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話說奇瑞到底怎麽樣?

2022-06-28汽車

2022年12月,我買了一台國產的奇瑞瑞虎8Pro 2.0T風暴四驅版。當時買它主要出於以下兩個目的:
1.想試一下國產車效能和品質到底怎麽樣。
2.想試一下四驅SUV能不能覆蓋我的大部份使用環境。

到現在這台瑞虎8Pro已經開滿一年了,這一年初哥天南海北跑了半個中國,總計行駛了67587公裏。各種極端路況都體驗過了,到了做一個全面總結的時候。也正好借此機會,讓大家感受一下國產SUV究竟發展到了怎樣的程度(左前胎漏氣了,換了備胎,所以有報警)。

一、選擇

熟悉初哥的朋友都知道初哥之前開廢了兩台吉姆尼,是不折不扣的重度越野愛好者。我又喜歡走長途,但在30w公裏+ 的行駛裏程中,開吉姆尼跑長途實在要命,特別是如果經常往新疆西藏跑,長途開下來吉姆尼1.3羸弱的動力能把腿開到斷。

所以當時我決定選一台國產的四驅SUV來體驗一把。很多人問初哥為什麽沒有選國產越野,原因有三:
1) 國產越野這個預算選擇有限。坦克300的話超了,BJ40在選擇範圍內,但和吉姆尼相比改變不多,越野透過能力還沒有吉姆尼好。
2) 純越野油耗高,而SUV油耗低,對於經常跑長途的初哥來說一年能省下不少錢。
3) 也是最重要的,從長期越野的經驗來說,我覺得四驅SUV對於我的使用需求來說,基本上98%的路況都是沒問題的。

舒適性、動力和燃油經濟性均衡下來,讓我覺得選擇國產四驅SUV沒問題,也正好借此機會可以嘗試一下1)對國產車的看法 2)對我這種需求四驅SUV會不會存在不足。

因為預算有限,所以選擇在15w~20w這個級別的四驅SUV,當時主要看了幾款國產競品,最後選擇了的這台奇瑞瑞虎8Pro風暴四驅。原因有三:
1) 四驅價格夠便宜
2) 2.0T發動機動力夠好
3) 初哥是安徽人支持安徽制造

二、旅程

買下瑞虎8Pro後,2023年1月份過年,我就開始了這台瑞虎8Pro的長測之旅。

1.海南

第一個目的地是海南,在海南文昌的沙灘上和遠道而來的朋友撒歡時,就遇到了第一次陷車。

這次陷車一點也不冤,因為同去的另外兩台車,帶低速四驅的爆改牧馬人還有五十鈴的D-MAX皮卡也同樣陷住了。最後還是靠牧馬人上的絞盤,連拉帶拽先把D-MAX脫離了困境,然後再把牧馬人和瑞虎8Pro給拽了出來。

當時三台車進沙之前都把胎壓放到了1.1bar左右,在這種情況下靠自身動力脫困都比較艱難。在頻繁給大腳油脫困的情況下,瑞虎8Pro和D-MAX的變速箱都給出了過熱報警。這也是我第一次把瑞虎8Pro的變速箱給開出過熱報警。

不同的是瑞虎8Pro的變速箱過熱報警後,表現在行駛上是還能動,但動力輸出受限;而D-MAX的愛信6AT直接鎖檔不能動了。當時瑞虎8Pro放著涼了3分鐘,警報就解除了;而D-MAX則是涼了將近20分鐘,動力輸出才恢復。

經此一陷,我對瑞虎8Pro 2.0T的這台上汽代工的7速雙離合開始有了初步的認識。在這樣高強度的越野脫困時,雙離合確實容易過熱,但相比D-MAX的那台愛信6AT,卻又表現更好。

這種極限的測試,讓我對今後進藏的穿越旅程有了一定信心。因為之前沒有開過濕式雙離合變速箱的車,更別談拿濕式雙離合去越野,再加上網上傳言濕式雙離合不合適越野,都讓我對濕式雙離合的可靠性、穩定性充滿了疑慮。

但是在這種自己熟悉的高強度越野工況下跑了一次、經歷了一次變速箱過熱,再加上和擁有低速四驅、愛信6AT的D-MAX對比一次,疑慮就消除了不少。

海南過完年後,又往廣西、雲貴、四川跑了一大圈,回到合肥時已經13000公裏。這一趟除了在海南沙灘和土路跑了跑越野,基本都是公路行駛,算是對瑞虎8Pro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

