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心靈

居民醫保個人繳費增至400元,為何要漲?如何減少繳費「痛感」

2024-08-27心靈
從9月份起,各地將陸續進入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集中征繳期。2025年,居民醫保個人最低繳費標準升至400元,加上財政補助後,城鄉居民醫保籌資標準為1070元。
26日,國家醫保局、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三部門對外釋出【關於做好2024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有關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
【通知】稱,2024年各級財政繼續加大對居民醫保參保繳費補助力度,同時居民個人繳費增幅適當降低,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標準分別較上年增加30元和20元,達到每人每年不低於670元和400元。
這是自2016年以來個人繳費新增標準首次低於財政補助標準。
居民醫保籌資涉及近10億人的"錢包"。第一財經記者從參與政策制定的人士處了解到,城鄉居民醫保年度檔的核心是確定下一年的籌資標準,今年通知充分考慮了醫療費用上漲、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群眾收入增速放緩等因素,在財政補助與去年持平的同時降低了個人繳費增幅,盡最大可能回應參保人少漲一點的期盼。
城鄉居民醫保費為何要年年漲
最近一兩年,從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到參保群眾、基層幹部,紛紛透過多種渠道反映居民醫保個人繳費標準增長太快,居民負擔較重,基層動員繳費比以前難,建議"少漲"或是"停漲"。
城鄉居民醫保費為何要年年漲?
國家醫保局在政策解讀中稱,在人均預期壽命不斷增長、醫療消費水平持續提升的背景下,合理提高個人繳費和財政補助標準是鞏固提升待遇水平胡確保制度平穩執行的客觀需要。
第一財經在采訪中了解到,居民醫保費用每年上漲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醫療費用的快速上漲;二是居民醫保待遇提高較快。這兩方面造成近年來城鄉居民醫保基金支出壓力不斷加大,一些地區已經出現了居民醫保基金當期收不抵支。在這種情況下,"少漲"或是"停漲"將進一步加劇基金的收支缺口。
近年來中國居民醫保基金呈現出一種"緊平衡"狀態。2023年,居民醫保基金收入10569.71億元,支出10457.65億元,當期結存112.06億元,累計結存7663.7億元。
上述參與政策制定的人士認為,居民醫保"緊平衡"的狀態最主要的原因是醫療費用上漲速度太快。近年來,中國醫療費用年均上漲保持在10%以上,遠遠超過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居民醫保的5%~6%籌資增幅也跟不上醫療費用增加的速度。
醫療費用增長有合理的因素,如老齡化加劇,疾病譜系的變化,大量新藥新技術的套用,人們健康需求的提升等;也有不合理的因素,如醫療機構過度診療等。
今年上半年,居民醫保基金收入和支出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國家醫保局8月5日公布的【2024年1-6月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和生育保險主要指標】顯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5385.89億元,同比增加1.5%,支出為5371.91億元,同比增加11.1%,基金收入僅比支出多14億元。按照現在的收支情況預測,下半年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將會出現當期收不抵支。
中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立之初確立了"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基金管理原則,即根據基金的收入情況來安排支出。
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對第一財經表示,居民醫保籌資支出緊張對於醫療機構的影響體現為醫療機構會加強居民醫保費用的控制,不能超支,甚至有醫院會選擇優先診療非居保人群。
在全民醫保之下,醫保基金為醫療機構提供了穩定的資金來源。一位地方醫院的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表示,每年醫院都很關註居民醫保費用上漲的情況,因為這會直接影響到醫院的收入。如果居民醫保的籌資標準不漲,醫療機構會面臨更大的收入壓力。
