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現在的資產,以後的賬單?

2022-08-31財經

一次朋友間親子聚會,一位朋友帶了自己的10歲女兒和2歲兒子。有人開玩笑逗這個女孩,說你爸媽經濟條件好,房子多,以後你要嫁人,一定要好好挑選。

10歲的女孩兒,看起來不是第一次面對這樣的問題了,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觀念了,張嘴就回答:我怎麽可能會嫁得好呢?我還有個弟弟,別人看我有個弟弟,就不願意和我結婚了,我還得照顧弟弟了,房子也要給弟弟一半。

場面有些小尷尬,我說,「你現在覺得弟弟不好,真到你長大了,就覺得弟弟好了。以後要照顧爸爸媽媽,你弟弟可以給你幫忙啊。」

再多的話,給孩子也解釋不了。

顯然,這不是一個「扶弟魔 」家庭,女孩兒說的也是房子一人一半,不存在重男輕女,畢竟,中產不是養不起兩個孩子。女孩兒的觀點,當然源於平時的各種社會接觸中的潛移默化——兩個孩子會分家產。的確,現在看來,父母的確是孩子的資產。

首先,現在的父母手上有房子。

隨著過去三十年中國房價飛速上漲,由於貨幣的貶值,房子代表的財富,已經遠遠超過了收入的上升與積累。根據西南財經大學釋出【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 】,中國城市家庭資產平均247萬元。2021年,北京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為75002元,三口之家年入22萬元左右,也就是說,需要10年才能積累起他們現在所擁有的財富——家庭財富與家庭收入之間的差距是巨大的。這也構成了中國城鎮家庭財富的一個最最顯著的特征: 財富多集中於房產上,主要來源於房屋的持續增值。

這個增值主要被90後到60後,這30年中出生的人拿到了——這恰好是90後到10後一代的父母。

其次,中國當下的退休金還不錯。

2019年全國約有1.23億名城鎮退休人員,這裏就包含了事業單位、公務員,養老金支出共49228億元,相當於人均每月領取養老金3330元。

衡量養老金是否充足的標準是養老金替代率 (PRR),所謂的養老金替代率=退休後養老金收入/退休前收入*100%。

根據國家統計局2021年5月的數據,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 就業人員年平均薪資 為79854元,對應月平均薪資 為 6654 元。今年人社部公布的企業職工月人均養老金約為 2900 元。那麽,以平均水平來看,企業職工的社保養老金替代率粗略估算為:(2900/6654)*100%=44%。

這個替代率不算高,但中國的基本生活開支是很低的,老人一般都有自住房,在城市裏,老兩口過日子,自己做飯,柴米油鹽,物業費水電費等花費,大概在2000~3000元,即便北上廣深4000元也夠了。

城市老人的退休金,差異很大,2000元的有,5000元的也有,如果是事業單位,體制內單位更高一些。退休老師的退休金在七八千元並不少見。以上海為例,兩個老人,按平均水平算,一共9000元。如果是事業單位、公務員,那麽還要高一些。

也就是說,依靠退休金生活,一個月還能存5000元,一年存7萬。7萬元能做什麽?能負擔得起老兩口一年三次境外遊。如果不花這個錢,存10年,還能拿出70萬給兒女買房。這就是六個錢包買房的由來。

這就意味著,多一個孩子,就會多一個人來分掉父母的資產,分掉「六個錢包」。如果一個人有兄弟姐妹,就意味著買房父母的支持就會少一些。那麽,這樣的人在婚姻市場上,就不那麽受歡迎。即便家裏沒有資產,也會分享養育費用。

那麽,父母要給孩子最好的,就意味著「把愛傾註到一個人身上」「不要增加兄弟姐妹來分掉他的資產」。

但是,這種看法是基於過去30年的經驗的,如果你以為這個經驗能用到現在的孩子長大的時候,那就是刻舟求劍了。

首先,養老金會變少。

隨著中國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中國撫養比在2011年達到高點3.16後,逐年降低,2016年的撫養比是2.75,到2018年底已經下降到2.66。

