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為什麽消費如此疲軟還大力提倡節約?

2021-08-21財經

我上高中時曾流行過一個玩笑——「等我有錢了,我每頓飯買兩根油條,吃一根,扔一根!」

如果你真的這麽幹,對於賣油條的老板來說,銷售額確實提升了。而且順著這根被你浪費的油條的產業鏈追溯上去,上遊農民播種、收割、晾曬凝聚的勞動,以及中遊工人磨面、運輸產生的勞動,都透過交易完成了馬克思所說的「致命的一跳」——看起來似乎真是拉動消費增加GDP,提振經濟的有效手段!

但把這個過程盡量放大,就知道問題出在哪裏了:

假設中國14億人都每頓買兩根油條,把吃不完的油條放到腐爛,扔進垃圾堆裏,最終被填埋處理, 雖然產業鏈上的勞動者賺了錢 ,但整個社會卻損失了14億根油條的使用價值,假設一根油條1元,恰好損失了14億。

花14億買油條,變成垃圾,卻美其名曰提升消費拉動GDP?是不是很荒謬?

這14億如果沒有被浪費,而是被各個家庭省下來,用來購買禦寒的襪子、好看的電影、家政服務,同樣在提升這些行業14億的消費——推動的行業領域發生變化而已,不再是油條行業罷了——差別在於, 物料和人力投到真正有需求的行業是商業價值和使用價值的雙實作,而被浪費的油條,只實作了商業價值

而鼓吹「浪費有利於提升消費」,只是在犧牲全社會可以獲得更好福祉的機會,造福被浪費的相關行業——恐怕也只有相關行業、且無社會責任的從業者才會大力鼓吹。

這就好比某些造棺材的盼著死人一樣,他只盯著自己口袋的進賬,而不管死人造成的社會損失。

而順著這個思路,攻擊國家厲行節約的倡議的人,到底是壞還是蠢?

而中國消費疲軟,根源還是在於大部份居民收入、財富累積不夠,沒車沒房的在勒緊褲腰帶攢錢,有車有房的人每個月還完房貸日子也過得緊巴——而光靠富人消費顯然也行不通——假設一個富人,每年有10個億的收入,他個人再怎麽消費,能花個幾千萬頂天了;但如果這10個億變成2000個人的收入,每個人一年收入50萬,假設他們沒有房貸壓力,每人拿30萬用於消費,那總消費也有6個億。

也就是說, 減小貧富差距,提升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才是提振消費的正道。

【回復】 1、本文不是在提倡吃一根油條就飽了,硬是把兩根油條吃進去,以免造成浪費;而是提倡,如果你吃一根油條就飽了,就只購買一根,或者只做一根,把另外那根油條的生產能力,用於制造別的財富。

2、有人用「油條吃不下扔了你覺得浪費,那工業品呢,比如手機廠商,每年釋出新機鼓勵人們一年換一次手機,明明促進了經濟增長好嗎?」

——故意縮短產品生命周期或者新品上架、促銷力度,從而提高使用者的新購率,這確實是很多廠商的慣用手段,但存在只能說明這樣對廠家有有利,並不能說明這對整個社會有利。

不管在哪個領域的浪費,都是社會財富的損失。

3、還有人用公共建設領域的例子說事,「反復開挖道路,不是減少了失業嗎?」「難道你覺得偏遠地區就不配修高鐵?」

——城市道路的開挖頻率,和城市選擇的道路建設模式有關:

模式一:前期投入大量資金,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兩米多高那種,為水電煤網維修都預留好空間,這樣後期維修、新增路線都不需要開挖道路了,後期維護成本低。

模式二:水電煤網用剛好溝夠用的管子埋地,這樣前期資金投入只有綜合管廊建設的幾十分之一,但後期一旦遇到管線維修就要挖路,反復開挖,拉鏈路。

從社會成本的角度來說,誰都知道第一種模式好,可實際操作中,如果你是官員,任期只有五年,你會選擇把錢都花在地下看不見的地方,還是選擇地下少花錢,多開幾個地上看得見的工程?

不知說清楚了沒有,城市工程中的反復建設,提升就業只是副產品罷了。

至於偏遠地區修高鐵,你指的是人口只有300多萬的西藏嗎?這還用問,政治賬、軍事賬比經濟賬更重要啊!這種型別的「不經濟」,是不得不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