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個當年作為中國小孩的觀感。
我小時候90年代初,鄰居家小孩有個兩立方米大的紙箱,裏面裝滿了各種日文的漫畫書,從棒球英豪,北鬥神拳,阿童木,機器貓到一些不可描述的成人漫畫好幾百本,還有遊戲機和錄影帶。我們當時經常一放學就聚在他家看,因為沒有人會日語,好多劇情都要靠小孩之間的腦補和推理,但並不妨礙我們的快樂。要知道那個年代,這一箱子漫畫書如果是透過正規渠道購買是一個普通家庭好幾個月甚至一年的純收入,我一度以為這位同學家裏很有錢。
然而這些其實是他媽媽去日本的時候從樓道裏撿回來的,他媽是我們那邊醫院的醫生,因為文化水平較高被選派去日本進修,說是進修其實就是去一個醫院裏面實習上班。她媽當時租住在一個公寓管理員的家裏,經常把日本人不要的東西收起來想各種辦法弄回國。除開漫畫以外,還有壞掉但可以修好的相機,皮鞋,無數舊衣服,那會兒這些東西在我們那裏直接就是奢侈品的地位。
這位鄰居還給我講說他媽接他去日本,在餐館吃飯,香噴噴的白米飯上面只有肉,而且還是牛肉,他和他媽一人吃一碗不用分,我家那會兒大概能一星期吃上一頓肉,而且只有豬肉,牛羊肉很少能看見,已經算是我們當地還可以的生活水平了,他那種繪聲繪色的描述聽得我流口水。多年後我知道這家館子叫吉野家。。。。
我當時在一些他家的舊雜誌上能看見迪廳,酒吧和東京夜景的照片,我以為這是當時的日本,因為很多寫的年號是昭和XX我不知道對應九幾年,後來我才知道這些雜誌都是泡沫時代的日本娛樂消費現狀,我拿到的時候泡沫已經破了好幾年了。。。我便更難以想象居然日本10年前就有這樣的生活水平。
我現在都還記得裏面有本雜誌講當時東京有個做印刷還是書店的老板,選擇改行把門面全部變成電腦全天候炒股,那個老板接受采訪的時候記者問他現在不賣書了改炒股,一天能掙多少多少日元,老板叼著雪茄煙微笑地說:「幾千萬小意思,一個億也有過。」雖然我完整的經歷過中國大基建,房地產,互聯網金融的大部份過程,但是這種紙醉金迷還是給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那可是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