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廈門湖裏區:「總部+研發+委外制造」,提升創新濃度

2024-08-13財經

廈門「城市新客廳」——湖裏五緣灣。

廈門市湖裏區,是一片「創新濃度」頗高的區域。

以占全市不到10%的規上工業企業數量和不足5%的工業用地面積,湖裏區貢獻了全市21%以上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全區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值351.48億元,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的76.8%,總量及占比均排廈門全市第一。

而這與湖裏區「總部+研發+委外制造」的模式不無關聯。

「我們一直是委外加工的模式,公司還是以研發為主。」億聯網路外聯總監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生產環節,億聯從一開始就委托廈門當地的華聯電子進行加工。隨著產能不斷提升,又拓展了威思朗等兩家廈門周邊企業代工。

總部大樓位於廈門市湖裏區創新園的億聯網路,是一家通訊解決方案提供商,面向全球提供雲+端視訊會議、IP語音通訊及協作解決方案。自主品牌Yealink暢銷美、英、澳等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2017年開始,SIP話機市場占有率連續五年蟬聯全球第一(Frost &Sullivan數據)。

2017年,億聯產值約10億元,2023年實作產值44.4億元。隨著年產值越來越高,從過去的分散式代工轉向集中式管理。過去,億聯的代工較為分散,多租庫房外,每處工廠要配套一批中試、制造的質檢品管等管理人員。為解決物流管控和供應鏈成本增加的問題,億聯向政府申請了翔安區一塊150畝的基地,將代工廠全部引進,同時也投入了部份產品產線、成品倉、原料倉,並幫助供應鏈企業進行了數位化改造。

億聯網路智慧制造產業園的自動化生產線。受訪者供圖

像億聯這樣,選擇將總部及研發環節留在島內、制造環節委托外部基地或其他主體的不是孤例。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往往面臨空間緊張的問題。存量工業企業發展受限,增量工業計畫落地困難。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產業升級往價值鏈高端延伸,或者需要將制造環節外遷。

在企業發展戰略的主動選擇及政府的引導下,空間有限的廈門島內湖裏區形成了「總部+研發+委外制造」的模式,尤其電子資訊工業。

億聯模式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業內具備良好的替代加工廠資源的背景下,將企業資源聚焦在研發與銷售等高附加值環節,以謀高效創新的發展。此外,湖裏區還有以立達信等企業為代表的委托關聯加工廠進行加工的模式,而億芯源、IAM為代表的半導體與積體電路刻蝕、家電制造等產業領域企業則更傾向於使用代加工模式。

專註研發,根據各方優勢配置資源

從最初創立時的代工到2010年建立自己的自有品牌,億聯以三位IT男拎著箱子闖市場的創業故事起步。「拎著箱子,拿著自己的產品到歐美參加展會,開拓市場,逐步做起來。」

之所以細分領域SIP話機近幾年一直達到38%的市占率,做到全球第一,就是因為核心技術全在自己手裏。工程師文化濃厚,億聯研發人員占比50%以上,近年來持續的研發投入都達到10%。

而選擇委外制造模式,主要是為了「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生產制造環節有自己的一套邏輯。

「創始人的理念風格決定的模式,技術做到極致。註重研發、品牌管理和渠道管理。擅長做研發,我們就把研發做好,渠道盡量簡單,走代理商,管工廠工人也是另外的領域,交給這個領域專業的人。」

在產品研發方面,億聯的一項核心技術是,透過人工智慧演算法過濾無效雜音,辨識人聲和有效聲音進行放大,達到智慧消噪。而自主研發的抗丟包技術,也在同行中將技術指標做到領先,保證在同樣頻寬下聲音傳輸的穩定。

工程師文化下,講究沈下心來做事,專註在專業領域不斷研究探索。為敏銳感知市場,加快技術叠代,產品經理每年研判未來兩三年的新品及發展趨勢。透過設計重點計畫,研發人員取得技術突破能夠獲得高額報酬的方式,激勵技術創新。部份關鍵技術的突破,透過杭州分公司和廈門總部兩支團隊內部pk完成,保持技術走在前沿。

