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到,這個話題下的爭論很多。有人認為輔助駕駛功能不完善不實用、學習成本高,因此很雞肋;有人認為可以大幅減輕疲勞,用了簡直就是離不開了,所以很實用、不雞肋。網上也是眾說紛紜,小視訊經常傳播使用輔助駕駛的事故,給人的感覺像是洪水猛獸。
該相信誰呢?
如果你已經全面體驗了每款車的輔助駕駛功能,那麽自然會有自己的判斷 ——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相信自己的實踐體驗,總是沒錯的。
親自實踐的想法是好的,但普通人很難有充足的時間、精力、能力去測試每一款車。 於是我從2020年開始,就開著電車走南闖北,幫大家探索兩件事情:第一,電車究竟能不能開長途? 第二,輔助駕駛功能/智駕功能究竟有沒有用 !
20-21年的重點在「電車長途」這件事情了 。兩年開了近10萬公裏,也算是很賣力了吧!最長的一次是225元開1157公裏,歷時15小時從石家莊開到上海,進行了一次相對極限的電動車出行能力測試。23年又開過一次廣州至上海的1500公裏、北京至杭州的1200公裏。
要想更加全面,就需要去更遠的地方、去試更多的車型 。然而,做這些事情都需要時間與成本,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我再努力也做不來。
英雄所見略同,懂 帝原創的<縱貫中國最來電>節目也做了「電車長途」這件事情,只是路途更長、規模更大、場景更多、數據更全面:第1期是Model 3、P7、ID.6 X穿越4000公裏(山海關-三亞),第2期是極氪001、Model Y、比亞迪漢EV的5000公裏,第3期是張家口到玉龍雪山的3500公裏。
這節目是不錯,但我存在一些擔憂。這是因為我發現: 20年的「電車長途」還是一件打破使用者認稀奇事情,到了23年就不一樣了,電車開長途已經成了一件稀疏平常的事情了(節假日另說),新聞性大大減弱 。所以到了22-23年,我也很少寫電車長途的文章了,轉向以智駕為主。
那麽,以「電車長途」為核心欄目的<縱貫中國最來電>節目是不是也該落幕停辦了呢 ?
沒想到的是,英雄所見再次略同,<縱貫中國最來電>節目也在「電車長途」之外開辟了「智駕實測」的主題。第一期錄制的時候我恰好也在北京,就前往亦莊現場觀摩了一下。也是比較幸運,我第一次體驗了小馬智行的L4無人駕駛車。
我觀摩的是第一期錄制,實際上他們一次錄了三期,主題各有不同:
高速領航輔助駕駛的實用性
大家想迫切知道輔助駕駛的實用性,個例都是片面的,各位看看多個車型、長途行駛的統計數據:
從這些統計數據分析來看,接管次數相當低、可用裏程相當長,輔助駕駛在高速場景下的實用性不容置疑 !
這期<縱貫中國最來電>節目的數據相當細致,例如還統計了總變道次數、無效變道次數、變道失敗次數等,以給大家一個更全面的展現。例如,如果光看變道總次數,小鵬G6最低(Model 3可用裏程短所以除外),好像顯得很笨拙。但看變道成功率,G6卻是最高,扳回一局。
再看總時長,G6只比最快的慢了23分鐘左右。再考慮到G6表顯120km/h的實際車速只有115km/h,這可能是導致它用時較長的主要原因。所以可以推斷它的變道次數雖然低,但並未影響通行效率,光看智駕的話G6可能才是最成熟的。
同時,G6充電總用時最短,所以綜合通行效率反而是最高的(蔚來高風亮節沒選擇換電)。
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續航達成率,與預期的一樣:
800V的阿維塔11、極狐AlphaS、和小鵬G6的續航達成率排在前面,其它四輛400V的車型續航達成率都要低一截
。
這段分析是什麽意思呢? 我是想說<縱貫中國最來電>統計數據全面且專業,這是非常有意義的,這可以給大家一個更為全面、更為正確的結論。既然都是花時間看節目,不如看看更專業的節目!
說到專業,他們還自己制作了一個測試儀器,可以測出車道中心偏移率,表征行駛居中穩定性。
當然,我認為節目還有提升的空間,在此提出三點個人建議(有點吹毛求疵了)
城區領航輔助駕駛的實用性
相對於高速領航輔助駕駛來說,城區領航輔助駕駛的成熟度還不夠高。盡管如此,我們不應該忽略城區智駕的重要性,因為大部份消費者90%的時間都是在城區開車,這是最重要的用車場景。
站在當下來看,城區輔助駕駛的實用性略低一些,但這個技術領域的進步速度非常快,也更值得跟蹤做節目。第三期的上海城區智駕中,華為三兄弟的評級為A、小鵬G6為M,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下次再來做節目的,有可能排名又不一樣了,而且玩家數量應該也不一樣了,這就會非常精彩。
恭喜<縱貫中國最來電>找到了一個新的好話題,預計可以連續再做個三五年!
城區智駕,現在還很難用一套數據體系來評價優劣:開得快不一定是最好,使用時的舒適性、安全感都是在細節中體現出來的。 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透過一些數據來觀察端倪:在亦莊高峰期的測試中,城區智駕的用時與人類新手司機差不多,小馬智行的L4無人駕駛甚至比人開得更快 !
由此我們就可以說小馬智行更強了嗎?未必。它取得更好的成績,因為這是它的主場,是限定開通的區域,已經練過無數次了; 它使用的傳感器也更多、更貴,很難量產交付到使用者手上。 我認為欄目加入L4只是作為一個對比參考,我們不能透過數據對比來直接判斷優勢。
第三期的上海城區智駕中,華為三兄弟的綜合評級比小鵬G6要高。這就可以說明華為比小鵬的智駕更強了嗎?未必,因為二者的城區智駕技術都在飛速進步中,在技術架構升級、開通區域覆蓋等方面存在不同的策略,現在只能說是一次月考,還不是最終的高考。大家都在飛速進步中,現在判斷為時過早。
也統計了接管次數:
總結
一旦涉及到多車對比,大家就會喜歡觀察它們之間的差異、硬要分出一個高下來。其實我們應該看到,能夠參與到此次節目中的,都是佼佼者。 現場的時候,我問懂車主持人:你們這麽多人、 這麽多車制作這個節目,最後成片也就是不到1個小時,你們真是有錢啊!這樣的投入產出比值得嗎 ?
他說,產出不僅是視訊,更重要的是豐富了「懂車實測榜」。以前都是測的其它內容,現在也加進去了導航輔助駕駛功能的評分。這個分不是隨隨便便得到的,就是透過這樣的多車、多人、大投入的測試得出來的!
實際上,它們之間的差異並不大,總體上來說: 高速領航輔助駕駛已經處於比較成熟、實用性不容置疑的階段; 城區領航輔助駕駛的剛剛跨越「可用」的線,目前具備一定的實用性,將來會飛速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