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電競

如何評價伊隆·馬斯克?

2019-09-21電競

馬斯克可以說是太空領域的亨利·福特、新時代的比爾·蓋茲(網紅程度上),而不是馮勃勞恩、科羅廖夫、錢學森2.0

滿懷宏大夢想大膽走在前言的實幹型傳奇企業家(zi ben jia)、一條攪動航天產業和新能源車產業的大鮎魚(xiao bai shu),帶活了市場成了後來者可以膜著過河的石頭、榜樣。值得尊敬學習但同樣有其私心和階級、利益等局限(例如疫情期間對員工的高壓、抽過大麻等黑點),不可飯圈那樣崇拜把他說的任何話都當真理,千萬要冷靜。

馬斯克自身不能算探險家、科學家,因為其擅長的是大膽采納、整合改進已有或者有雛形能加以完善就可用的技術。例如火箭回收方面,1990年代的DC-X就率先實作了了火箭的自動駕駛垂直起降。全流量分級燃燒發動機方面美蘇都有原型試驗例如RD270。用不銹鋼造火箭方面擎天神、半人馬就玩過不銹鋼造火箭了。

甲烷發動機方面有的發動機稍加修改就能燒甲烷,例如阿波羅登月艙用的RS18就被NASA稍微修改了一下成功燒液氧甲烷。推力和比沖方面猛禽比不上太空梭主發動機的正統接班人RS-83,猛禽推力2,210 kN以下,RS-83則是3,300kN。比沖方面猛禽理論是380,RS-83是446。RS-83設計壽命是100次,和猛禽一樣強調重復使用。而發動機集群方面,他沒重蹈N1覆轍是技術和品質控制在不斷套用生產中改進成熟,加上趕上了自動控制技術發達的好時光,就無需造F-1那樣怪物級大推力(海平面推力近700噸)發動機就能搞超重型航天運載器了。

所以馬斯克的成就是大膽整合套用並且努力最佳化、降價,而不是追求高大上,重在方便好用、有利可圖就試著拿來整合運用,加上有堅定不移的目標執行力強大不怕失敗,不像NASA容易因為政策影響被削經費砍計畫,就不容易爛尾中途而廢。當然SpaceX的發跡真的很不容易,剛開始獵鷹1號太艱難了,連續失敗差點倒閉,沒想到成功續了下來成了最強民營航天,而重型獵鷹更是土星5號、太空梭、能源後人類第四強火箭(N1沒成功過不能上榜),在土星5號、太空梭退休後復活了超重型運載火箭這分類(50噸以上就算超重型)。也是第四家率先把人安全送上軌域安全返回的機構(俄、美、中、馬)。

你說他站在巨人肩膀(美國)上嘛,那看SpaceX的效率不但讓早先高調炒作玩亞軌域太空飛機的維珍銀河相形見絀,還連帶讓傳統航天承包商(說的就是ULA,看CST-100、獵戶座飛船、SLS的糟糕進度表現簡直想罵人)汗顏,也比大土豪貝索斯藍色起源快得多(我記得藍色起源創立更早一些),真是人比人氣死人,也可見不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就能輕松登頂。 為夢想去搞苦逼的航天而不是繼續玩互聯網賺快錢本身也值得敬佩。

另外註意之所以重復使用航天運載器在之前沒那麽成功(太空梭發射死貴)主要是因為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 在市場不確定、量不夠大的情況下你重復使用航天運載器額外的研制和制造費用反而很可能虧本,如果你一枚火箭有4台主發動機,而發動機能重復使用100次。就算你每年有20次訂單,每5年才生產4台發動機那怎麽說也虧本,無法維持生產線,也不好攤薄研制費用。只有足夠大而且確定的市場需求,搞重復使用航天運載器才有真正經濟性,否則還不如免洗的。

有人可能說了那你把價格降下來市場自然大了,有關部門、資本家也會考慮風險, 不見兔子不撒鷹。陷入了先有雞還是現有蛋的糾結 ,因為各種原因太空梭經濟性上的失敗也會進一步增加有關方面的顧慮。

馬斯克很聰明,除了接單外既然 市場需求不確定就自己創造更多確定的需求、也是擴大產業領域,在2010年代火星移民太空旅遊相對早了點,太空產業實際最賺錢的還是通訊衛星,又恰逢行動網際網路時代人們離不開網路。於是搞星鏈衛星互聯網,這下有足夠的需求能攤薄搞重復使用航天運載器了,可以說保本。於是就能大膽搞下去了,形成良性迴圈。星鏈本身能賺錢、還能攤薄重復使用航天運載器研制費用、維持部件生產線、提高人員設施使用率也讓其發射服務更便宜。