第一財經了解到,醫保部門在測算居民醫保籌資標準時會根據上一年醫療服務的價格、藥品目錄的談判、集采價格的下降以及待遇水平匹配度等指標來確定籌資標準。控制醫療費用的快速上漲,規範醫療機構的診療行為,讓醫療費用保持相對合理增長,是當前居民醫保管理上面臨的一大壓力。
多位基層醫保部門的人士向第一財經表示,居民醫保待遇提高較快也是近年來城鄉居民醫保基金支出大幅增加的重要原因,有些待遇甚至已經超出了"保基本"的範圍,與居民醫保的籌資水平不相符。
國家醫保局的數據顯示,醫保籌資標準上漲的背後,是醫保服務水平的提高。20年來,居民醫保的保障範圍顯著拓展,可報銷的藥品從新農合初期的300余種提升到了現在的3088種,其中包括多種靶向藥和罕見病藥品。同時,各類現代醫學檢查診療技術也更加可及,群眾的就醫報銷比例顯著提高。目前,中國居民醫保的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維持在70%左右。
如何減少繳費"痛感"
在全民醫保的時代,沒有醫保等於將自己和家庭置於重大風險之下,一旦生大病,高額的醫療費用可能會壓垮一個家庭。
第一財經在江蘇,安徽等地調研時了解到,在集中征繳期參保的參保率達到了90%以上,有些地區為95%,這說明大部份參保人對醫療保險的必要性是認可的。
一位醫保研究者對第一財經表示,中國居民醫保其實是一個價效比很高的制度,僅以1000元左右的籌資標準就實作了住院和大病的基本保障,其中財政還承擔三分之二的繳費責任,個人只需承擔三分之一。但當前居民醫保面臨的難題是,對於一小部份參保人的收入水平來說,每年數百元的保費確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付不起"是真實存在的情況。
居民醫保費和居民養老費是繼農業稅之後,需要農民直接用"真金白銀"支付的兩種稅費。居民醫保費的繳費"痛感"又大於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因為居民養老費是存在個人自己的帳戶中,所有權是自己的,而且小於18歲的未成年及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不需要繳納居民養老保險費。
而居民醫保是全生命年齡段都需要繳費,從新生兒到高齡老人,每一個參保人都需要進行年度繳費。基於保險的大數法則,參加居民醫保是"患病時有保障,無病時利他人"。一部份參保人繳納醫保後沒生病,會覺得吃虧了,因而不願意參保,或者是進行選擇性參保。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廖藏宜對第一財經表示,居民醫保斷保的原因眾多,繳費負擔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停止繳費增長甚至降費,可能會產生更多的問題。醫保基金的永續增長是確保老百姓日益增長的基本醫療服務需求得到滿足的基礎。因此,要分類施策來確保基本醫保的參保問題解決。
減少繳費"痛感"的重要舉措之一是進一步增加參保人的獲得感。今年的【通知】再次明確要求穩步提升基本醫療保障水平,增強大病保險精準保障能力、加強居民醫保生育醫療費用保障。
具體的措施有:繼續鞏固住院保障水平,政策範圍內基金支付比例穩定在70%左右;居民醫保疊加大病保險的最高支付限額原則上達到當地上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將參保居民在門診發生的符合規定的產前檢查相關醫療費用納入門診保障等。
為了增加農村居民的參保獲得感,【通知】還提出將村衛生室納入醫保定點管理,確保2024年底前將符合條件的村衛生室及時納入醫保結算範圍,方便群眾在家門口就醫購藥。
另一個減少繳費"痛感"的舉措是將職工醫保個人帳戶共濟範圍擴大到近親屬。職工醫保個人帳戶可用於支付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等近親屬參加居民醫保的個人繳費。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近親屬,也可以在報銷醫療費用時,使用關聯的職工醫保參保人的個人帳戶來結算。
【通知】要求,全面推動職工醫保個人帳戶家庭共濟使用政策落地落實,國家醫保局將積極推動進一步擴大共濟地域範圍,力爭今年年底前實作所有省份省內共濟,明年加快推進跨省共濟。
截至8月15日,河北、湖南、西藏等省份已按照國辦最新檔要求,將職工醫保個人帳戶家庭共濟範圍由"配偶、父母、子女"擴大至"近親屬"。國家醫保局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1-7月,職工醫保個人帳戶家庭共濟1.91億人次,共濟金額227.38億元。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