2.第一次進藏

接下來就迎來了三月份第一次進藏。進藏前在合肥換了建大KR608的235/55R19的AT胎,比原車的馬牌UC6的235/50R19的靜音公路胎大一圈,但還好不蹭輪眉。

這套胎綜合下來百公裏油耗比原車胎高1L~1.5L左右,噪音特別大,跑80km/h的時速幾乎比原車胎跑120km/h的噪音都要大,而且在濕滑的鋪裝路上抓地力沒原胎好、容易打滑。優點就是在非鋪裝路的越野土路、泥路的抓地力更好、更不容易打滑,而且由於胎壁厚的緣故,更加耐操、更不容易漏氣爆胎。

這趟進藏從合肥出發,第一站就去了當時在湖南常德石門縣的網紅新成佛坡。成佛坡有三個,一個是2022年最老的那個成佛坡,第二個就是我當時挑戰的新成佛坡,又叫打鼓嶺四驅坡。後來到2023年年中王成佛又去長沙附近搞了一個最新的第三代成佛坡。

這三個坡中最難的,就是我挑戰的第二個成佛坡。這個坡由兩個坡度很大帶拐彎和交叉軸的坡組成,對車的動力、透過性、司機的技巧和膽量都是很大的考驗。

這也造成了這個坡執行了不到半年,就廢棄了:太難上了。目前純油的城市SUV,只有之前一台3.0T的保時捷卡宴,還有我這台瑞虎8Pro 2.0T上去過。如果算上混動的城市SUV,也只有擁有大扭矩電機的比亞迪唐爬上去過。其它能爬上這坡的,都是帶有低速四驅(4L)扭矩放大模式的越野車。

也正是因為這次挑戰成佛坡成功,給我吸引了一大幫奇瑞的粉絲,關註我之後的進藏行程。

大概是老天要考驗我,這次進藏旅程中就充滿了各種曲折。

進藏走的是最爛的一條路線:丙察左——從雲南的丙中洛經西藏的察瓦龍鄉最後到達左貢縣。

到察瓦龍鄉後,先去梅裏雪山的後山甲應村轉一圈。去甲應村的路都是土路,要翻越一座海拔4500m的高山,當天還下著大雪,我和一台普拉多、一台坦途組成了車隊向甲應村前進。

在去甲應村的路上有一段泥巴路,原先要跟著我們的四驅奔馳GLC300死活打滑過不去,GLC300上的一對小情侶沒辦法只有坐上我的瑞虎8 Pro才完成了去甲應村的心願。

最驚險的是在從甲應村翻回來的路上,正好趕上了山上下雪。在從山頂往回返時遇到幾個大坡度的胳膊肘彎,車身比較重的普拉多和坦途都打滑的厲害,不得已只有用鍬一點點挖土墊在雪上(鍬還是我帶的)、一點點往下慢慢出溜艱難地下山。

在這種情況下,只能一點點慢慢下。等普拉多和坦途過了這個彎,天已經黑了,山上還在飄著大雪,而瑞虎8 Pro也是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跟著兩台硬派越野走完了返回察瓦龍鄉的路程。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察瓦龍鄉,和帶隊的普拉多哥們聊起來,他坦言重新整理了對瑞虎8Pro這台國產城市四驅SUV的認識。而經此一役,我對瑞虎8Pro的信心也開始建立了起來。

第二天從丙察左線前往左貢,早上10點出頭我才出發,前面已經有一大群越野車早早出發了。丙察左線比著名的丙察察還要險,全程炮彈坑土路,很多路段還是險峻的臨崖路段,海拔也是從察瓦龍鄉的2200公尺到了左貢縣邦達鎮的4000公尺。

在如此險峻的路況下,我開著瑞虎8Pro一路超車,下午四點多超出前面的所有早出發車隊,第一個到達了318國道上。

這裏提到我在爛路上跑得快,並不是因為覺得自己車技好而洋洋自得。而是因為在同樣的爛路下,速度越快、車輛零部件受到的沖擊越大,越能體現出一台車的品質和可靠性;同樣的,在爛路上能速度越快,車輛的操控性自然也就越好。

