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BPD身邊沒人的話,是不是病就好了?

2020-12-14財經

更新於20220108

首先謝邀。

雖然有些離題……但是我想說

每個個體表現出的癥狀都是不同的,而以人際變異為主要癥狀的bpd來說,讓他們保持孤單一人的狀態……屬實有些理想

換而言之 他們更大機率會開啟下一段親密關系然後重蹈覆轍。

邊緣人沒有接受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的存在原則,而是按照一種「當他人作用於我,我就存在」的哲學原則來生活
——【既愛又恨】
譬如甘德縣(1984)就認為邊緣人格的核心病理是對獨處的無能承受。他們不像一般人可在獨處時擁有「自我撫慰的內設」(soothing introject)
——【愛你 想你 恨你】

其次,

bpd一切癥狀的源頭來自於他那「無可忍受的空虛感」然後這種空虛感來自哪呢,嗯,自我認同的缺失 。

這種缺失和失敗的人際纏繞在一起 然後構成了這一系列的—— 像是一張網的,各不相幹但又各自支撐的bpd的診斷標準的九項。

1. 極力避免真正的或想象出來的被遺棄(註:不包括診斷標準第 5 項中的自殺或自殘行為)
2. 一種不穩定的緊張的人際關系模式,以極端理想化和極端貶低之間交替變動為特征。
3. 身份紊亂:顯著的持續而不穩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感覺。
4. 至少在 2 個方面有潛在的自我損傷的沖動性(例如,消費、性行為、物質濫用、魯莽駕駛、暴食)(註:不包括診斷標準第 5 項中的自殺或自殘行為)。
5. 反復發生自殺行為、自殺姿態或威脅或自殘行為。
6. 由於顯著的心境反應所致的情感不穩定(例如,強烈的發作性的煩躁,易激惹或是焦慮,通常持續幾個小時,很少超過幾天)。
7. 慢性的空虛感。
8. 不恰當的強烈憤怒或難以控制發怒(例如,經常發脾氣,持續發怒,重復性鬥毆)。
9. 短暫的與應激有關的偏執觀念或嚴重的分離癥狀。

診斷bpd要求患者符合至少5項癥狀,排列組合一下 只符合一種人際相關癥狀而剛好只符合五項癥狀的話……呃,那他身邊沒人了可能確實能算康復?

最初我寫出這個回答的時候還帶著一點憤世嫉俗的想法,雖然到現在我也依舊不覺得有什麼錯誤——

順著題主的邏輯,

如果實在想找個和人際關系有關和bpd相近的標簽 建議焦慮型依戀拿走。

不行的話,至少請嚴肅看待人格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