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的是,今年挺過來了。
年初高合,年中哪咤,年尾極越,都紛紛暴雷。
特別是哪咤,那個2022 年全年累計銷量15.2萬輛,同比增長118%,造車新勢力中排名第一的靚仔,今年卻是以停產、降薪、裁員、CEO下台等負面頻頻走紅網路。
紅衣教主曾經還嘗試著憑一己之力,挽哪咤於狂瀾。
比如在直播中表示,哪咤L內飾完全不輸豪車,零重力座椅比邁巴哈的還舒服。
結果忙活一場,卻發現自己的影響力根本帶不飛哪咤。
![](https://img.jasve.com/2024-12/105f95c3a1ebb272bca66ba2dffe1ddc.webp)
2024年是中國汽車品牌進入殘酷競爭的第一年,也是這場淘汰賽的元年,現在還有誰懷疑嗎?
一年內,多家新造車公司已相繼倒下,行業洗牌正在加速進行。
很慶幸,我所在公司,因為早兩年暴露出了開發中遇到的問題,被按下來好好反思,苦練內功,終於在今年有了結果——新車上市暴紅了。
在所有的反思中,從工程師角度看,最有價值的一點是:使用者思維。
工程師非常容易陷入技術思維,閉門造車,為了技術而做技術,卻很少關心這項技術帶給使用者的價值是什麽。
比如,早兩年上市的一款車,技術是當時的頂流,800V、雷射雷達、雙腔空懸、5D音樂座艙……
但入門級車型卻配置簡陋,缺乏吸重力,很多高科技配置只有頂配車型才有,選裝配置過於繁雜,讓消費者感到價效比不高,選擇困難。
5D音樂座艙更是因為缺少片源音源,只能體驗幾個demo,卻價格昂貴,很難讓消費者掏錢買單。
而使用者感知比較強的內飾豪華感、冰箱彩電,被工程師認為『不入流技術』而沒有得到重視。
最終,這款車銷量遠遠沒有達到預期。
回到今年市場,表現最驚喜的當屬零跑,最失敗的當屬哪咤了。
11月,零跑汽車單月交付量首次突破4萬台,達到40169台,2024年1-11月,零跑汽車交付總量達到25萬輛,成為第一個提前完成全年銷量目標的新能源汽車品牌。
哪咤汽車2024 年1-1月累計銷量約為 9.4萬輛,11月國內零售銷量急劇下滑至 1500 輛,同比下滑 85.10%,環比下滑 75.00%。
被哪咤寄予厚望的GT,1-10 月累計銷量為 1045 輛 ,其中 10 月銷量僅為 1 輛。
![](https://img.jasve.com/2024-12/8450568fa03d815e5e398f280d2bc9dd.webp)
這兩家公司走向相反的兩端,為什麽呢?
很大一個原因就是使用者思維的理解和運用。
零跑屬於那種反應很機敏的隔壁家小孩。
純電有續航裏程焦慮?油箱給你安排上。
背個油箱還想天天只用電不用油?200、300純電續航給你安排上。
座位不夠多,可以不用但不能沒有?C16六座給你安排上。
配置不夠豐富?20萬以內中控大屏、8295 芯片、21 個喇叭、後排吸頂屏、座椅通風及小桌板等通通安排上。
活脫脫一個青春版的理想。
難怪網友們都忍不住說:別人可以不感謝理想,你必須感謝。
![](https://img.jasve.com/2024-12/87959334df08fe92fc7cb13b82a74467.webp)
而哪咤的操作,堪稱反面的典型。
在以SUV、大空間、增程、彩電沙發為主旋律的用車需求大背景下,哪咤居然出了一款雙門四座硬頂跑車哪咤GT。
價格18.88萬-22.68萬,與早期靠低價策略開啟市場,哪咤 U 和哪咤 V 價效比之王的路線背道而馳。
雖然零跑也是靠價效比起家的,但人家往上走還是沒有脫離價效比三個字啊。
此外,GT跑車本身屬於小眾市場,需求相對有限,其所處的價格區間內,市場上有小米 SU7、極氪 007、智己 L6 等眾多競爭力較強的車型可供選擇,誰會選哪咤呢?
更何況,單馬達版本 0-100km/h 加速需要 6.7 秒,動力效能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不夠亮眼。
要空間沒有空間,要配置沒有配置,要效能沒有效能,要價格沒有價格,整個不倫不類。
這種產品,賣給誰?
視線拉回來,作為一名汽車工程師,在深切體會了使用者需求的重要性,2025年必將沿著這條道繼續走下去。
科技以人為本,這句話精辟,到位!
一切技術以使用者需求為導向,深入了解使用者在不同場景下對汽車的不同需求。
![](https://img.jasve.com/2024-12/636b2e40dda15c12aefd71407f959271.webp)
例如,針對一款作為年輕人的運動轎跑,增加模擬聲浪呼聲比較高,安排上車。
例如,城市智駕功能,開啟限制條件多,影響使用者體驗,OTA安排上,大幅放寬智駕開啟條件,如支持 0 速啟動、原地啟動,等待紅綠燈、變道啟動、改路線不斷點、改目的地不降級等。
總結起來就是:任何新技術,都不要試圖教育使用者,一定要想辦法滿足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