在海拔4000公尺的高原上,瑞虎8Pro的這台2.0T的發動機動力擁有出色的表現。無論是在丙察左這樣的險峻道路,還是318國道海拔4500公尺以上的上坡,最大的樂趣就是看著其它車慢悠悠的爬坡,而我只要輕給油門,瑞虎8Pro就能很從容的完成超車。我覺得,無論讓我用多少的溢美之詞形容這台奇瑞的2.0T發動機都不為過。

之後就是一路318國道到達拉薩,春天拉薩河谷地的風景讓人一路流連忘返。在拉薩進行了檢修,一路過來雖然在新成佛坡、甲應村都開的比較狠、托底了好幾次,再加上丙察左線遇坑遇坎不減速一路狂奔,除了在新成佛坡有點外觀損傷,底盤和車身竟然都沒啥問題。

在拉薩休整了兩天,準備穿麥地卡濕地去比如縣、然後走川藏中線回。沒想到在麥地卡濕地裏遇到最大的考驗,因為遇到了暴風雪。

麥地卡濕地是一條滿是炮彈坑搓板路的越野穿越路線,穿越路段長120公裏,全程平均海拔5000公尺,對車輛來說是嚴峻的考驗。

在進入麥地卡濕地之前天上就飄起了小雪,但一路開起來覺得沒什麽問題。穿越到三分之一時,降雪陡然增大,於是有了第一次陷車。陷車後在雪地裏來回大腳油門脫困,結果沒一會水箱就高溫了。

有很多朋友看到水箱高溫,就覺得是不是車可靠不行了,但事實並不如此。

因為在雪地裏來回大腳油脫困,已經和沙地裏情況類似,屬於極限越野的範疇。再加上麥地卡濕地平均海拔5000公尺以上,而散熱水的灌裝是在平原進行,密閉的散熱水管路上高原後氣壓已經比正常要高出許多、在管路裏形成了氣阻(因高溫高壓產生的瓦斯堵塞了散熱水管路)造成散熱水無法流動。我在這裏犯了一個錯誤,就是沒有在高原高強度越野前,先冷車開啟散熱管路蓋進行放氣。如果上高原後放過氣,大機率不會有這次水箱開鍋。

此時外邊的溫度是-5℃,我開啟機蓋冷車20分鐘後覺得散熱管路應該冷卻得差不多了。就心急地開啟散熱水箱蓋,沒想到滾燙的散熱水在管路高壓的作用下立即沖開水箱蓋噴湧而出,幸虧我反應快才沒有被嚴重燙傷。

幸虧車上備了比較多的礦泉水,等散熱水噴完了加了七八瓶礦泉水繼續前進。開啟水箱蓋、排除了散熱水管路裏的氣阻後,之後再也沒有遇到過水箱開鍋了。

繼續往前走了不到一公裏,發現積雪太深又陷車了。之後用鐵鍬挖了好半天、不斷大腳油左沖右突、加上我和同行的李峰郁使出吃奶的力氣推車,再逃出了這塊陷車區域。

在頻繁的雪地大腳油脫困過程中,又遇到了變速箱過熱的警報。這也是第二次遇到變速箱過熱警報,上一次就是在文昌的沙灘上陷車來回大腳油脫困時。這兩次變速箱過熱警報,也是我遇到的唯二兩次的變速箱過熱的情況,兩次都是超出了這台車的設計使用範圍、屬於極限越野工況才會發生的。

第二次陷車脫困後,當即決定不能再往前走了,立即原路折返。在茫茫的大雪中返回麥地卡鄉、再順著S305省道往那曲方向前進。

由於雪太大,必須得立即穿回去所以開得比較快,不知道在哪兒是磕到了輪轂,直接把右後輪轂幹裂了一條縫,輪胎開始慢撒氣。好在堅持跑到了那曲找到了補胎店,才發現是輪轂壞了,幸好臨走前準備了支18寸的帶原車輪轂的備胎,換上後才沒有耽誤後來的行程。

當晚開到了317國道上的索縣。回程的路上又路過了著名的孜珠寺,在這裏給瑞虎8Pro留下了它最威猛、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張照片。

之後就是一路國道回到了合肥。去安徽瑞正4S店做檢查,底盤上剮蹭的痕跡觸目驚心,臨走前換裝的錳鋼發動機下護板已經癟了,右前輪在顛簸路段有個噔噔噔的響聲,前後側圍擦傷不少。