技術研發之外,提高良品率尤為關鍵,是產品量產化後的普遍難題。億聯在所有的產品線,配備1:1的測試人員和研發人員來保證良品率。為管控品質提升智慧化降低成本,億聯對供應鏈上下遊部份企業進行了數位化改造。最早的供應商老國企華聯電子,目前依然承擔著億聯約60%的產能。2015年之前,億聯透過共享實驗室進行驗證檢測,隨著產能到一定規模,自建了實驗室,也可以為供應商同類的電子產品提供抗放射線實驗等免費測試。

這種專註還體現在其投資策略上。2019年,億聯成立基金公司,投資產業鏈相關的企業來做加持,也為儲備後續產品產線。「還是要專註在核心相關產業,堅持長期主義。一直在這個賽道上耕耘,二十多年了,自然越來越好。」

以億聯為代表的電子資訊業,是湖裏區產值規模最大的支柱產業。2023年,產值接近1300億元。

作為LED照明行業的「龍頭」企業,立達信多地布局,這一模式也是基於其自身發展階段及各地資源優勢做出的選擇。

考慮到土地面積的約束和原材料資源的便利,總部位於湖裏區的立達信在漳州市、四川省、泰國等地建立了生產基地。

「去漳州,最主要是土地問題,去四川是因為當地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的考量。從企業的角度,一定是基於資源配置,考慮各地的土地、政策、勞動力等優勢。」立達信數位教育副總經理許建興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最開始立達信在湖裏區有生產車間,考慮成本問題,在外設定了生產基地。

他說,如果當時沒做這個決策,不可能有現在這樣的規模,因為發展需要空間。這需要合理布局生產等環節,將不同城市、行政區的優勢資源與不同環節的需求進行匹配,強化產業鏈銜接配合的同時提升企業效能。

立達信總部及研發環節穩定在廈門湖裏區。「邏輯還是人才,廈門有這樣的氛圍,這裏的人文環境、人才資源和供應鏈資源都不錯。並且,要提升品牌形象尤其是to C的品牌,在大城市更有利於品牌形象的提升。」

2021年立達信在泰國投資設立工廠。從供應鏈完整度來看,泰國與中國依然存在較大差距,但其關稅及人力資本的優勢未來可能會逐步顯現。從節能燈進軍照明效率更高的LED半導體照明,再到延伸物聯網場景,對行業趨勢的敏銳,使得立達信超越了過去仰望的競爭對手,也從過去的純代工到現在逐漸建立起自有品牌,「終究在進步」。

上下遊協同配合,拼研發及管理的利潤

是否選擇委外制造模式,與產業領域也有一定關系。

部份產業領域推廣委外制造難度較大,更傾向於使用代加工與自有工廠模式。由於行業內代工廠具有工藝技術與采購成本等優勢,產業鏈話語權較大,能夠主導與委托廠家的合作,以億芯源、IAM為代表的半導體與積體電路刻蝕、家電制造等產業領域企業更傾向於使用代加工模式。

作為芯片設計公司,億芯源專註於光通訊芯片設計研發。

半導體芯片行業主要是三類模式。最早的IBM、英特爾,設計、制造、銷售一條龍全產業鏈,台積電、中芯國際等晶圓工廠則專註於制造環節。還有一類是大多數芯片企業的方式——無晶圓設計公司。

設計之後,億芯源將加工環節委托晶圓廠商,芯片加工回來進行測試、劃片、封裝,這些環節均委托封測巨頭企業。

「芯片設計公司可以類比為一個寫書的人,晶圓代工廠類似一個印刷廠,會負責把你的樣版都做出來,並完成芯片的整個晶圓加工。」億芯源總經理吳陽吉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每顆芯片的功能與需求相對有限,導致品種繁多。僅從光通訊芯片來看,用在家庭接入網、數據中心、4G/5G行動通訊等不同場景,功能、速率要求都不同。單顆銷量都不會特別巨大,門檻高,要靠長期積累。

早年間,積體電路在中國還「人未識」,億芯源創始人李景虎跟著導師讀研究生,就已經進行光通訊芯片領域的創業。此後來到福建創業,實作了研究成果的大規模量產。中國的積體電路發展在上世紀經歷波折,近幾年隨著國際領域貿易壁壘的逐步加強,國家更加重視積體電路產業發展,各地方積體電路產業才真正開始被大眾了解。

