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表面上看,是在焦慮時間不夠用,實際上是對自己缺乏自信。希望自己做出決策後有一段時間能作為「緩沖」,起到一種可以補救的作用。
也就是說,在事情還沒發生的時候,你就已經想到了後果。在你的預測中,結果往往是不好的,所以一開始才會顯得特別著急。
著急的原因是,害怕自己做不好,總覺得留給自己的時間越多,自己就能做的更好了。實際上,一件事情能不能做好,取決於自己的認知(方法,經驗),並不在於時間。
一旦你把結果歸結於時間,你就會有一種「把事情復混成」的傾向。 總覺得時間還很多,自己可以先收集資訊再做出決策,確保萬無一失。
正是這種傾精靈致了你內心的厭惡和拖延,從而陷入重重的內耗和思慮裏。
聰明人的做法是,把事情簡單化,直抵本質,提高效率。而你的做法是,把事情復混成,窮盡式思考,拉低效率。
本質是對自己缺乏自信。 不相信自己能在短時間內解決問題,總覺得長時間的努力才配得上好的結果。 一旦自己不努力,不復雜了,結果就不好了。
試圖透過放大時間效益從而忽略認知上的錯誤。說白了, 試圖透過戰術上的勤奮去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即便結果不好了,你也可以安慰自己一句:起碼自己努力過了。
這也是為什麽你會感到特別的矛盾。
明明很著急,總覺得時間不夠了,但是自己依然在拖延,內耗。因為對自己缺乏信心。希望事情速戰速決,最好不出任何差錯,自己一口氣就能把它完成了。
同時,又不相信自己真的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所以必須給自己預留多一點的時間去「補救」。
而真正自信的人,是先去做再去想,先從第一步開始,遇到什麽解決什麽。
這種信心來源於他看懂了事物的發展規律,那就是,所有事物必須先去做了才能遇到問題,遇到問題了自己才能動用大腦裏的資源。
在這個過程中,就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所謂的結果就是自己認知(經驗,知識,方法)的體現。而不是時間的長短,更不是思考的深度。
所以你最大的問題就是把結果歸結於時間,忽略了事物的發展規律。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認知的重要性。
本質上並不是時間的問題,而是對這件事情有多大信心的問題。如果你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無論過程中遇到怎樣的問題你都能處理」,那麽你根本就不會著急。
所以從表面上來看需要放下對時間的焦慮,實際上是要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對開展一件事情的積極想象)。
為什麽會缺乏信心?
最大的原因在於我們強大的想象力。
是事情還沒發生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提前預想到了結果。所以才會產生焦慮的情緒。 妄想透過提前做些什麽以便阻止這個不好結果的發生。
感興趣的可以看看我這篇文章
裏面提到一種【低效率的窮盡式思考】。
是這樣一個邏輯:信心不足→試圖透過「窮盡式思考」獲得自信→沒想到事情越來越復雜→時間越來越少→信心降低→拖延內耗→最終失敗。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不提前預想→先做第一步→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繼續行動→遇到問題→繼續解決…→完成。
你會發現正確的做法裏面是沒有內耗的, 因為行動遏制了想象力 。
想象力才是我們不斷焦慮內耗的根源。也是造成我們信心不足的「罪魁禍首」。
所有【強迫性思維】都來源於我們強大的想象力。所以想要解決你的焦慮與內耗,首先要正確看待想象力。
未發生的只是自己的臆想,只有已經發生的才是真實的。而我們的專註力應該放在真實的事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