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有技術門檻,悶頭進去100%虧。
房子已經過了初級階段,開始出現分化,漲的漲,跌的跌,門檻越來越高。
手裏有點閑錢,既想保值,又不想承擔風險,怎麽辦?
老家有個老鄰居,整天在抖音跟著大哥「學習」金融知識,被人忽悠得生怕保不住手裏這點積蓄。
恐慌之下買了人家的理財產品。
沒過幾天暴雷了,她天天去那家公司門口滿地打滾地哭,讓他們還她棺材本。
據說後來因為哭得狠,引來了媒體,那公司怕事情鬧大了,還真賠了她點錢。
雖然本金損失了一些,但總比血本無歸好,她還挺滿意。
後來她給我家老爺子打電話,說又遇到個大哥,這位大哥人好,推薦的產品也好,每年10%的利息還保本,問老爺子能不能買。
老爺子教組合數學的,哪懂這玩意啊,但是他知道這位之前被騙得差點上吊,於是就勸她吃一塹長一智,還是謹慎點好。
這位當時好像聽明白了,可沒過幾天,又打電話過來,說自己把錢全買了大哥的理財。
老爺子一聽,這還能說啥呢,只能給她打個預防針,說有收益就有風險,有賺就有賠才是買賣,你得看開點。
她說這次要是再賠了,她就直接去大哥家上吊去。
後來怎麽樣呢?
當然還是血本無歸唄。
不過這次她倒是沒鬧,據說病了,鬧不動了,後來連醫藥費都付不起,只能回家等死。
為了避免悲劇再次發生,我給各位看張圖。
![](https://img.jasve.com/2024-4/9772c836610b5cff79e23998013d9439.webp)
這是中國歷年CPI走勢圖,2021年全年CPI增長0.9%,公開數據,百度就能查。
2000年以來,平均CPI增長率是2%+。
最高點在2008年,那年發生了啥大家都知道,那一年的CPI達到了5.9%。
隨後的2009年CPI回呼,出現了負增長-0.7%。
當然2011再次沖高到5.4%,之後就再也沒有超過3%。
最近兩年受疫情影響,內需嚴重不足,CPI也持續走低。
所以中國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並不是通脹問題,這也就是為什麽美聯準加息,但中國不跟的原因。
這個通脹如果再加息,消費肯定保不住,沒準進入通縮了。
當然了,中國歷史上也出現過高通脹,看那幾個波峰。
第一個是1960年代,那時候經濟制度還不健全,咱們就不提了。
第二個是1988年,改革開放之後第一次放開價格管控,於是被壓抑已久的價格報復性反彈,通脹率一度達到20%+,隨後發生了什麽大家也知道,這是最危險的一次。
第三個是1994年,那年影響因素比較多,主要是國家為了激發農民積極性,大振幅調高了農產品價格,同時當年匯率並軌,這些直接推高了物價,漲幅達到了前所未有的24%。
那個時候全社會都在抱怨,「除了個不長,什麽都在長」,不過這是改革前欠下的債,遲早要換,躲是躲不掉的。
這筆債還上之後,CPI基本就比較平穩了,當然這期間還出現了90年代末的通貨緊縮。
當年國企改制,大面積下崗,消費欲望極低,對未來充滿悲觀。
1997年金融危機導致出口大幅下降,內需不行,外需也不行。
要說現在的情形,是不是跟當年比較像?
對通貨緊縮的擔憂要高於通脹。
過了90年代這個坎,進入2000年之後,CPI開始呈現比較健康的狀態。
政府對經濟的調控也更駕輕就熟,客觀講,這段曲線還是相當平穩的,基本也就僅次於1970年代了,而那時候是計劃經濟,控制CPI容易得多。
既然在預期通縮的大背景下,你還擔心通脹,那恐怕你自己是保不住自己那點資產的。
怎麽辦呢?
還是跟大哥吧。
可哪個大哥你能信得過呢?
你別說,還真有一個。
這位大哥名叫中國政府。
買了國債,就算跟著大哥混了,只要大哥不倒,你就能保得住你的資產。
而且你看,大哥給的利率是不是大體還能跑得過CPI?
![](https://img.jasve.com/2024-4/2f35f171ff3d12b5a6b7337d458c7c20.webp)
當然了,如果你說這個大哥你信不著,非得去知乎、抖音上面跟大哥買股票、炒期貨,那就祝你好運唄,我相信那裏也不一定沒好人,有些可能只是好心辦壞事吧。
至於為什麽豬肉漲了那麽多,CPI統計數據是否造假,自己的感受跟統計不符……
如果這玩意你也懷疑,那就當我沒說,去找大哥,還是大哥的內部訊息靠譜。
還有擔心中國這個大哥倒了怎麽辦?
這個大哥要是倒了,那你恐怕也就不用擔心手裏的錢貶值了,不光是你,估計到時候全世界都歸歸歸零了。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點個贊意思下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