億芯源創始人李景虎博士正在研發的場景。受訪者供圖

這一產業,需要上下遊高度協同配合完成,制定好規則,顯得尤為關鍵。

靈敏度是光通訊芯片的關鍵指標之一,類似人的聽力或者視力,光在傳輸過程中受到各種影響,每用一級,靈敏度都在衰減,最後都有相應的指標要求,所以逐級配合很關鍵。此外,速率、可靠性穩定性也很重要。

作為國際主流光通訊裝置企業的主流供應商,億芯源需要嚴格把控品質。「客戶基本每半年都會來驗廠,調研我們的品質把控能力。」也因此,億芯源對其供應商管控嚴格。

吳陽吉舉了一個例子,切割芯片的刀片,過一段時間會磨損,供應商換刀片的時間及原因也是需要報備的。「因為一旦換刀片崩邊的可能性就比較高,不良率就高。」

有沒有技術、品質管控能不能跟上,研發能力及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卷」時代,企業是否能活下來並活得好的關鍵。

IAM總部位於廈門湖裏區,致力於研發、生產、銷售高品質的智慧家電,產品涉及空氣健康與飲水健康兩大領域,包括空氣凈化器、熟水機、加濕器、凈水器等多個品類。

從貿易轉型做品牌與研發,IAM進入空氣行業時,正是行業高峰後的下滑時期,頂著較大壓力。因此,決定瞄準做高端產品。經過幾年,在行業站住了腳。「也踩過坑」,IAM副總裁梁萬銀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當時技術定位沒定準,做出來的時候已經跟不上市場的發展了。

從過去的貿易到現在的研發,專註在核心的研發能力上很重要。進入市場第一年,IAM的空氣凈化器單品銷售進入全國前十,第二年進入前七,去年國內市場位居第二,同時IAM大部份核心品類也全線進入中國市場銷售額TOP3。經過三年的打磨驗證,2021年IAM全球首創推出黑科技產品——熟水機,可以在3秒內將常溫水燒開至沸騰,並急速冷卻到適飲溫度,讓使用者3秒喝上涼白開。

「團隊是基礎,也不斷吸收行業的高精尖人才,頂尖人才過來以後做技術的儲備,同時和高校聯合去開發創新型的技術。」梁萬銀說,選擇采用自研技術,委外制造,也是為了輕裝上陣,集中精力在技術研發和品牌打造上。

IAM 30㎡氣態檢測標準化實驗艙工作現場。受訪者供圖

IAM將自行設計的圖紙及要求發到供應商工廠,工廠做二次輔助的研發,根據要求做成報目表,產品拆成註塑、電控等多個零部件或工藝環節進行采購,後透過生產線組裝成成品。

核心部件IAM選擇客製生產、自行提供,而大眾材料主要做驗收。透過對采購品質、生產管理、現場工藝打分及簽署品質協定、驗貨入庫的全流程監控產品品質。

「行業基本是這種模式,自建廠前期投入非常大。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大家拼的是研發能力及管理水平上的利潤。」

創新研發能力還是要靠人。IAM透過技術點的攻克及計畫交付的市場反饋進行獎勵來激勵技術創新。「十幾年前是渠道為王,現在是產品為王的時代。好的產品,要靠研發、品質來支撐。品質是生命線,否則投訴可能會非常多,現在市場都很透明。」

最核心還是在技術,品質也是建立在技術及管理環節上。「管理效益,有一套指標或給供應商提要求,大不了從行業裏挖高端人才過來。但研發沒有沈澱,沒有前期投入,沒有時間驗證,不可能做出好產品。」梁萬銀說。

約束條件下,推動創新

如何高效利用提升效益,是土地資源緊張的湖裏區關註的議題。

在市「4+4+6」的現代產業體系指導下,湖裏區以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要發展導向,形成了電子資訊、機械裝備、商貿物流與金融服務、文旅創意的「3+2」現代產業體系,其中工業體系以電子資訊、機械裝備為兩大支柱產業。