最後換了一塊發動機下護板,更換了右前輪下支臂的小吊桿,外觀件也做了修復,就沒有其它問題了。對於我這種拿城市SUV當硬派越野車使的開車強度來說,只更換了一根下支臂小吊桿,是完全出乎我意料的。

因為之前開吉姆尼進藏的旅程中,回來總是要大修一番,輪轂軸承、各種油封、橡膠襯套總是要壞那麽幾個,特別是羊角油封,基本每次進藏高強度駕駛後必壞。

我當時也做好了要換瑞虎8Pro油封的準備,畢竟一路上的坑坑坎坎我都是一點不愛惜車、給油加速過的,沒想到底盤基本沒啥問題,實在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這次進藏後我發了一系列視訊,奇瑞也邀請了我參加了4月份的上海車展、為奇瑞月台當誌願者。因為這一趟的進藏體驗我對瑞虎8Pro有了很深刻的認識,我也覺得這是一台非常不錯的車,於是接受了奇瑞的邀請、參加了上海車展為奇瑞月台。

3.第二次進藏

到了6月份,我又開始蠢蠢欲動了。這次進藏準備走新疆進藏,走新開的穿越羌塘無人區的G216、還是走比較成熟的G219當時還沒想好,反正是先幹到新疆和田再說。

6月中旬從合肥出發,沿河西走廊到達敦煌後沿G30連霍高速進入新疆,一路路況都很好覺得沒啥意思。直到要走精伊牧道的穿越路翻越天山到達伊寧。

精伊牧道又稱碎葉道,是西漢下嫁烏孫和親的解憂公主翻越天山的通道,路上炮彈坑不少。一路上遇到不少穿越的越野車隊,一路托底超車。還沒穿出去,就聽見底盤下發出噔噔噔的異響。

到了伊寧後去4S店,發現把排氣管中段磕癟了、排氣管直接貼到了底盤上,才發出了如此的異響。在4S店用撬棍臨時把排氣管往下別了別,終於異響沒有了。

之後走獨庫公路去南疆喀什,到了喀什後發現前面剎車異響,去4S店檢查,發現是前剎車片已經磨得差不多了。這時瑞虎8Pro已經開了44000公裏,4S店的小夥直說我開車太狠了,一般瑞虎8的前剎車片跑7萬~8萬公裏才換,我的5萬公裏還沒到就磨成了這樣。

到了和田後小夥伴走了,我又恢復了單人單車,一不做二不休在民豐縣的加油站買了三個油桶加滿了,走G216穿越500公裏羌塘無人區去西藏。

雖然G216國道一路上都是比較好的柏油路,但當時新疆和西藏交界的那段在修路封路,必須得下道繞行。下道的地方海拔接近5000公尺,邊上是一個大坡和爛泥路,非四驅車基本就是打滑很難透過。

特別是最後上路基的那個小坡,如果是兩驅、或者四驅動力不夠,基本就是上不去。從照片上看著這個坡不大,但因為下面基本都是爛泥比較滑,而且最低點是在V型溝的最底部沒辦法沖,否則很容易把前後包圍磕壞。只有慢慢下到V溝的最底部,再憑借動力克服打滑爬上去。而且這裏是海拔5000公尺的高原,車的動力特別在起步渦輪還沒介入時會有一定的衰減,我能爬上這個坡都感覺有點吃力。

後來好在有驚無險上來了,繼續走柏油路往前前進。這時雖然天還沒黑,但已經接近夜裏十點了,開到前方不遠的黑石北湖,從路邊的陡坡下到了湖邊的戈壁灘上,在車裏露營一宿。從1300公尺海拔的民豐一天內上到5100公尺海拔的黑石北湖,然後在封閉的車裏露營,一宿都沒睡好。

早上醒來還好只有點輕微的高反,頭有點暈乎乎的感覺,但不是很厲害。在黑石北湖邊看到了壯美的日出。

其實我在這裏擔心的並不是高反,而是擔心回到路基上會不會有問題、瑞虎8Pro的四驅和動力能不能爬上路基邊的陡坡。上路基的陡坡有接近2公尺高,是由兩個坡組成的:第一個坡滿是尖利的碎石,第二坡是一個坡度更大的護坡。

