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沒了120億後,基金大佬鬧「分手」

2024-05-16財經

近日,中庚基金明星基金經理丘棟榮,離職傳言不斷。

作為這家總管理規模只有250億的個人系公募的「頂梁柱」,目前丘棟榮一個人就掌管著接近200億的產品,占公司總規模的近八成。

「獨挑大梁」的丘棟榮,曾憑借著「抗跌」內容,在眾星雲集的公募圈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也幫助中庚基金——這家2015年才成立的個人系公募站穩了腳跟。

丘棟榮的崛起,還要追溯到2020年前後的「公募盛宴」。

當時,中國大資管市場整體規模高達116萬億,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資管市場,這為公募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大盤也從2020年3月起一路向上到2021年2月18日,達到了最近5年的最高點5930.91;這一時期公募基金「吃藥喝酒」行情橫行,「醫藥女神」「白酒一哥」等不少明星基金經理,都曾是「稱霸」一方的人物。

▲(最近5年滬深300指數走勢。圖源/Wind)

此時的丘棟榮在一眾明星基金經理中並不怎麽顯眼,他的管理規模徘徊在60億~90億元之間,與那些動輒千億的「頂流」根本沒法比。

2021年2月下旬,行情突然反轉,滬深300指數在短短一個月內就跌去了近1000點,同期上證指數也下跌了近400點。此後,大盤雖有暫時「擡頭」,但股市終究是經濟的晴雨表,總體上與經濟形勢保持一致,自此A股也開啟了長達三年的震蕩下跌。

或許是低估值的投資策略踩中了市場下行期的脈搏,此時丘棟榮的產品反倒顯現出難得的「抗跌」特質。中庚價值領航在2021年錄得31.94%的年度報酬,超越比較基準33個百分點,比同期滬深300高出37.2%;2022年錄得收益率4.85%,雖然從數位上看不及前一年,但要知道滬深300在2022年下跌了21.63%。

「抗跌」內容的顯現,也讓基民註意到了丘棟榮。他管理的產品規模從2021年二季度的108億,一路上升到2023年一季度的320億。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隨著丘棟榮管理規模的不斷攀升,產品業績卻有些跟不上了。

財報顯示,中庚價值領航在2021年獲得凈利潤6.22億元,2019~2021年3年累積賺了17.26億。到了2022年,該產品的收益率為4.85%,比同期滬深300高出了26%,但卻意外的虧損了1.26億元。

丘棟榮當時給出的說法是:2022年權益投資要取得絕對收益難度大,在行業上不僅要避開跌幅巨大的受損行業,更要偏向業績強韌的能源資源類公司。同時,股票盈利和估值雙重擠壓的年份,風格上要重視防守特征較為突出的價值股。

隨後他作出調整,表示要「堅持低估值價值投資理念,透過精選基本面風險降低、盈利增長積極、估值便宜的個股,以此構建高價效比的投資組合,力爭獲得永續的超額收益。」

但調整後的投資思路未能重現此前的榮光,財報顯示,2023年和今年一季度繼續虧損2.81億、4.5億元。

此外,中庚小盤價值、中庚價值靈動靈活配置等產品,在2022年到今年一季度,也分別累積虧損6億、1.19億元。特別是去年1月新成立的中庚港滬通價值18個月封閉,自2023年成立到今年一季度,已經虧損了3.95億元。

▲(丘棟榮在管產品凈利潤情況。數據來源/基金財報)

自此,基民也用腳投票,丘棟榮的整體管理規模自2023年一季度起,連續5個季度下滑,最新數據為198億,這較之2023年一季度末的320億縮水了120多億。

雖然一季度之後,業績有所反彈,但今年五一前後,有訊息稱丘棟榮或將卸任旗下產品。截至2023年底,丘棟榮旗下基金份額持有人戶數(戶)合計40.61萬。

此時,仍有不少基民念著他「抗跌」的好處,在基金吧裏留言挽留丘棟榮:「丘總要走了,中庚沒人扛大旗了。」「能不能不要離職啊?能讓人放心的基金經理不多,邱總算一個,如果他撤了,誰能接替他?」

5月11日,中庚基金發了2個增聘基金經理的公告,增聘吳承根和劉晟,分別與丘棟榮一起管理中庚價值品質一年持有、中庚價值領航。「事情到了這一步,基本可以確定丘棟榮要卸任了。」一業內人指出。

「市界」註意到,關於丘棟榮卸任的原因,除了「奔私」的說法外,市場上還流傳著另外兩個版本:一是他要回歸家庭。理由是他和老婆白冰洋,是公募圈有名的「夫妻檔」,妻子也是富國基金的基金經理,所以二人照顧家庭的時間會少很多。另外,也據媒體報道,丘棟榮自己也表達過:「想暫停一下,歇一歇」,「這兩年虧欠家庭比較多,希望回歸家庭。」

