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2015年國標GB/T 31485-2015版本解釋,做氣密性的方法。
海水浸泡
電池滿充,浸入3.5%的NaCl溶液2h,溶液整體浸沒電池,觀察1h看有無起火、爆炸現象。
套用場景:車輛停在大雨中,跌落水裏,電池包周圍被水浸泡。
但2020年國標之後,對電池的海水浸泡實驗也取消了強制性要求,但據我了解,電池企業/車企基本還是會做類似的水密性實驗。畢竟出了問題,品牌還是直接受影響。
我們有時候會看到廠家的公開氣密性測試,就是廠家將整個電池包完全浸泡在鹽水裏,泡了一段時間後,整個電池包還可以照常使用。
也有廠家做公開的實驗電池包通電後,浸泡在一米水深的魚缸內,超過40分鐘後拿起,重新測試後沒有異常,動力電池可以正常使用。
除開海水浸泡外,有的電池企業還會做高溫高壓噴水的 IPX9實驗 。(水溫85攝氏度,等同100個大氣壓的水壓測試。)
所以,只要做好了動力電池品控管理的純電車,在水裏偶爾浸沒下,只要不底盤泡在水裏長時間不挪車,基本不會出什麽問題。即便有漏電,BMS也會第一時間檢測並進行瞬間斷電。
實際,純電車只要品質過關,因為沒有進/排氣管道,其涉水能力比燃油車要強太多了,普通乘用車如果不做專門設計,涉水深度極限只有15-20cm。而純電車的涉水深度一般能達到50cm往上,甚至可以達到70cm。
但這並不代表你能把純電車當船開……
因為動力電池包出廠前的多重防水測試合格,也不一定耐得住自然界的惡劣天氣和惡劣的路況。
正常情況下,你的動力電池組是可以抗一米的水深兩三個小時都沒問題的,但是如果平時有剮蹭,尖銳的石頭破壞了電池包的外殼,出現了裂縫。或者底盤密封的橡膠件長時間處於過熱過冷環境,提前出現了老化幹裂,都可能讓水/水汽進入電池包外圍。
另外日常道路上的油汙、酸性物質、腐蝕性物質長時間附著底盤的電池外殼上面,尤其有的電池包外殼距離地面過低,且防護較差。這都有可能導致長期駕駛後電池包的密封性變差,最後導致涉水的時候,水/水汽在外部水壓的壓力下進入電池箱體內部。
所以你不能指望車企的動力電池防護措施100%有效,示範的新車(廣告宣傳)長時間在水裏行駛(超過30分鐘),或者停靠在水能淹沒底盤的地方一兩個小時都沒問題。但並不代表所有的量產車型在開了幾年後還能達到這種水準。高頻震動、高濕、高熱、低溫、外界腐蝕、創傷或者有些品牌的設計缺陷,都有可能使得不經意的涉水導致電池包進水。
比如之前有則新聞,某特斯拉車主發現電池包進了水,結果特斯拉不賠付,說車主涉水超過了200mm的深度,導致電池包進了水。
所以,即便開電動車,如果不是專門設計過來保障越野涉水深度的,還是要小心為上。雖然在水裏不會熄火,但是涉水深了導致電池包損壞,廠商也是不會賠付的。
(部份圖片來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