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拜年封不過是雞肋一樣的存在,因為時間不固定,到貨時間不確定,讓集郵愛好者和實寄愛好者很難把握時間節點,究竟是臘月二十三實寄好,亦或是元旦實寄好?還是大年初一實寄好。大年初一很多郵局還不開門。
按照民間的風俗來看,大年初一才是拜年的正式開始之日。不過每年元旦是經常能夠收到賀卡的時間,至於臘月二十三又是民間正式進入到過年節奏之時。貌似這幾個時間節點,都是適合郵寄拜年封的。不過,郵政卻沒有一個統一的時間,再後來慢慢地開始向臘月二十三靠攏。
到了甲辰年的時候,拜年封意外地走俏了,突然就火爆的原因所在是居然一封難求,市場上很難買到,很多地方即使預訂了也到不了貨,也就是說想在臘月二十三發行之日實寄的話,變得非常艱難了。
眾所周知,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小年的時間節點,中國郵政在2024年2月2日,也就是臘月二十三,小年的時候,發行了【拜年封】,編號BFPN-32,一套1枚。蓋銷紀念郵戳。售價5元,發行量20000枚。
或許也就是這2萬枚的限額成為市場炒作的一個源頭,近年來一般紀念郵票發行首日的首日封保持5萬、8萬、10萬左右的發行量,拜年封縮減到2萬枚,貌似銳減了不少,不過以前也不過3.5元的費用,如今已經上漲到5元了,但還是一封難求,真的有那麽多首日實寄的使用者?
其實也不盡然,很大原因還是在首日實寄的時候,郵局根本無貨。無論是訂戶還是零售,都難以拿到,自然也就無法實寄了。有意思的是,在第三方平台的一些市場上居然有大量的溢價拜年封銷售者。這就造成了想實寄的在首日買不到,也寄不出,而市場上又充斥了大量的溢價銷售者。那麽,問題來了,這些貨源是怎麽流出去的?
首日發行的紀念封到不了集郵零售點,包括預訂的使用者也拿不到,中國郵政的誠信如何保證?沒有誠信的發行意義何在?第三方市場流出的貨源如何解釋?郵政總是讓集郵愛好者看不懂的一些「騷操作」讓人無言以對。
既然是一種祝福行為的拜年封,那麽就應該采取提前預訂,按需印付,適當從寬就好了。這樣可以滿足市場需求,也可以滿足零售市場期待,更可以讓實寄愛好者在新春的時候寄出一份祝福,何樂而不為呢?為何郵政就總是這麽摳摳搜搜遮遮掩掩呢?
拜年是我們這個民族非常在意的一種民間行為,早從1993年以來,中國集郵已經連續第32年發行拜年封。2024年的拜年封,貼有【癸卯年】特種郵票一圖和【甲辰年】特種郵票一圖,以「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為主題,由王紅衛進行原創,設計突出龍年生機勃勃、喜慶歡樂的視覺氛圍。
2025年的拜年封也要來了,目前在集郵網廳已經有地方郵政開啟了預售模式,本地人可以自提,外地人也可以采取郵寄的方式購買。是不是從某種程度上說,2025年的拜年封,在量能上會有所擴大?敢於預售,說明貨源還是充足的,只是不知道其他地方的郵政是不是也有自提或者預訂的模式?起碼給喜歡實寄的使用者一個參與的機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