另一個版本是,受到公募行業降薪限薪的影響,丘棟榮對薪酬待遇不滿。不過,有業內人對這一說法提出了質疑,理由是「中庚基金對他的激勵十分完善」。丘棟榮現任中庚基金的副總經理和首席投資官,手中持有中庚基金9.72%的股權,是第4大股東。

去年1月,丘棟榮新發行了中庚港股通價值18個月封閉,封閉期將持續到今年7月。或許答案也將在屆時揭曉。

心去難留。

不止丘棟榮,最近兩年,鵬華基金的「國民基金經理」王宗合、工銀瑞信的「一姐」袁芳、諾安基金的「芯片一哥」蔡嵩松、圓信永豐的「一姐」範妍、建信基金的老將姜鋒、東方基金旗下明星基金經理蔣茜、工銀瑞信的雙十基金經理王筱苓等數十位知名基金經理離職或卸任旗下產品。

這對不少還深套其中的基民來說,無疑是一記重錘。但「頂流」決意要走,留下的人也只能接受現實,不少丘棟榮的基民甚至喊出了「尋找丘神平替」的口號。

但「平替」哪有那麽好找?

比如丘棟榮,提到他就離不開「低估值」「價值」,也就是他一直強調的PB-ROE框架(一種追求長期高成長性、且當前估值較低的投資方法)。

用他本人的話解釋就是:「一是,投資報酬必須全部來自資產本身的盈利或者現金流,不能指望透過交易或者買賣獲得報酬。二是,在滿足第一條的基礎上,透過買得‘足夠便宜’來獲得超額收益。」

以這個標準去檢索,市場上信奉PB-ROE投資框架的基金經理很多,但每位基金經理用這一框架篩具體選出什麽標的,是很看個人特色的。

比如丘棟榮老東家匯豐晉信基金的吳培文,他概括自己的選股思路為:「低估值成長股、周期底部或上行期周期股」,也是沿襲PB-ROE投資框架。

但從實際持倉看,二人的選股基本上沒什麽交集。截至今年一季度,丘棟榮重倉的前3只個股分屬金屬鋁、半導體和電氣裝置行業;而吳培文則從消費、電信服務和醫療保健等板塊,選出了伊利股份、中國移動和雲南白藥等。

二人的投資理念可能師承一脈,但吳培文也絕不是誰的平替。

▲(圖源/Wind)

所以站在基民角度,不同基金經理的投資習慣差別很大,基金經理個人的經歷、入市時點、持有時間長短,以及能力範圍也都不同,普通人想要量化這些標準很難。

從投資理念出發,在全市場上去搜尋「同類項」似乎很難,那如果是基金公司自己任命的繼任者呢?能否延續前任的業績神話,幫助基民穿越牛熊?

現實案例表明也沒有那麽容易。

丘棟榮在老東家匯豐晉信時,曾掌管匯豐晉信雙核策略A、匯豐晉信大盤A兩只產品。在2018年他離職當年,這兩只產品都曾經歷了凈利潤虧損。

財報顯示,匯豐晉信大盤A在2017年時還獲利14多億,到了2018年就立馬虧損7億多元。好在後繼者穩住了局面,該產品在隨後的2019年、2020年實作扭虧為盈。匯豐晉信雙核策略A在丘棟榮離職後的業績走勢也與匯豐晉信大盤A類似。

在丘棟榮之後,匯豐晉信大盤A又經歷了4任基金經理,行業配置也與丘棟榮時期相比有了較大不同。在丘棟榮時期,匯豐晉信大盤A偏好金融業、醫療保健和可選消費;而在繼任者手中,資訊科技和工業板塊的配置逐步占據了上風。

總體來看,丘棟榮出走後,這兩只產品雖然在短暫波折後都有不同水平的盈利,但人事變動後,業績確實很難有保證。

還有一點很重要,這兩只基金在丘棟榮離開後都經歷了規模大降的情況,其中匯豐晉信大盤A較2017年的71億縮水至2024年一季度的24億,而匯豐晉信雙核策略A的縮水情況更為嚴重,相同時間段,從84億暴降至1.84億,縮水了97.8%。兩只基金合計縮水了將近130億。

另外一個可以參考的例子是,工銀瑞信的前「一姐」袁芳。自2022年11月卸任旗下產品後,袁芳曾經代表基金工銀文體產業A業績大幅跑輸業績基準25%,而在袁芳管理的2016年至2022年的大部份年份裏,都是大幅跑贏業績比較基準的。

▲(袁芳管理的工銀文體產業A業績情況。數據來源/Wind)

明星基金經理的離任對基金業績的不利影響可見一斑。

對於普通基民來說,面對明星基金經理離任情況的發生,選擇「長情」還是「離開」,無疑是一個不得不做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