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是覺得這件事情上馬斯克就是被美國制造給坑了。
技術上前排各位老師已經講過了,純視覺方案基於深度學習和海量數據,的確能達到相當高的上限水平。但是網路攝影機在深度資訊上天然比雷射雷達有效能差距。 在現在深度學習驅動的模式下,數據融合的技術難度也大大下降;純視覺為主+雷射雷達補充,從實測效果上確實更好,而且就現在智駕的技術水平,多一點傳感器冗余總歸是好事。 那麽為什麽馬斯克還是堅持純視覺路線呢?我覺得可以從特斯拉做智駕開始說起。
特斯拉做HW1.0是2014年,那時候雷射雷達行業是什麽狀態呢? 禾賽科技和速騰聚創2014年才成立,圖達通成立還要到2年以後。 行業內的主流供應商還是美國、德國的一些公司(比如大名鼎鼎的Velodyne、lbeo),他們的機械式雷射雷達價格基本都在幾萬美金級別——零部件降價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生產沒有自動化,還處於大量采用手工的狀態。
對馬斯克來說,他造車是要做大規模量產的規模化工業品,而不是幾十萬美金一台的豪車,是決計不可能接受采用幾萬美金的智慧駕駛套件的。 因此,從一開始,馬斯克在自動駕駛上就沒有選擇雷射雷達,而是以視覺為基礎來構建自己的感知系統。至於你說第一性原理有沒有在這裏面發揮作用,我覺得有,但完全靠這個似乎又有點太神棍馬斯克了。
但是,就像giga Shanghai爆發出的巨大產能和效率救了特斯拉的交付危機一樣,Made-in-China的雷射雷達也顛覆了這個行業。 現在是2024年,行業內車規級雷射雷達做到什麽價格了呢? 答案是3000多塊,未來甚至要卷到2000元以下。
幾萬美金的零部件,特斯拉肯定不會用, 甚至我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主流價位乘用車會用這種價格的額零部件; 但是三四千的雷射雷達,用在20萬以上的車上就沒有太大壓力了。所以我們會看到,雷射雷達在國內逐漸白菜化,基本到了20萬以上車型可以大量搭載的地步。
但是對特斯拉來說,純視覺的技術積累超過10年,積累了大量數據而且有了數據閉環,FSD V12也達到了相當牛逼的程度—— 說騎虎難下可以,說大力出奇跡也可以,無論從技術路線切換的成本,還是從技術本身水平給的底氣上看,馬斯克目前也確實可以給純視覺來站個台。
不過對於中國公司,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本來大家高階智駕發力也就是在特斯拉搞出來BEV以後,歷史包袱不多(L4的公司早就在用雷射雷達了),雷射雷達的成本逐年下降,上車實測效果很好,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