在這裏第一個坡不能沖,否則底盤和輪胎很容易被碎石刮壞,只有慢慢過了第一個坡、然後再發力才能沖上路基,但凡動力有一點不夠、或者限滑能力不行,都很難上去。

其實我在這裏擔心的並不是高反,而是擔心回到路基上會不會有問題、瑞虎8Pro的四驅和動力能不能爬上路基邊的陡坡。上路基的陡坡有接近2公尺高,是由兩個坡組成的:第一個坡滿是尖利的碎石,第二坡是一個坡度更大的護坡。

在這裏第一個坡不能沖,否則底盤和輪胎很容易被碎石刮壞,只有慢慢過了第一個坡、然後再發力才能沖上路基,但凡動力有一點不夠、或者限滑能力不行,都很難上去。

在改則住了一宿,沿著阿裏大北線往東向那曲方向前進。一路上路況很好景色也很不錯,過了尼/瑪縣後遇到了修路單邊放行,前面的車堵了一長排。這時看衛星圖,邊上有一條穿越的土路,仗著四驅和AT胎選擇下道繞行。在一望無際的高原土路上飛馳的感覺真好,終於繞過了堵車路段。

由於先前對瑞虎8Pro 2.0T的動力和四驅能力有了深刻的體驗,後面就多了很多這種下路基的浪的情況,上路基就和玩兒似的,根本不用擔心下去了上不來。

到了那曲後,有兩種選擇。一種是走G109國道直接去拉薩,還有一種選擇就是G317到比如縣,然後走3月份沒有穿越成功的麥地卡濕地穿越路線到拉薩。果斷選擇了後一條,哪裏跌倒就在哪裏爬起來。

進入麥地卡濕地前一天比如縣下了暴雨,穿越路線剛進入就發現不少塌方和成片的泥水路段。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

從比如縣的4000公尺海拔上了麥地卡濕地5100公尺的海拔後,倒沒有多少雨水了,只是一路上都是炮彈坑搓板路,絲毫不慣著,一路上以50km/h~60km/h的速度進行穿越。

11:30從良曲鄉進入穿越路段,15:34就走完了這120公裏的穿越路段來到了麥地卡鄉,之後就上水泥鋪裝路了。出麥地卡鄉時在一個橋頭有一條溝沒看見,狠狠地墩了一下。

本以為沒事,因為一路都是在炮彈坑這麽墩過來的,當時也沒在意。沒想到過了不到20公裏,機油報警燈亮了,提示機油液位低。停車趴車底一看,油底殼給幹漏了,機油撒了一地。

這下完球了,立即保保險找拖車。第一天下午四點半保的保險,拖車第二天早上六點半才到。由於機油漏光了沒法打著車取暖,硬是在海拔4700公尺、-4℃的野外披著一層薄毯子凍了一宿。

第二天早上6:30拖車姍姍來遲,下午14:30才把我拖回到了拉薩。直接去拉薩的4S店檢查,發現罪魁禍首是一塊卡在了底盤護板和油底殼之間的石頭,這塊石頭不僅把機油濾芯磕了一個洞、造成了機油快速漏光,也把油底殼給磕壞了,在慢慢滲油。

幸好拉薩的4S店還有一塊油底殼的備件,兩天時間幫我換好了油底殼。這趟走得實在有些累,在拉薩休整了三天,就從G318國道去了成都,然後走高速直接回了合肥。

這趟下來,除了油底殼和排氣管被磕壞了,就是左前輪的軸承出現了異響,更換後異響消除。在路上換了兩塊發動機下護板(新疆喀什一次、拉薩一次),左前輪軸承在拉薩換的。

回到合肥後發現除了排氣管中後段被磕壞了外,油箱也被托底磕變形了,可見這一路上開的有多狠,最後全給換了。

這趟回到合肥,這台瑞虎8Pro已經跑了51000多公裏。到那時為止,底盤件除了磕壞了一個油底殼、排氣管中後段、油箱、油箱隔熱瓦、以及前後包圍的外觀件外,跑壞的只換了兩個件:第一趟進藏回來後換的左前輪下擺臂上的小吊桿,還有就是第二趟進藏在拉薩換的左前輪軸承。

