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一直很難搶,就和利率高的大額存單一樣,都需要排隊
這說明了對於大部份人而言,確實沒什麽好的投資渠道
雖然大家網上喜歡討論股票,基金,但大部份人不會投那麽多錢在這些高風險資產裏面
存款,大額存單,貨幣基金,R1風險的理財產品,國債,這些才是大家的真愛
官方也察覺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專門提到為進一步滿足投資者購債需求,將采取四項措施
1,適當增加發行規模
2,研究進一步調降單人購買限額,使儲蓄國債能夠惠及更多的投資者
3,在保障櫃面銷售的基礎上,不斷提升電子式儲蓄國債的資訊化服務水平,穩步增加電子式儲蓄國債網上(手機)端銷售額度
同時,加大宣傳,引導更多的投資者透過網上(手機)端購債,改進購債體驗
4,進一步最佳化憑證式儲蓄國債的額度分配機制,更好地匹配有實際需求的網點
單人限購額度+增加網上發行額度,這個確實可以提升買到國債的機率
不過整體來看,國債肯定長期供不應求,依舊會很難搶
反正我是根本搶不到,因為不到9點,多家銀行App國債就售罄
主要原因很簡單,國債收益不錯
大家可以對比一下
目前大型銀行5年期存款利率已經下降到了2%,3年期1.95%
但年首批的2波國債,3年的2.38%,5年的2.5%
而且國債是非常安全的理財產品
而且未來大趨勢就是存款利率越來越低
國債肯定只會更火,更難搶
現在不僅僅是中年人搶,年輕人也搶國債,中年人是線下排隊搶,年輕人是網上搶
現在重視理財的人挺多的,大家也都怕本金損失,所以國債這種安全的理財選擇,大家都愛
我搶不到國債,我自己的選擇是買風險等級R1-R2的低風險理財產品
這些大部份就是投資的現金資產+各種國債,所以他們利率和國債差不多,沒有超額收益,很難突破3%的收益,但安全
買他們相當於就買了國債,他們可以搶到各種優質的債券,我投資他們就可以了
但大家不要買風險等級R3以上的,包括一些R2的其實也有一些波動風險
這些就需要大家懂一些挑選,可能對中老年來說還是有點難度
但年輕人可以去試一試,研究研究因為國債太難搶了,用這樣的方法可以相當於借道投資了國債
首先選擇1年期以內的一些低風險理財產品,收益率很接近國債,安全度也可以,只不過需要懂一些挑選
這樣就可以相當於不需要搶的投資到國債,比存款利率高一些
我也一直在各種理財產品的投資實驗,去看看收益怎麽樣,安全度怎麽樣
最近選的一些國債+現金類低風險理財產品還可以,收益不差
很多R1風險的貨幣基金,其實平均收益也在2.2%-2.6%
當然很多朋友不知道,所以都去搶著買國債
還有我幾周前買的一些R2風險的理財產品,也是主要投資債券的,收益也還可以
之前買的一個理財產品,收益更好一點
還有上個月也選了一個,有4400,這個就是選的債券類多一點,現金類少一點,收益波動就大一點
上個月選的另外3個就是現金類多的,相當於就是R1風險理財那種,收益就低很低,只有2552一個月,還有2個2600左右
如果是均衡一下,債券和現金類資產55開,那就是每個都3000多一個月,我選的幾個均衡的就是3000左右收益
沒有債券多的那麽高收益,到不了4000,也不會和貨幣多的一樣偏離3000太多
這些理財產品就是有時候債券可能跌了什麽的,收益就會低很多,虧錢的情況不存在,因為我不選那種收益率很高的
我都是選風險等級非常低的,所以99%的情況下,風險就是可能收益不及預期
就和下面這兩個一樣,他們上個月就差一點,收益比較低,但也不至於虧錢
但有時候下個月又收益起來了,反正一年的話,年化都在3%以下
這種都比較安全,如果是那種4%,5%的那真的容易虧錢,是真的可能血本無歸
安全的都是這種收益率低的,都是這種投資國債,安全債券,現金的
就是比貨幣基金好一點的那種
反正我覺得投資理財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要去研究,嘗試多對比
自己不去嘗試是不可能明白到底什麽樣的產品安全度高,什麽樣的產品好
那就只能去排隊搶國債,而且大機率搶不到
也不能追求收益率太高,貪得無厭,世界上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情,收益率太高的肯定有風險
只能說盡可能的提高一些收益率,現在其實3%左右已經很極限了
對於厭惡風險的投資者來說,平時可以不投資股票,就好好存錢,就研究研究這些風險低的理財產品也挺好的,我自己就很喜歡研究這些
會嘗試不同的品種去看看他們的收益率到底什麽樣,不嘗試永遠感受不到真實的情況
當然還是推薦要買大銀行的,存錢一定要在大銀行,這個也是非常關鍵的
反正年輕人多去研究研究,可以發行挺多3%收益率以內的收益比較穩定,安全且不比國債差的理財產品
這些我基本上都在不停的各種測試
得出的結論就是R1-R2區間的理財產品風險低,收益不錯
再高了就危險,貨幣基金綜合流動性非常好,收益也不低
這些大家都可以去自己研究,有個3-5年不停嘗試的過程,自然會明白怎麽去篩選這些理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