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財經

產能過剩是否意味著社會生產力已經高度發達?如果不是,為什麽?

2021-05-04財經

產能過剩,其實是生產力不夠發達的表現。

早在春秋時期,管仲在擔任宰相期間,就提出了「雕柴畫卵論」。

什麽意思呢?就是鼓勵富人在燒柴之前,最好先請工匠,把柴上雕刻一些花紋再燒。

富人煮雞蛋之前,最好先請畫師,把雞蛋殼上,描繪一些精美的圖案再煮。

你說這不是閑得蛋疼,沒事找事嗎?

你說對了,確實是沒事找事。

因為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別的科技含量高的事情,也不會幹啊。

窮人閑著,就容易造反,就得給他們找點事做。

柴上雕了花再燒,蛋殼上畫了畫再煮,正好給那些工匠,找點事做。

你現在看到,有些地方的路面,剛鋪好,過幾天就挖開,再鋪好,再挖。就像拉開又合上的拉鏈一樣。

你以為是事先沒規劃好嗎?是鋪路的工藝不過關嗎?

都不是,是為了增加工作機會,創造就業崗位。

你說把挖路鋪路的人力財力,幹點別的事不好嗎?

例如研發芯片,研發宇宙飛船。

呵呵。

想弄明白這個問題,咱們還得捋順前因後果。

我們都知道,在晚清時期,中國都是一個農業大國。被八國聯軍侵略之後,見識到了,西方堅船利炮的威力。

也意識到了,我們在工業上的落後。

落後就意味著挨打。

於是,晚清重臣李鴻章,張之洞等等,同時開啟了輪船招商局、漢陽鐵廠、兵工廠、北洋水師等等的籌備和建設。

但因為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進展都不太順利。

新中國成立後後,中國可以說是一窮二白,百廢待興。

當時蘇聯援助我們156個工程計劃,送圖紙,出專家,手把手教我們,搭建出了我們的工業體系。

所以可以看到,當時廠房的設計,各個鋼鋼、國棉廠,那種布局、朝向,甚至家屬區,都是一樣的樣版,復刻出來的。

這也非常符合,當時中國的處境。

中央集權,人口多,底子薄,便於統一思想,集中力量。

工廠,當時一般叫「單位」,承擔了小型社會的職能。

工廠內有醫院、子弟小學,甚至有自己的飲料車間,能給工人生產碳酸飲料。

國家實行的是計劃經濟。生產什麽,生產多少,都有國家安排排程。

但是我們知道,衣帽鞋襪,鍋碗瓢盆,收音機、自由車這些日用品,是比較經久耐用的。

買一次,少則用三五年,多則用十幾二十年。

加上我們對於貧窮,對於物質匱乏的恐懼感,並不遙遠。

所以50後,60後,70後,80後,幾乎都接受的是,以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為榮的教育。

缺衣少糧的時代,我們用這套方法,當然是沒問題的。

我們也確實用了,幾十年的時間,讓十幾億人口,全面脫貧了,這在全人類文明史上,無疑都是偉大的成就。

但是基本生活滿足之後,我們都會對美好生活,有更高的向往和追求。

這需要從追求數量,到追求品質。

低水平的重復勞動,天長日久,弊端就越來越明顯了。

生產的產品,賣不出去。

全國1000多家大型國有企業,都出現了嚴重虧損。人員冗余大概在30%左右。

例如在1998年之前,煤炭、紡織等重工業和輕工業,都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

迫使一千多萬產業工人,離開賴以謀生的單位,在社會上蹬三輪、補衣服打扁、賣早點,投入到了社會服務業裏。

這就是產能過剩,被逼轉型的陣痛。給千萬個家庭,帶來了痛苦。

當然,也不光咱們是這樣。

你看看現在的小日本,什麽每天四點起床,給死魚肉按摩的壽司之神,什麽每天盯住爐子多少秒的煮飯之神。

這是有多無聊,多沒有別的,更有意義的事情可幹。

有盯著爐火看的時間,動手炒兩個菜,不香嗎?

用一生的時間,去研究飯多煮一秒,少煮一秒,就真的能變成神仙嗎?

更大的可能,是變成神經吧?

你去炒菜唄。不會,我只會盯著爐子煮飯,可以精確到秒。

你去研制光刻機唄。不會,我只會踩縫紉機,可以一天做出,你三年都不穿完的衣服。

你去研制載人的航天飛船唄。不會,我只會把汽車,再多加兩個輪子。

。。。。。。

所以低端產能的過剩,絕不意味著生產力的高度發達。

甚至恰恰相反,是生產力不夠發達的表現。

這裏有同學要說了,你看歷史書上寫的,牛奶過剩的時候,寧願倒掉,也不給窮人喝,實在是太浪費,太不道德了。

多出來的牛奶,送給窮人喝,產能不就沒過剩嗎?

實際上,倒掉的牛奶,和我們在超市裏買的,能直接喝的牛奶,還有很遠的距離。

牛奶擠出來之後,還得經過巴氏消毒。運送到超市之前,還得包裝,還得經過冷鏈運輸,甚至冷藏保鮮,才能擺放在超市的冷櫃裏。

只是擠出來的奶過剩了,這些運輸和倉儲的成本,還是很貴的,並沒有過剩。

況且當天的奶如果不擠,很容易造成奶牛的乳腺發炎。

所以,倒奶的行為,更多是對奶牛的保護。

總體來說,全球的生產力進步,相比人們日益膨脹的欲望而言,都顯得非常緩慢,甚至停滯。

在滿足了基本的吃飽穿暖之後,自然就會產生更高階的精神需求。

只不過是受限於科技的約束,研發不出來更劃時代的產品,只能朝其他的方向疏導。

有的導向了消費主義,虛榮攀比,甚至奢侈浪費。

有的導向了內卷,在柴上雕花,盯著爐子裝神弄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