很容易感染卻難以治好的傳染病),治療費一天就要300多元。
「聯系老板討說法,他卻態度蠻橫,堅稱自己賣的狗是健康的,可能是快遞過程中出的問題,讓我聯系快遞公司。」趙秋說,「但快遞公司卻說他們只負責運輸,狗沒有簽協定走正規程式,所以他們也管不了。」
受訪者供圖
現在,小狗依然在接受治療,趙秋無奈,只能付著高昂的費用,卻一籌莫展,不知道該怎樣維權。
網購店鋪:源頭混雜,風險極大
寵物經濟正成為高速增長的新賽道。【2023年-2024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23年中國城鎮寵物(犬貓)消費市場規模為2793億元,預計在2026年達到3613億元。
隨便開啟一個電商平台,搜尋寵物相關的關鍵詞,就能彈出一大堆購買連結:一些打著「純種犬舍」「高端貓舍」的店家,用整潔的裝潢照、成堆的「血統證書」,營造專業靠譜的形象,但當記者點開其資質證照,卻發現有不少店家「貨不對板」——有的證照業務申請的是美容美發,有的是日用百貨銷售,甚至還有店家的證照是五金、皮革產品銷售。
記者在某電商平台搜尋一家在北京販賣寵物的店面,註冊地卻在海南,營業範圍是美容美發
店家魚龍混雜,難以分辨。但更難分辨的,是私人經營的「店鋪」,他們藏匿於微信群、電商二手平台、甚至是集市或者是親朋好友的口口相傳。
一般來說,這些寵物都是自家寵物繁育得來,一些賣家在出售前不會按照嚴格的程式去做免疫、驅蟲。
中國【動物防疫法】規定,售賣活體動物的經營者在交付其所售的活體動物時,應按照法律規定履行檢疫義務。
「寵物在出售前都需要進行正規的免疫接種。就拿小狗舉例,出生三個月,每個月要註射疫苗,定期做體內、體外驅蟲,才能上市售賣。」在北京一家寵物醫院就職的醫生張鑫渺,接診過很多經過不正規渠道購買,發病後前來就診的「病患」。
張鑫渺向記者展示了一只正規渠道售賣的犬只的疫苗本和接種記錄
「沒有疫苗本,沒有註射記錄,沒有做過驅蟲,甚至有的主人連寵物的年齡也不清楚。」張鑫渺說,「這種寵物,大多都感染了傳染病。治療的費用、時間成本都比較高,很多人會選擇放棄治療。」
缺少正規防疫措施,讓這些寵物在幼年時期的患病風險大大增加。
「誰查呀?」在記者的詢問下,一家販賣犬只的私人店家的老板回復,「我們還算實誠的,告訴你沒打過疫苗,有的(同行)直接給你假的疫苗本!」
記者聯系了一位販賣寵物的賣家,詢問得知並無接種疫苗本等相關檔
目前,盡管法律層面對寵物交易有明確要求,但執法監管仍然無法觸及所有銷售端,導致市場上商家良莠不齊,甚至因為不正規店家出售的不合格寵物價格低廉,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趨勢。
「圖便宜,是我踩的最大的坑。」趙秋無奈感嘆。
活體運輸亂象屢禁不絕
就職於某快遞公司的小哥韓振華從業已五年,他直言:「活體快遞」並不是新鮮事兒。
「有一次整個倉庫都有臭味,查了一圈發現臭味源於一只關在箱子裏的狗,裏面還有一堆早就化了的冰袋。夏天高溫,狗死了,屍體都發脹了。」韓振華說。
此前已有不少媒體曝光「活體快遞」現象 圖源:光明網
「我一般不敢接活體快遞。我們的快遞車都是封閉環境,有時候在路上跑一整天,裏面溫度高,人待著都受不了,何況動物。」韓振華說,「但有同事就是睜只眼閉只眼,接一單是一單,也沒有人查,有人出過事,被收貨人投訴,扣了他三百塊錢。」
但很多時候,快遞小哥也很難察覺快遞裏的貨物是死是活。韓振華說,一次他收了一單快遞寫的是「寵物用品」,結果分揀時,箱子的提手處爬出好幾只蜘蛛,嚇了他一跳。
圖源:國家行政法規庫官網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實施細則】的規定,「各種活的動物」在被禁止郵寄之列。但不光是韓振華所在的快遞公司,許多快遞公司都承接活體運輸的快遞單。