之後我又在8月份跑回了一趟海南、然後去雲南兜了一大圈回到了合肥。11月份又去了一趟內蒙鄂爾多斯,然後又經北京去了趟威海,最終回到了合肥,裏程數也定格在了67587公裏。

在去內蒙的路上,途經太原時發現後剎車異響,去太原的4S店一查,發現後剎車片也給磨禿嚕皮了。

剩下的就是60000公裏時換了變速箱油,64000公裏時在太原換了火花塞。車過了55000公裏後,感覺急加速時動力打滑,當時懷疑是變速箱摩擦片有點換擋打滑,以為是雙離合變速箱被我造得太狠了、是不是摩擦片快要不行了。

後來到了太原4S店,換剎車片時閑來無事看到邊上的瑞虎8的保養列表,上面寫著30000公裏就該換火花塞,我跑到了64000公裏才註意到這事。於是換完後剎車片就順手換了一下火花塞。

拆下來的火花塞很漂亮,基本沒有積碳,修理小哥直呼這是他看過換下來燃燒情況最理想的狀況,但是電極頭的間隙已經明顯很大了。

換完火花塞後,急加速動力打滑的情況竟然消失了。我原來一直以為是變速箱的原因,沒想到是火花塞超出了一倍使用裏程造成的。

三、結論

所以,總結一下,到現在更換的零部件為:

常規更換:
44000公裏,前剎車片x2(正常更換裏程為7萬公裏左右)
60000公裏,變速箱油x1(正常更換裏程為6萬公裏)
64000公裏,後剎車片x2(正常更換裏程為10萬公裏左右)
64000公裏,火花塞x4(正常更換裏程為3萬公裏左右)

磕碰損壞更換:
前後包圍等若幹
排氣管中後段x1
油底殼x1
油箱及隔熱瓦x1
發動機下護板x4
質保索賠更換:
右前輪下擺臂小吊桿x1
左前輪軸承x1

對於我這樣的暴力開車風格,只有兩個小零件出現了問題需要質保更換,我覺得瑞虎8Pro 2.0T的品質實在是沒話說。

有很多人問我,你老是這麽吹瑞虎8Pro,難道它沒有什麽缺點麽?

當然有。比如跑到120km/h靜音性不夠好,比如HUD擡頭顯示資訊比較簡單,比如L2級的自動駕駛在高速行駛時車道保持容易脫離釘選,這些都是缺點。

但問題是,在17萬級別的價位,你還能指望它的這些功能和25萬以上級別的車去比麽?至少在20萬級別的價位,瑞虎8Pro 2.0T風暴四驅版可以說是一個價效比極高的存在。脫離了價格去談優缺點,基本都是在耍流氓。

67000公裏狠狠跑下來,我明白了我們的國產車品質和效能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單就瑞虎8Pro 2.0T這套動力總成,讓我在新疆西藏雲貴川的山區中可以上坡輕松超車;而它的這套四驅系統也讓我屢屢可以挑戰比較嚴酷的用車環境。這些,對我來說已經足夠了。

最後說一下油耗。大家要知道我的平均油耗都是在換裝了AT胎、大腳油門大腳剎車、包含了很多越野穿越路線的情況下測得的。

奇瑞的APP顯示的67000公裏的平均油耗是正好10個油,有很多朋友可能會問這是不是快樂表啊?

那這時就要給大家放我自己用小熊油耗每次加油記錄測得的數據了(小熊油耗之所以裏程顯示只有61344公裏,是因為直到第一次保養,之前的油耗我是沒有計的)。小熊油耗的數據算下來是10.07個油,和奇瑞APP的數據基本一致。大家覺得這個油耗怎麽樣呢。(17.62L的最高油耗,就是去第一次進藏冒雪去甲應村那次開出來的;而6.56L的最低油耗,是穿越G216國道羌塘無人區時勻速80km/h定速巡航開出來的,這個油耗還包含了從海拔1300公尺爬升到海拔5100的長上坡路段。)

在本文開頭提的那幾個問題,現在我已經有了比較真切的答案。

第一就是我們的國產車,無論是品質還是效能,可以說是越來越好了,而且價效比也是相當無敵的存在。

第二就是就我的用車需求,城市四驅SUV基本能夠滿足我的絕大部份需求,而且舒適性和經濟性比硬派越野都要好。

相信我們的國產車會越來越好,我也希望能把更多更全面的國產車使用體驗帶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