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中小銀行IPO進退維谷

2024-11-12財經

隨著A股銀行IPO的沈寂,港交所成為中小銀行的另一上市目的地。四川宜賓市商業銀行(以下簡稱「宜賓銀行」)近日於年內第三次向港交所遞表,沖刺IPO。而在A股「預備役」銀行中,今年已有3家銀行主動結束。在眾多大中型銀行已完成上市的背景下,中小銀行IPO「歸期未定」。

進:有銀行「三沖」港交所

中小銀行「補血」渴望依舊強烈。近日,背靠五糧液的宜賓銀行第三次向港交所遞表,沖擊上市。宜賓銀行於2006年12月28日正式掛牌營業,是在原宜賓市城市信用社基礎上改制設立的股份制地方金融機構。

與其他商業銀行相比,宜賓銀行「含酒量」頗高,該行第一大股東為五糧液集團,持股比例約為19.99%。為了服務白酒產業鏈,宜賓銀行成立了五糧液支行和酒聖路支行,還推出了一系列客製化金融產品和服務,包括但不限於供應鏈融資、應收賬款質押貸款等,支持白酒產業的發展。

自2021年提出「千億上市銀行」目標後,宜賓銀行便把上市提上了日程,從遴選輔導機構到遞交赴港IPO申請,耗時不足一年時間,在過去一年內宜賓銀行已經歷兩次遞表失效,此次能否成功上市備受業內關註。

從業績表現來看,近年來,宜賓銀行營收凈利較為穩定,該行遞交的IPO申請材料顯示,2021—2023年,實作營收分別為16.21億元、18.67億元、21.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28億元、4.33億元、4.77億元。

雖然業績整體穩健,不過宜賓銀行規模體量較已上市銀行仍有較大差距。同樣背靠白酒大廠的瀘州銀行和貴州銀行已先後在港交所上市,前者第一大股東為瀘州老窖集團,後者第二大股東為貴州茅台集團。在資產規模方面,截至去年年末,瀘州銀行和貴州銀行的總資產分別達到1576.36億元、5767.86億元,相比之下,宜賓銀行總體資產體量稍小,截至2023年末總資產為934.44億元,截至今年上半年末,該行總資產突破1000億元大關。

針對赴港上市的下一步戰略規劃,北京商報記者致電宜賓銀行相關部門進行采訪,但電話始終未有人接聽。

港股上市門檻相對A股更為寬松,除宜賓銀行之外,匯和銀行、阜新銀行、遂寧銀行、達州銀行、富滇銀行和濰坊銀行此前也曾公開透露赴港上市意願,不過目前上述銀行暫未透過公開渠道披露最新進展。產業經濟資深研究人士王劍輝指出,中小銀行赴港上市首先是為了補充一級資本,充實資本金後可以在後續開發中擴大和提升業務水平。此外,成為上市公司不僅有助於公司品牌的建設,還能在業務拓展方面獲得有利條件,比如享受地方政府給予上市企業的優惠政策和支持。然而,在當前經濟環境下,香港市場對資金需求大而業務增長有限的銀行股需求並不強烈,因此中小銀行在香港上市的難度較大。

退:3家撤出A股市場

2016年監管重新開機銀行IPO,為資本補充開啟通道,當年共有8家銀行成功上市,開啟了IPO的火熱期,2017—2022年間,A股市場共迎來18家上市銀行。不過,2022年1月,自蘭州銀行成功上市後,目前暫無銀行登陸A股市場,銀行業IPO「空窗期」已超過1000天。

2024年這股冷風依舊在吹,亳州藥都農商行、江蘇海安農商行、安徽馬鞍山農商行3家銀行先後主動撤回上市申請,如此頻率較為少見。最新一例來自安徽馬鞍山農商行,今年7月,深交所終止了對安徽馬鞍山農商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主機板上市稽核的決定,原因是該行及保薦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也代表著,「長跑」七年,安徽馬鞍山農商行上市之路最終折戟。

