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我還是挺適合回答的,畢竟因為工作原因也接觸了不少車企,也開過幾乎所有品牌的車。我就來說說幾個打動我的品牌吧,有些是我已經買了的,有些則是在以消費者身份接觸下來發現還不錯覺得挺喜歡的。
保時捷
我喜歡保時捷是因為它的選裝,當然討厭也是因為選裝。
討厭當然是因為什麽選裝都比較貴,感覺沒選什麽就已經十多萬了。但是沒辦法,選裝功能可以更好的選擇出自己符合自己審美的車,畢竟一千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保時捷光是外觀顏色就有十多種可選,輪轂樣式、內飾顏色也是如此。其余還包括各種外觀及內飾的細節選裝,自己DIY出來的車才是自己最喜歡的不是嗎。
像現在99%的汽車品牌,都按型號區分了配置,都是越貴的車型配置越豐富。但其實頂配上的很多配置我都不想要,也用不到,就等於為了自己喜歡的配置多花了一些不必要的冤枉錢。比如說大輪轂基本只在相對高配的車上見到,你想後期自己改也不是不行但是年審的時候還得換回來;又比如說我比較喜歡座椅通風,這在C級、D級行政車上也只有中高配才有。但是像自動泊車、感應後備箱這些雞肋配置又一點不想要,卻又不得不繫結一起買單。
但是保時捷自己選裝的話就不一樣了,很多外觀件你選裝的話,等上牌後就是合法的原廠改裝。包括更大的輪轂、尾翼、空氣套件等等。
另外,內飾的話也可以直接選裝自己常用的配置,避免花冤枉錢買到自己不喜歡的功能。另外內飾的材質、以及部份細節的顏色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配。
如果BBA等一些品牌也有豐富選裝系統的話,應該消費者會買起來更開心吧。雖然會影響到一些產能,但以保時捷名列前茅的利潤率來看,這麽做也並不是壞處。
吉利
我對吉利的車第一次有好感,是在2015年實習時候坐上同事的吉利博瑞。當時那台車真的極大的改變了我對國產車的認知,至少是在外觀和內飾這些看得見的層面。
要知道在這之前,國產車都處在擺爛狀態,不論是設計還是機械素質,都非常的差,甚至稱之為工業垃圾也不是很過分。但是在2015年吉利博瑞上市之後,我看到了國產車的希望。因為它的外觀和內飾設計,在當時的國產車中算是巨大的飛躍了。畢竟在當時,國產車舍得在設計上面花本錢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你要是連這都做不到還去指望你做好三大件?也正是從這之後,越來越多的國產車開始加入到好好造車的行列,甚至不惜重金去請國外知名的設計師。內卷越嚴重,對消費者來說就越好。
而在之後的2021年,我再一次開到了吉利的車,在我看來也非常能打,就是吉利星瑞。我當時還專門寫了一個回答,在知乎上有2600個點贊,可以說在汽車體驗類目中點贊數非常高的了,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移步如何理解吉利星瑞被稱為「中國家轎顛覆者」的說法?-Forza Horizon的回答。
這台車也是讓我看到吉利好好做車的誠意,11萬起步的車,標配2.0T發動機、無鑰匙進入、後雷達、主駕電動調節等,高配還有拉滿的駕駛輔助功能、360度全景影像、座椅加熱通風、氛圍燈諸多同價位比較少見的功能。給我的感覺就是讓很多預算不多的消費者,也能體驗到在更高級別車上才有的功能,就讓我個人非常的有好感。
林肯
對這個品牌的好感源於當地4s店的服務,當時是陪朋友去買車的。才停好車,就看到已經有前台人員出門站定迎接。而分配給我們的銷售,對於自身品牌的定位也非常明確,不貶低任何一個競爭對手。當時去看的是林肯Z,銷售小哥非常明確且直白的說出了林肯Z跟豪華品牌的優勢跟缺點,大致就是林肯品牌確實不如BBA,但是配置和實用性方面還是很不錯的。這種很直白坦誠,不吹不黑的對話,讓一起去的妹子都覺得真不錯,我這種看慣了銷售看人下菜的就更這麽覺得了。
不過林肯Z這麽一個挺不錯配置也很高的車,至今銷量也就在1000-2000徘徊,沒太想明白為啥。反正要是我的話,30萬不到就能買個配置拉滿的車,會覺得比買BBA同級別的最低配要值當。
沃爾沃
沃爾沃的安全是大家都知道的,而這也確實不是說說而已。能堅持把這個點做好,我個人認為還是很不容易的。早點1958年就發明出現在還在用的三點式安全帶並開放專利,在之後還支持開發了後向式兒童安全座椅等等。
現在的沃爾沃在碰撞方面的成績依舊很好,使用了更安全的籠式車身,並大量使用剛性很強的硼鋼作為材料。不論中保研的測試還是美國IIHS這些比較權威的機構,碰撞成績均是優秀。大家所熟知的應該就是沃爾沃的棄輪保車了吧,在25%偏置碰撞測試中透過丟掉前輪來卸力,保證駕駛員的腿部空間不被入侵,方便逃生。
而且還在主動駕駛輔助配置上,全系拉滿,即使是最入門車型的最低配。從這就能看出沃爾沃在安全性方面是一視同仁的,像同價位的競爭對手一般至少得中高配才會有這些配置。
再一個就是沃爾沃在內飾空氣品質上相對於其他汽車品牌也更下功夫,畢竟車裏也會有孩子或孕婦等身體比較弱的人群長期乘坐,如果空氣品質不好多少都會有影響的。而沃爾沃內飾的材料是使用經常層層篩選的環保材料,同時還有主動監測並換氣系統,更可怕的是居然有專門的鼻子小組,專門雇人去抽檢聞車內的氣味。反正就是在交付前和交付後都盡可能的保證車內的空氣品質,避免讓駕乘人員去聞到有毒瓦斯。
就是這種在一些看不到的地方都下功夫,保證車內人員健康安全的品牌,我個人也是很有好感的。
路特斯
喜歡這個品牌單純的就是因為它把純粹和輕量化做的比較極致,而且路特斯在路上看到實車真的挺唬人的,不認識的會很輕易認為是超跑。
作為小眾跑車品牌,它出現的意義就是讓人開起來更快樂的,而提升操控的方法之一就是車小車輕。從車長3785mm,重量只有870kg的Elise、到車長4385mm,重量1368kg的Evora GT410、再到現在車長4412,重量1405kg的Emira,雖然為了妥協把內飾從毛坯變成了精裝,重量也近乎翻倍,但這並不妨礙它依舊是一款很好玩操控很優秀的跑車。
特斯拉
其實我個人對這個品牌最初很喜歡的,雖然現在持保留態度,但是依舊很認可特斯拉。
我認可的原因之一,是確實把輔助駕駛功能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雖然我個人覺得這個功能在國內這種車多的狀態下沒什麽卵用,但這畢竟是擁有更高階自動駕駛的必經之路。這方面的發展也不可能一步登天,所以特斯拉還是有很大貢獻的。
認可原因之二,就是由於擁有較高的利潤率,使得指導價不斷的下降,這個的最終受益者必然還是消費者。而它的出現,讓競爭對手們也盡可能的壓低車價來競爭。我敢說,如果沒有特斯拉的話,國內現在20來萬的電動車,至少得賣到30萬+。即使現在,特斯拉依舊有行業最高的利潤率,如果它再降個一兩次,即使我不喜歡這個品牌我也會買一台Model 3p來代步了,畢竟在低價面前只有「真香」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