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國際上的、還是國內,很多領域上都在發生一些,以前很難想象的事。
用多事之秋,來形容近1年,一點都不為過。
各類事件,真的一件比一件「離奇」。
俄烏戰爭、美聯準暴力加息、英國首相辭職...可能還有點遠,估計不少朋友沒什麽太大感知。
結果今天隔壁日本就發生了前首相被槍殺,要知道日本可是世界強制管理最嚴格的國家之一。
這些基本都是數十年來...難得一見的大事。
國內更不用說,有些都沒法列舉。
如果去看經濟學家的一些觀點,其實不難發現,用「黑天鵝」、「灰犀牛」等字眼來描述當下一些情況的言論越來越多。
國內未來會不會有經濟危機?這個估計誰也判斷不了,結論基本都是猜測為主。
不過,事實如何,其實稍微留意下身邊應該不難發現。
雖然內心還是「積極」的看法,但難免會需要有一些配置上的考慮。
但是如何配置,選擇什麽樣的配置策略,就因人而異了。
一、AW策略
舉個例子,比如」橋水的全天候(All Weather)策略。估計有看過【原則】這本書,或對金融產品有一定了解,應該很清楚這個。
這個策略有3個核心觀點:
1.長期來看,持有風險資產收益會超過現金;
2.任何資產風險調整到差不多的程度時,報酬都差不多;
3.任何經濟環境出現的情況下,總有一類資產表現會優於其它資產;
而且從橋水,數十年來穿越牛熊市的情況來看,這個策略是成功的。
實操層面上,這個策略的風險敞口主要在股票,其余很大比例是在各類債券。
透過債券收益來平衡風險,其中有不少比例還是全球的「國債」。
普通人能復制嗎?
其實很難,實操會受限於每個人的本金、資產獲取能力、認知水平等各種因素,實際有很大的差異。
比如一個全球的政府債券,就遠不是一個普通人可以配置的。
但策略本身的理念是值得學習的,動態控制盤子內單1資產的風險價值做不到,但是分散投資還是OK的。
對普通中產來說,在追求資產平衡風險的時候,分散原則、適當配置債券的部份,很值得考量。
不過...這兩年在債券配置部份,是可以有些許不一樣的選擇。
如果去看看債券市場價格...國債、地方政府債的價格...
再看看互聯網存款的價格,「有腦子」的肯定會選擇存款。
不得不承認,部份「存款產品」其實會比絕大部份的「債券」合適不少。
很可惜,各種新規、要求,再加上河南村鎮銀行的「黑天鵝」事件發生。
不僅在重新整理儲戶的認知,還在「挑戰」底層金融產品的底線。
那怕我內心認為這個事件整體是OK的,但內心不免有些許忐忑。
二、關於互聯網存款的未來
互聯網存款最輝煌(散養)的時代肯定已經過去了,普世化的互聯網存款基本不可能了。
未來幾年,估計也只有些許零星的存在。
原因也很簡單,監管層面的方向「糾偏」、部份銀行主動在調整負債結構。
某些「高息產品」你想不減少,也不可能。
有一點細節,其實不難發現。
大部份民營都不再主推「長期」存款產品,有些用7天通知當新手產品、有些拳頭1年期、有些補貼6個月的。
早幾年,不少都在力推「按年付息」的產品。
這其實跟民營銀行本身的信貸結構是有一定關系的。
不少民營銀行的產品都是信用貸或聯合放貸,大部份期限都在1年及以內。
銀行本身也怕因為後續政策、市場的變化,導致長期高息資金趴在賬上放不去,所以自然而然會有結構配置的考慮。
反觀國有銀行則不同,以前其實都是鼓勵你搞個3年、5年期的。
不過,近期可不一樣咯,國有大行們的5年期、3年期的利率已經倒掛了。
這個訊號,再明顯不過了。
不用懷疑,5年期利率下行的趨勢,再明顯不過了。
普通人,建議可以做一些長期的資產配置考慮(這個話題,後續單獨展開聊)。
關於高息存款、互聯網存款,之前分享過一個特別的角度,大家可以思考下。
這幾年的互聯網存款,某種程度上實實在在地在拉低了部份銀行「高息存款」的門檻,許多普通儲戶也因此享受到了這部份收益。
捫心自問下,沒有互聯網存款,「高息存款」就能沒有嗎?