因主動撤回,交易所也同樣終止了江蘇海安農商行、亳州藥都農商行的發行上市申請。銀行主動撤回IPO申請往往基於多方面的綜合考量。一方面,銀行可能重新審視了當前的市場環境、監管政策以及自身業務發展的狀況,認為現階段推進上市並非最優時機。另一方面,銀行可能面臨著業績增長的壓力,需要更多時間來最佳化經營成果,提升財務表現。

3家銀行結束後,A股等待上市的銀行「後備軍」隊伍進一步縮減至7家。具體來看,申報滬市主機板上市的有湖州銀行、湖北銀行、江蘇昆山農商行,湖州銀行去年11月被問詢後目前暫無資訊,其余兩家銀行稽核狀態顯示已受理。深交所中,廣州銀行、東莞銀行、廣東南海農商行、廣東順德農商行4家銀行的狀態均為中止,中止原因為「IPO申請檔中記錄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需要補充送出」。

在知名經濟學者盤和林看來,當前,大銀行已經基本完成了IPO,銀行IPO「啞火」,有部份原因是沒有急需上市又品質好的銀行資產。

在排隊等待的銀行中,不乏長跑多年的銀行,東莞銀行自2008年便遞交上市申請材料,此後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2014年,有訊息稱該行將赴香港上市,但最終無疾而終,直至2019年3月,該行向深交所中小板送出招股書,IPO才迎來最新進展。順德農商行的IPO之路同樣漫長,2017年7月,順德農商行辦理輔導備案登記,並於兩年後報送IPO招股書,擬在深交所主機板掛牌上市,2019年6月獲得證監會受理。廣州銀行在今年8月底曾中止過IPO,原因為需更換申報會計師,交易所中止其發行上市稽核。

IPO空窗期還會延續多久

在註冊制背景下,資本市場的融資偏好明顯傾向於科技和創新型企業,科創板和創業板成為許多高科技企業的首選上市地。相比之下,作為傳統行業的銀行,尤其是在多數大型和中型銀行已經完成上市的情況下,中小銀行的上市行程可能會有一定的延遲。

另一方面,銀行作為金融機構,上市過程受到更為嚴格的監管。監管部門對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資產品質、風險管理等方面有嚴格的要求,銀行需要達到這些標準才能順利上市。

來自同花順iFinD的數據顯示,目前仍有15家銀行處於上市輔導備案期,包括蕪湖揚子農商行、烏魯木齊銀行、溫州銀行、天津銀行、寧波通商銀行、江蘇如臯農商行、江蘇江南農商行、徽商銀行、杭州聯合農商行、漢口銀行、桂林銀行、甘肅銀行、福建海峽銀行、成都農商行、北京農商行。

市場觀點多認為,未來中小銀行整體並不具備大規模上市的條件,許多中小銀行自身的經營狀況不夠理想,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上市,也很難達到市場預期,可能無法有效提升銀行的品牌價值和融資能力。此外,資本市場IPO政策調整之下,名額更向「硬科技」型企業傾斜,中小銀行不具備相應條件。

「無論是A股市場還是港股市場,當前對銀行股的業績預期普遍較弱,尤其是新的監管政策、行業管理和指導政策對銀行盈利能力形成了直接或間接的壓力」,王劍輝進一步指出,在經濟環境不佳的情況下,銀行的增長難以有出色表現,導致市場對該行業的預期不佳,投資者購買銀行股的意願也不強。因此,許多銀行的IPO嘗試都處於半途而廢的狀態,即使市場預期有所改善,若銀行缺乏新的發展亮點,其上市之路將更為艱難。

鑒於此,銀行在獲取資本金方面應考慮多元化渠道。王劍輝建議,例如透過發行次級債來補充一級資本,或是尋求股東的戰略增持等方式。在當前資金成本相對較低的環境下,利用債券融資或許是一種更為合理且直接的手段,以避免過度依賴單一的上市融資途徑。這樣做不僅能有效緩解銀行的資金壓力,也能更好地適應當前的市場環境。

北京商報記者 宋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