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中國大城強城指數報告:長三角城市群有19個強城,數量最多

2024-09-08財經

「可以說,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強城時代。」近日,【中國大城強城指數(第2版)報告】出爐,報告顯示,深圳、上海、北京、杭州、廣州位列中國大城強城指數排行榜前五。

2024年8月28日,第二屆深圳產業科技創新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深圳行業研究院舉辦,由上海交通大學深圳行業研究院、中國發展研究院聯合編撰的【中國大城強城指數(第2版)報告】及【創新之城:誰在引領強城時代】正式釋出。

中國大城強城指數(第2版)報告課題組認為,根據目前中國城市經濟發展的總體狀況,GDP5000億元可視為大城的 「門檻」,強城的起點。2023年共有59座強城。從空間分布可以看到,長三角城市群擁有強城數量最多,為19個。

陳憲發言。本文圖片均為 主辦方 供圖

中國大城強城指數(第2版)報告課題組首席專家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深圳行業研究院研究員陳憲介紹,中國大城強城指數的價值是,在人們普遍關註城市經濟總量的同時,聚焦城市經濟的效率、實力和潛力,以及民生狀況,為政界、業界和學界提供一個觀察城市經濟發展品質的「視窗」。報告指出,中國大城強城指數是對城市GDP排行榜的一個補充和完善,一如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是對各國GDP排名的補充和完善一樣。

和第一版相比,新版指數指標體系在「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資本生產率」「萬人專利授權量」「人才比例」的基礎上,增加了「百億元及以上市值企業個數」「城市數位化發展水平」「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和「人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反映企業家和管理要素、數據要素的貢獻,城市環境品質及城市公共服務;同時用「人均可支配收入」 替代「人均GDP」,更直接地反映城市民生水平。

課題組表示,選取參與排名的城市,為當年GDP總量在5000億元以上的城市。2021年為54座城市,其中萬億GDP的城市24座。2023年為59座城市,增加的5座城市是鄂爾多斯、惠州、鎮江、貴陽和淮安;萬億GDP以上的城市增加了兩座,煙台和常州。

中國大城強城指數(第2版)城市排行榜前30位。

中國大城強城指數的計算方法是,59座城市在各指標上的排位相加即為指數值,指數值從低到高排序,得到【中國大城強城指數排行榜2024】。根據排行榜,深圳、上海、北京、杭州、廣州位列前五。

在【中國大城強城指數報告2022】中,研究團隊對排名結果進行了比較與分析。報告的一個結論是,大城並不一定是強城,強城是人力資本、生產效率、創新能力等多個方面作用的結果。

在GDP規模上,強城占據重要地位,且對全國GDP增長做出主要貢獻,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增長極。從占比上看,2023年,59個強城GDP占全國GDP比重達到57.5%,較2021年上升了0.29個百分點。透過對比可知,GDP規模排名前5的強城占比稍有下降,前20的強城占比變化很小,可見,全部占比提高是由後39座城市貢獻的。由此表明,經濟資源在向強城集中,強城內部資源也在快速流動。

強城GDP占全國比重及對全國GDP增長的貢獻率和拉動率。

從貢獻率上來看,2023年,59座強城對全國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48%。換言之,超過60%的全國GDP增量在這些強城產生。其中,GDP規模前5強城的貢獻率為14.2%,前40強城貢獻率達到51.73%,意味著一半以上的GDP增量在這些強城產生,強城發揮著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作用。「可以說,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強城時代。」

而從人口和就業數據看,強城的承載力可觀。2023年,強城的常住人口占全國人口比重達到39.95%,意味著全國近40%的人口在這些強城生活、工作或學習。從強城就業人口看,所有強城就業人口占全國就業人口比重達到41.21%,超過常住人口占比,說明強城的勞動參與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全部強城就業人口與全國城鎮就業人口比重達到64.88%,同樣以強城平均城鎮化率為80%估算,預計這些強城容納了全國城鎮就業人口一半左右。

從空間分布上還可以看到,59座城市中均位於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的城市群中。其中長三角城市群擁有強城數量最多,為19個。山東半島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緊隨其後,分別擁有6個、5個、5個強城。蘭州-西寧城市群、寧夏沿黃、天山北坡城市群則沒有一個強城。2023年城市群內強城GDP之和占全國GDP比重,排名最高的城市群分別為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比重分別為18.23%、7.56%、6.12%。

強城所在城市群分布,長三角最多,占19個。

陳憲團隊的新書【創新之城:誰在引領強城時代】也在同場論壇上釋出。這本書以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為視角,全方位、多角度展現了全球27個城市的創新畫像。圍繞中國城市如何實作高品質發展,從創新中獲得增長新動能,書中重點探討了城市創新力之源何在,大學、資本如何啟用城市的創新力等鮮活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