有專家預測2050年,中國的撫養比將降為1.3,也就是說以前2.75個人繳費給一個老人養老,就會變為1.3個人給一個人養老。

中國的養老保險是「現收現付 」制度,交的人變少了,養老金就會變少,理論上,替代率就會下降到31%左右。

實際上,中國的養老金雖然年年在漲,但上漲比例已經變緩了,如果這個上漲比例低於物價水平,養老金提供的生活水平就會下降。子女支持就變得重要。

其次,父母手上的資產價格也會下降。

本質上,養老是一個「儲蓄勞動、再次轉換為商品與勞動」的過程:人年輕的時候,把勞動變為錢,交社保、儲蓄起來、變為資產,然後,在年老的時候,領取養老金、取出現金、把資產出租、變賣。

註意,這個過程還沒完,還有通常被忽略的一步,那就是把現金換為當時生產出來的產品與服務。比如衣食住行、老人所需要的醫療、護理種種服務。這些產品與服務都是當時的年輕人所生產的。 所以,養老的實質,是用自己年輕時的積蓄、房產去換取30年後年輕人的勞動,給自己養老。這就是勞動的代際儲存與變現。

商品的生產成本會隨著技術的發展會長期下跌,但勞動本身不會。而養老一定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從打掃、餵飯,到情感慰藉,養老所需的商品、醫療、護理種種服務,30年後,仍然需要人的勞動才能實作。

所以,這個轉化過程是失真耗的,因為勞動相對於資產的價格在變化。年輕人的勞動力價格與資產價格 ,都取決於特定時期人口結構中年輕人與老人的比例。隨著老人越來越多,年輕人越來越少,一方面,居住需求的下降,房租會下降,房子也會變得越來越便宜。另一方面,由於勞動人口的減少,年輕人勞動的價格,各種養老所需的服務的價格也會不斷上漲。此消彼長之下,老人年輕時準備的,現在看起來很值錢、租金很高的資產,就會貶值。

以日本為例,日本六大都市的地價從70年代開始,翻了五倍,在1992年,泡沫破裂之後,跌去了60%左右。如今雖然已有回升,但離當年的價格還遠。

日本的房價暴跌,長期因素就是人口。2017年,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達到了3557萬,占總人口28.1%,創下歷史新高。隨著日本年輕一代人口的相對減少,以及年輕夫婦結婚率的不斷下降,日本房地產市場凈需求下降。

2018年10月,日本全國共有住宅5759萬套,但家庭總數只有4997萬戶。自然,價格也漲不上去。中國的情況會更糟糕。截至2017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億人,占總人口17.3%;預計到2050年前後,中國老年人口數將達到峰值4.87億,占總人口的34.9%。

也就是說,2050年的中國,房產的需求可能比日本更低。

30年前的中國人,絕對不會想到房子可以買賣,也想不到房子價格會那麽高,而現在的中國人也想象不到30年後的房子,價格會多麽的低。日本曾經那麽高的房價,也未能拯救當下的日本老人。在撫養比面前,資產不堪一擊。日本南韓是已開發國家,老人養老金與資產的儲備都不足以讓他們晚年不出去工作,那麽,中國的情況不會更好。

那時候,對子女來說,父母就從資產變為了賬單。文中開頭的女孩兒,以為將來是分父母的資產,但那時,很可能現在值200萬的房,那時只值80萬(按跌去60%算),而父母的醫療賬單,一張可能就50萬了。所以,那時很可能是她和弟弟分攤賬單。更何況,很多家庭未必有第二套、第三套房。

現在婚姻市場上有一種說法,就是要求「父母雙亡」,這種刻薄的說法背後,是希望減少贍養義務 。現在老人退休金制度還相對完善,但當退休金制度的未來逐漸出現了不可逆的變化時,子女的贍養變得更重要的時候,贍養負擔就會成為婚姻中的重要因素。

減少被贍養人與增加贍養人,本質上的需求都是一樣的。少一個父母,與多一兩個兄弟姐妹,效果也是相同的。那麽,在未來的婚姻市場上,有兄弟姐妹的人會更有優勢。

所以,現在看起來是分資產,「令人討厭」的兄弟姐妹,到了那個時候,就是最珍貴的可以分擔賬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