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特斯拉寄望低端車,新造車靠低端車突圍,電車前景不容樂觀

2025-02-03汽車

特斯拉在公布了一份未達到預期的業績後,創始人馬斯克表示今年上半年就投產低端車model Q,還說更加智慧的FSD將在今年6月推出,由此增強了投資者對特斯拉的信心。

今天新造車企業之一的小鵬公布1月份的交付量數據,數據顯示小鵬交付量達到30350輛,同比猛增2倍多,連續3個月的交付量破3萬輛。

仔細看小鵬公布的數據,發現它的交付量當中有近半數是售價10萬多的M03,M03的交付量達到1.5萬輛以上,而且M03連續5個月的月交付量都超過萬輛,凸顯出這款車型極為受歡迎。

這樣的變化無疑凸顯出國內外的電車企業都在進一步向20萬以下的市場進攻,試圖透過進攻低端市場獲取更多銷量,促使電車企業如此做,在於電車市場已發生重大變化。

2024年9月份之前,電車在國內市場可謂攻勢淩厲,將燃油車壓著打,電車在新車市場的占比不斷上漲,甚至一度接近6成,然而從2024年10月份起,燃油車的反攻就開始取得成效。

從2024年11月初到2024年倒數第二周,電車在新車市場的占比逐漸從55%下降到42%;今年第三周的數據更顯示汽車銷量53.2萬輛,而電車銷量20.7萬輛,電車占比跌穿了四成到38.8%,這讓電車行業相當恐慌。

尤為讓新造車恐慌的是傳統汽車企業在電車市場的躍進,國產傳統汽車強企吉利透過多品牌進攻的方式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今年第三周銷量達到2.42萬輛,已居於電車市場第二名。

這一切都讓電車企業恐懼,畢竟汽車行業與其他行業很不一樣,這是一個極為看重規模的行業,沒有足夠的規模,汽車企業很難維持良性運轉。

汽車的制造、售後都是重資產業務,汽車企業擁有足夠的規模,才能維持這些業務的良性運作,尤其是如今傳統汽車企業和新造車的競爭已達到白熱化階段,這些弱點正逐漸為消費者所熟知。

2024年幾家新造車陷入困境,買了這些車企的消費者面臨著汽車無處維修的窘境,甚至連汽車配件都找不到,汽車也因此大幅貶值,某售價20多萬的車型因為車企陷入困境,二手車商僅願意以2萬塊收購,這讓消費者進一步排斥規模較小的車企。

據了解諸多新造車企業中,只有兩三家取得了盈利,隨著消費者開始遠離規模較小的新造車,可以預期今年將有更多新造車陷入困境。

2024年新造車中銷量最高的品牌月銷量也只有5萬輛上下,而吉利的電車銷量就已達到月銷10萬輛,規模的差距正讓新造車進一步認識到規模決定生死的時刻已經到來。

如此情況下也就不奇怪為何多家新造車企業紛紛進入20萬以下的市場了,20萬以下恰恰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價格段,誰不進入就難以擴大銷量,就難以在接下來的規模之戰中生存下來。

對於消費者來說,今年可能也是購車更實惠的一年,因為今年將有更多10多萬的燃油車和電車,汽車企業的競爭讓消費者有了跟更多實惠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