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子太快容易扯到蛋。
如我在其他回復中說的,比亞迪這幾年增速太快,人員配置,管理風格都沒及時轉變。然後由於增速太快,現在比亞迪高管集體有點飄了,比如前幾天的「降本10%信件」,比亞迪的信件裏面充滿了高高在上。
我建議比亞迪還是要穩紮穩打一下,明年目標定在500萬台,主要精力集中在內部整頓,否則,不是我烏鴉嘴,早晚要出品質事件。
==================
極端思想的人好多啊。
多說幾句吧。
主機廠要想把產品做好,關鍵在於供應商是真心實意和你站一起的。
有很多人會以為「有合約按合約執行就好了」,其實只憑合約是沒有用的。
舉個我之前遇到的例子。
我上家公司和C廠合作,負責C廠的智慧座艙方案,在開發過程中我們發現C廠的中控台有塊裝飾板角度不對,在一些條件下會導致DMS相機過曝。
如果上家公司選擇告訴C廠,那有兩種可能:
1.C廠找中控台供應商修改開模。因為這個模具已經驗簽過了,所以開模費大機率C廠要出。
2.我們公司修改DMS模組演算法+重新做ISP Tuning/修改相機鏡頭材質。
也就是說我們有一定機率要多出額外開發費甚至是bom來搞這個問題。
但如果我上家公司選擇隱瞞,那麽有很大機率C廠發現不了-因為這個問題只有高緯度地區的冬天才符合觸發問題的光照角度,而驗收期計劃是在夏秋交際處,所以一旦我前公司混到了驗收透過,那麽後期修改,無論是中控台供應商改還是我前公司改都無所謂了。因為都要C廠掏錢改。
那麽最後前公司怎麽做的呢?當然還是直接提醒了C廠,當時已經做好自己掏錢改的打算了,結果C廠很通情達理,額外給了一筆開發費。
如果前公司不提醒C廠,結果就是DMS有可能廢掉,影響C廠聲譽,影響車主使用。
我的職業生涯裏,類似的例子有非常多,所以你們還覺得供應商只是牛馬,不配也不應該作為合作夥伴嗎?
================
2024.12.05:
看到一些回復,不客氣地說,一些人的格局屬實......
公司要想做長久,必要的「」仁,義,禮,智,信」都是要有的,不是說這些商人品德高尚,其實本質都是為了利,但做到守信,公司才有可能做得長久。
有人在那說特斯拉供應鏈管理,多講一下吧:
特斯拉供應鏈現在一樣是壓價,不比比亞迪高明多少,所以大家就別一提特斯拉就好像特斯拉是優秀企業,帶強者光環。特斯拉能有今天,主要是他是全球第一個show hand純電車的企業,不像比亞迪多線作戰。
有人還提蘋果供應鏈,說蘋果手機一樣壓榨供應鏈,這就是嚴重的不了解了。
蘋果供應鏈的利潤率是很豐厚的,一個蘋果養活了數千個企業,帶飛了富士康,天馬威,精研科技,德賽電池等等一眾企業上市。誰入選蘋果供應鏈誰就拿到上船船票。這時候蘋果是有絕對話語權和議價權的。但比亞迪的供應鏈現在利潤已經被壓縮到極致了。
還有,蘋果在手機這套供應商管理辦法在汽車行業根本就行不通,行業外人士應該不清楚蘋果汽車是怎麽沒的。
蘋果汽車沒了的原因很多,其中就有一條對供應商管理不當,2019年時候蘋果還是用在手機行業那套邏輯和汽車供應鏈談判,拉了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一票企業,提出的條件居然是要這些企業在美國建廠然後蘋果毛都不給,這個談判業外人士可能不知道,但在汽車行業都傳為笑談了。人家這幾個供應商,能給你出貨你就燒高香吧,有的主機廠甚至低三下四,寧願自己出錢幫這些供應商建產線,唯一的要求是供應商能給自己穩定供貨,你蘋果上來就傲慢地不行要人家伺候你,這不是在搞笑嗎?
還有一些人,我說難聽點就是對世界的認知完全靠想象,不懂還在那瞎叭叭,吹沒有特斯拉就沒有中國汽車產業,這些人你們是太高看特斯拉了,特斯拉只是一個催化劑,就算沒有特斯拉,在中國當時的條件下,新能源行業5年內也必然爆發。另外,吹特斯拉的你們知道不知道特斯拉如果沒了中國供應鏈,它連車都生產不出來?
還有一些非理智的迪粉。別怪路人有時候煩比亞迪,我本來對比亞迪挺有好感的,被你們給整煩了,我在理智分析,你在這給我扣帽子陰陽怪氣,你覺得你這是迪粉行為?實際上你這是腦殘行為。
最後,評論區某些人真的是偏執狂,我真的是懶得理。我刷知乎是來聽不同的聲音,以使我腦子不要僵化,不要變成二極體生物。
我不是來和你們吵架的。有深度的回復,不管是肯定還是否定我,我都會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