我想,大機率不會。
那沒有互聯網存款了,普通儲戶還能存到這些「高息存款」嗎?
我想,大機率也不會。
三、 22年民營銀行的第1份半年報
前2天,振興銀行釋出了民營銀行裏面的第1份22年的半年報(也是第1個披露21年年報的民營銀行)。
其實民營銀行一般很少會主動去釋出半年度的經營情況。
歷史上,個別民營銀行曾經有過這種操作,但是發了幾期後基本也就停了。目前看到除了振興銀行外,還有在發季度、半年報的民營銀行,應該就只有億聯銀行了。
但億聯比振興也就稍微早了1年。
從資訊披露角度來說,銀行如果都能按季度去公布經營情況,是儲戶和監管都想看到的。
也是在變相地提升銀行的「信譽」。
之前多次聊到村鎮銀行的風險,其實有1點很關鍵,就是經營情況不透明的經營風險。
能以較高頻率公布自己經營情況的銀行,對自己還是對行業來說,是一個積極的訊號。
在當下這個特殊的節點,也希望振興銀行這個「帶頭」,在民營銀行裏可以有些許正向的作用。
這個部份要特別聊下振興的22年半年報,有2點原因。
- 位於遼寧省 ,遼寧最近2年在化解金融風險方面的動作不少,目前看地方金融穩定的因素非常重要;
- 資產雖然縮水,但資產品質在提升、盈利水平沒有下降;
今年5月14日,銀保監用了「金融風險重災區」來形容遼寧省。不過結合這兩年遼寧省這邊的變化,無論是遼沈銀行也好、中小銀行反腐也罷,甚至是監管層面也是與其它地方都是有所不同的。
可以看到當地對於處置風險的決心和手段,不遺余力。
你要說肯定沒問題吧,我不敢說。
但是出風險的機率,是肉眼可見的減少。
其次看振興的這個22年半年報,上半年的總資產確實在縮水。而且民營銀行內,21年資產減少的除了華通,也就只有振興了。
那為什麽會減少呢?真的是經營不行了嗎?
其實未必。
有個細節,不知道大家還有印象不。
22年年初,振興銀行其實是降息的,比如7天通知的利率從1.85%直接降到了1.35%。不少朋友,不爽它的降息。
但是你想要,它為什麽降息?而且是在資產縮水的情況下降息,這個是有原因的。
表面看是不缺存款,但其實通常的原因是,需要調整信貸結構(控制貸款)。
算是一個穩健的經營策略調整。
在當下的經濟環境下,未嘗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如果知道這個背景,你再去看它的半年報和21年報時,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雖然資產規模還在些許下滑,但是不良、收入、利潤水平其實有不少起色的(當然也有一定美化的成分在)。
銀行開始重視自己的資產品質,不盲目擴充規模,應該算是一個積極的訊號吧。
四、多聊幾句
關於振興銀行的半年報,其實也找行裏的人、同業等,去了解了下。
大致情況跟看法一致。
振興當下的情況,能看到有些許攬儲的動力,活動也平淡。
而且明顯比起其它幾家,活動力度其實算是小的。
關鍵的關鍵,它的形式跟其它幾家,還有些許不同(它活動成本其實會略高)。
算是一股清流吧。
每個銀行都有不同的選擇,沒有對與錯。
至於資產配置的角度,即時振興我覺得穩,但也只會是分散後的考量。
不僅它,其余也是...
這年頭,還是穩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