鼓勵創新鼓勵研發,是區域競爭的核心方向。為促進積體電路領域企業的研發,湖裏區搭建了特色鮮明的專業化平台,並已建成三大特色服務平台。

一是積體電路產品測試認證服務平台,建有12個子實驗室,打造服務於積體電路套用企業的第三方權威檢測認證實驗室,為基地企業乃至海西區域內的積體電路企業產品出口銷售提供一站式檢測認證服務。截至目前,實驗室已累計為超385家企業提供服務,服務時長約4.15萬小時,完成合約金額約1248萬元。二是積體電路產品保稅交易中心。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芯片流片代理、芯片選型比較、宣傳推廣、供應鏈金融等配套服務。三是人才實訓中心,為產業培訓和輸送人才。

吳陽吉舉例,市區兩級針對積體電路設計企業,提供「雙百計劃」企業創業扶持資金,針對整個研發到量產的各環節進行相應補貼,如EDA工具購買補貼、MPW流片補貼、工程批流片補貼、封裝補貼,首次量產補貼等。此外,透過稅收、租金減免、成果轉化基金等方式,為初創期的積體電路企業提供資金、人才、場地等方面的支持。億芯源也享受到了廈門ICC——廈門國家「芯火」雙創基地(平台)-廈門積體電路設計公共服務平台的相關政策,為引導積體電路產業的發展,平台采購材料、儀器、裝置,企業可以預約共享。

「總部+研發+委外制造」的模式,歸根到底,還是為因地制宜基礎上的地方產業高質發展。

過去,億聯在園區到處租房辦公,2019年底,得到一塊新辦公區的拿地批復,18個月交工。

「疫情期間沒有影響工程進度,離不開湖裏區的支持。湖裏區非常關註企業的發展和需求。當時拿地的時候寸土寸金,再拿這麽大一塊地是很不容易的,但審批各方面的流程還是非常快。」2022年新建成的億聯總部大樓,能同時容納4000多人辦公,為員工提供更舒適的工作環境。此外,湖裏區對企業骨幹員工提供2年免費人才公寓,億聯每年40-60人可以享受。

選擇委外制造的模式,既是被動,也是一種主動。

中心城區發展到一定階段,如果還要保持一定的實體經濟體量,委外制造幾乎成為必然選擇。廈門湖裏區的土地空間緊張使得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難度比在島外更大,成本更高。約束條件下,對產業選擇的要求也更高,湖裏也主動傾向於積體電路、機器人、精密儀器裝置等環保、輕型、高附加值產業。

把科創領域作為招商引資的重中之重,湖裏區重點圍繞Micro-LED、柔性顯示、積體電路設計、智慧網聯汽車零部件制造、航空維修、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領域,爭取有更多的計畫成果落地。加快構建創新生態,僅2023年就兌現科技創新及產業發展政策資金2.2億元,其中前置支持資金比例超過40%,有效減輕企業前期研發投入壓力。

與此同時,為了加快拓展創新空間,湖裏區探索打造新型產業空間,著力破解產業承載力不足的問題。

2023年來,湖裏探索「工業上樓」,按照「433」配比,即40%研發辦公+30%中試廠房及挑高實驗室+30%加荷載實驗室,建設一批兼具辦公、研發和高端制造的介於第二和第三產業之間的「2.5」產業空間。

在外部,則透過與龍巖、安溪、南平等地合作的方式,依托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建設,打造市外生產制造基地的飛地產業園,構建區域產業聯合體,拓展低成本的產業空間。

在人才培育上,湖裏也在動腦筋。2022年7月,廈門市湖裏區人民政府、廈門市工信局、廈門市人社局和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共同簽訂【共建「數位工匠」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基地合作框架協定】,並引入屬地企業和院校共同參與基地建設。2024年5月,啟動建設「數位工匠」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基地,選址湖裏區創業大廈一樓,打造為全國第一個縣區級工業互聯網套用場景+人才培養基地、福建第一個工業互聯網數位技術工程師評價陣地。

模式的背後,終歸還是提高區域產業的吸重力、競爭力,提高土地的「創新濃度」。湖裏,還在繼續務實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