「真要郵寄活物,需要提供檢疫證明,有專門的一條線。有的運輸過程中會有專人照看寵物,費用自然高。」韓振華說,「但是大部份人會嫌麻煩,要麽就嫌貴,或者根本就不在乎。」
記者隨後咨詢了幾家店鋪,詢問是否可以快遞寵物,得到的答復全都是「可以」,「我們寄了好幾年了,沒出過問題」等肯定回復。
記者調查發現,網購的寵物一般都可以發快遞,只有極少數只支持自提
記者查詢發現,專業的寵物托運價格一般比較高,比普通快遞要貴出幾倍、幾十倍不等,更重要的是,專業的寵物托運一般都需要提供檢疫證明。因此,貪圖便宜、缺少證件的店家,都會選擇普通快遞。
缺乏嚴格的監管,部份企業睜只眼閉只眼,一些賣家和買家心照不宣,活體快遞亂象才有了滋生土壤,得以持續存在。
記者在某寵物托運平台查詢發現,僅從北京到天津的托運費用就達到 200 多元,是普通快遞的十倍多。其中包含了上門取寵、餵水餵食等服務
寵物售後維權:認定難,投訴難
截至發稿前,趙秋的狗已不治而亡。
憤恨交加的趙秋想要找店家理論的時候,卻發現早已經被店家拉黑。不光是買狗的錢打了水漂,裏裏外外的治療費也花了近四千元。
趙秋想撥打「12345」熱線投訴,卻發現自始至終連賣家的名稱、地址都無法提供,唯一留過地址的快遞箱,在收貨的第一天就被她扔掉了。
「我後來就發現這個所謂的店長,一天換一個微信名,改一個地址。一會兒在湖北,一會在江蘇。我也沒有問過具體的店名,甚至懷疑他出售的寵物就是自家繁育的。」
「後來我到這家(二手電商平台)投訴,結果因為交易是透過私下進行的,平台也無法處理。」趙秋說,「我真不知道該找誰,只能自認倒黴。」
某二手平台,活體動物即搜即有
「我買的時候賣家跟我說是‘豆柴’(一種體型更小的柴犬品種),結果養著養著發現是‘標體柴’(體型正常大小的柴犬),導致我現在連狗證都辦不了。」在某二手平台網購了寵物的另一位受害者張蕾向記者表示,由於北京辦理狗證要求犬只肩高35cm以下,導致張蕾的柴犬無法辦理犬證。「商家表示概不退貨,而且時間過去了很久了,最可笑的是,商家說是我餵多了。」
在黑貓投訴平台,記者搜尋「網購寵物」、「活體郵寄」等關鍵詞,得到數百條投訴資訊。投訴者的境遇大多類似——網購寵物,寵物生病,索賠碰壁。
「買到病狗,屬於經濟糾紛,工商部門沒有處罰的許可權,只能協調雙方調解。」就職於北京一律師事務所的某律師向記者表示,「可以提起訴訟,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提出賠償請求。」
但現實中,由於訴訟時間長、爭議標的小、律師費用高等原因,讓不少受害人放棄了起訴。還有一些操作隱秘的商家,不透露地址、身份資訊,讓消費者難以保存證據,讓起訴過程受到阻礙。
該律師同時強調,「活體動物售出不退不換」這種條款,屬於加重消費者責任,排除其主要權利的條款,應屬無效。
「當下,除了呼籲監管部門加強監管,還要從源頭排查、整治不良商家,建立資質審查制度,嚴格禁止活體郵寄,加大執法力度,切斷利益鏈條。」該律師表示,「作為消費者,也要留個心眼,去正規的渠道購買寵物。同時在購買、飼養過程中,養成保留證據的意識。」
良好市場秩序的建立,不能只寄希望於銷售者的良心、購買者的慷慨和受害者的寬容。眼下整治網購寵物的亂象,恰恰需要更細致的制度設計,更強大的執法力度,更便捷的維權途徑。
「那也是一條命啊!」
趙秋自責中帶著深深的感傷。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趙秋、韓振華、張蕾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