亨利·福特不是汽車的發明者,但他讓汽車真正大批次生產物美價廉走入千家萬戶,馬斯克也是這樣,把發動機和航天運載器本身制造使用搞薄利多銷、也大膽吃整合某些技術的螃蟹(可能有點像調色盤畫畫或者把不同的食材搭配做成披薩、漢堡包)。

當然馬斯克目前的火星移民PPT我覺得只是錦上添花的噱頭,Starship直航火星本身有很多槽點。例如缺乏放射線防護、內部空間太狹小——按照人均50立方米算starship只能帶20人去火星,畢竟幾個月航程如果人均空間太小會出問題的。而每艘船20人要再安排支持服務人員例如醫護、工程師等那很浪費,60人以上才合理。發射6次以上(包括5班次在軌推進劑補充)才送不到30人去火星,這是開玩笑嗎?如果 塞ppt說的100人去,1000立方米增壓空間下人均10立方米空間下待6個月比坐牢還難受相當於人均4平米,還要考慮到公共空間、裝置和倉儲空間,能有1/3已經不錯了,頂多和膠囊旅館差不多。

由於是直接從轉移軌域沖進火星大氣層減速著陸,熱流密度會很大(特別馬自己是吹用以後3個月到火星的高能量轉移軌域),需要額外增強的熱防護,這樣程度的加熱靠超級合金、碳化矽等可重復使用防熱瓦很困難,加主動冷卻也很玄乎。只能大面積使用燒蝕材料。這樣會大大增重,而且失真耗不好重復使用,馬斯克還曾誇下海口額外加速讓starship只需要3個月就能到火星,再入速度更高那加熱更可怕、減速控制更困難 。所以笑笑就好。

starship載荷艙太高,離地面有30公尺以上不利於裝卸,本身太瘦長重心高噸位大在火星著陸也有風險(地不平容易翻、噴射吹起飛沙走石糊火星基地一臉砸爛光伏陣列和反應爐散熱片甚至舷窗、順便吹個坑讓自己跌進去,來個迷你沙塵暴),需要有足夠的基建支持(堅固穩定的起降平台、大型裝卸支持設施等)。加上使用的甲烷需要氫,會占用基地寶貴的水資源,實際上液氧-一氧化碳更合理。starship還缺乏低溫推進劑長期在軌儲存主動制冷(至少目前看起來是)的設計,攜帶著陸用的低溫推進劑在幾個月的飛行中能保留多少值得懷疑。此外在真空中推進應當使用比沖更高的氫氧火箭而不是甲烷或者電推進。

starship直飛火星帶著的起落架、防熱材料、海平面大推力發動機(火星氣壓很低不到地球百分之一,重力也不到地球一半,適合高膨脹比真空最佳化發動機)等死重更不用說了。火星沙塵中的高氯酸鹽、過氧化物對不銹鋼也不友好,因為不銹鋼很怕氯離子腐蝕,維護有大問題(除非是單程一次性),不然還沒到下一發射視窗就可能損壞、飛不起來了或者帶病上天然後炸了。

反正目前馬斯克的starship根本不適合去火星,但是完全可以用來發射專用火星航班飛船、太空轉乘站的元件以及去火星的物資和乘客,就像大巴、卡車把旅客和貨物送到火車站、港口一樣。馬斯克本身對火星具體開發建設流程等也沒完整合理的計劃,更多的是拿花哨的ppt和豪言壯語當噱頭吸粉造勢。 他的公司對未來前往火星會很有幫助但不是全部,不過相信馬斯克以後會像 中國聯合工程公司 一樣努力進入更多行業耕耘(現在已經包括航天、汽車、新能源、基建等),也許以後會有馬斯克聯合工程集團,希望他能活的長壽點多幹這些實業

以前SpaceX的ppt(ITS)和粉絲動畫裏馬斯克的starship甚至去木衛二、還有透明穹頂火星城市(缺乏對放射線和流星隕石撞擊的防護並且一刮沙塵暴清理巨大穹頂也麻煩、應力大結構脆弱,所以也是找死)、火星上開不銹鋼特斯拉皮卡等還是當白日夢囈語看吧。除非你很有很有錢而且完全不要命。

最後再強調一下,馬斯克是了不起值得尊敬的優秀先鋒企業家但不是科學家,有其私心( 逐利和會行銷炒作 )和局限性。人類成為星際文明(行星際也是星際)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不是沒了馬斯克地球就不轉, 我也不希望馬斯克能獨大、壟斷任何領域,壟斷總會帶來災難,應該健康有序競爭 不要對馬斯克崇拜者成無腦飯圈了。他說的任何話、任何ppt都要自己思考判斷不能因為是有貢獻的名人就無腦信。

不要黑馬斯克是賈躍亭也不能把他當大救星,應當客觀公正的去看待任何人,不可盲目或者玩鄙視鏈。

圖以後加,寫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