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在思考一個極其重要的事情,無論對於你自己、還是對於人類,在我看來這件事情甚至涉及到人類文明的進一步發展趨勢。
在過去人類的開發中,我們一直試圖總結出關於人的共性的東西,共同的東西,比如什麽是正確的、什麽是科學的、什麽是正常的。
家長、老師也試圖把他們對正常、正確的理解灌輸於你,甚至很多時候是以為你好的名義。
燈塔國是最早大張旗鼓提出要尊重差異,可是,最後演變成,尊重差異也成了「正確」的事情,變成了另外一種暴力。
是的,所謂的正常、正確,都包含著一種暴力,一種要求每個成員都要視之為標準的暴力,當一個人偏離了這種定義,就會感到一種壓力。
其實,在近十年的學習和自我探索中,我發現一個事實——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每個人體驗世界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如果你觀察的足夠細致和微觀,會發現兩片葉子是完全不同的 。
認識到這一點之後,在心理咨詢工作過程中,我就再也不想說正確的話了,我說任何話或者不說話,都是為了讓來訪者說出他內心的話語、他內在的真相。當他認真的反對我時,有意義的對話才開始了。
所以,無論是咨詢師還是任何人,他們的話只是代表了他是如此體驗這個世界的。而你,對於你自己、對於這個世界是有自己的獨特的體驗的。
對於你而言,你需要去了解自己是如何體驗世界的,並且在這個基礎上去發展自己的生活。
也就是說你的看法,你對這個世界的體驗,對你而言,當然是正確的,無需另外一個人來背書。
接下來的問題可能是,我們是要適應社會的,一個獨特的自己,如何在這個社會上有效的生存和發展。
答案是不斷的、頑強的學習和總結,找到自己和這個世界合作的方式。
最後,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一個人有的時候會欺騙自己,我們也自相矛盾,我們表面所認為的並不是內心深處真正認為的。
所以,在探索外在世界的同時,我們還需要自我探索,既要尊重自己當下的狀態和認知,也要不斷的趨近於自己內在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