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汽車誕生那天起,汽車鑰匙也在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演進。
今天我們看到的大多數燃油車的那種彈簧刀車鑰匙其實是在上世紀90年代,第一次由奔馳汽車生產的。
這種車鑰匙一般都有一個外殼,外殼的裏麵包裹著可以向外彈出的切割鑰匙和一個無源/有源芯片,切割鑰匙負責引擎點火啟動車輛,芯片負責電子遙控解鎖和上鎖車門。
車鑰匙承擔著兩個最基本的作用,一個是開啟車門進入到車內,另一個是將車輛啟動 。
我們不妨看看汽車鑰匙的歷史,最早的車鑰匙從外觀上看是一種類似門把手的樣子,用手握住把手後,順時針旋轉開門和啟動車輛,這個設計最先在凱迪拉克汽車上使用;後來,克雷斯勒發明了刀片式點火車鑰匙,這種車鑰匙由一個刀片和一個點火器構成;再後來,雪弗萊汽車對刀片式點火車鑰匙進行了改進,生產出編碼電阻器車鑰匙,這種車鑰匙的好處是防盜效果更好。
在此之後,就是大家熟悉的雷射切割車鑰匙和前面提到的彈簧刀車鑰匙了,其外形和現在的普通鑰匙一樣,可以開啟車門以及給引擎點火啟動車輛。
這種車鑰匙現在仍然被大多數燃油車使用。但隨著技術的發展,汽車鑰匙除了這種最基本的形態,也發展出各種各樣「科技感」更強的形態。
比如寶馬的智慧觸控屏車鑰匙,這種車鑰匙帶有一個小的液晶顯示器,上面顯示著當前時間、車輛狀態、剩余油量等一些車輛基本資訊。
再比如特斯拉著名的卡片車鑰匙,進入車內時只需要將卡片在主駕車門側刷一下即可解鎖車輛,進入車內後將卡片放到NFC區域,腳踩剎車,就可以啟動車輛了。
但不管是智慧觸控屏車鑰匙還是卡片車鑰匙,總需要我們隨身攜帶一個除手機之外的東西,為什麽不能更方便一些,把「車鑰匙」的功能直接做進手機裏呢?或者,智慧型手錶裏。
事實上,現在稍微智慧一些的汽車都支持直接把手機當作車鑰匙。
手機做為車鑰匙,有兩種基本的形態:一種透過一個App套用來實作解鎖和啟動車輛,另一種是直接透過手機完成。兩種方式都可以完全拋棄傳統的物理車鑰匙,讓我們在出門的時候只需要隨身帶著手機即可。
下面詳細介紹一下這兩種手機車鑰匙。
一、手機App車鑰匙
透過下載一個手機App,就可以進行車輛的解鎖、上鎖、啟動,遠端開啟空調、座椅加熱等操作。
我們以上汽榮威在2019年釋出的一款新車RX5 Max配套的手機App為例來介紹。
在手機套用市場下載App後,首先需要用手機號註冊一個帳號,註冊好後,這時候還不能透過App來控制車輛,因為你的這個帳號還沒有和車對應起來,系統不知道你想要對哪輛車進行控制。
我們都知道車有 VIN號(Vehcile Identification Number),也就是車輛唯一辨識碼, 每輛車出廠時都會有。那麽如果你希望透過手機App來實作控車,就需要把剛才生成的帳號和這輛車做一個「繫結」的操作。
綁車的流程各汽車品牌設計的略有不同,但整體上大致相同,主要有2-3個步驟:
第一步:輸入VIN號、發動機號,上傳行駛證或者購車發票。這裏如果體驗做的好一些的話,可以不讓使用者手動輸入VIN號和發動機號,畢竟這兩項都是一長串字母和數位,稍不留神就容易輸錯。
可以在車輛中控螢幕上顯示一個二維碼或條形碼,裏面帶有這輛車的VIN號和發動機號資訊,使用者掃碼後自動填入。
第二步:實名認證。
輸入姓名和身份證號後,進行人臉辨識比對,比對成功後即完成實名認證。
第三步:設定安全碼或生物辨識。
這一步不是為了App控車的操作,而是當在檢視一些和車主相關的車輛私密數據時需要,比如檢視車輛當前位置、過去一周的行駛軌跡等。
繫結車輛後,就可以把手機App當作車鑰匙了。
其實透過這個App不光可以實作解鎖和啟動車輛這兩個基本的操作,還可以實作包括開啟/關閉後備箱、開啟/關閉空調、調節空調溫度、開啟/關閉座椅加熱、閃燈、鳴笛、通風等很多操作。
簡單來說就是,只要在車輛提供的訊號範圍內,都能夠實作透過App來遠端控制,只不過這些訊號中的絕大多數,從使用者場景上來說,沒有必要讓使用者透過手機App來控制。
當用App來控制車輛時,實際上有兩種控制鏈路可以選擇。
一種是將手機套用發出的控制指令透過行動通訊網路,也就是4G網路傳到車輛TSP(Telematics Service Platform)平台,TSP平台再將指令下發到車輛TBOX,由TBOX在診斷CAN上發起診斷及控制指令。
指令執行完成後,獲取相關CAN訊號並上傳到TSP平台,再由TSP平台返回執行結果數據到手機App。
這種方式我們一般叫做「遠端控制」,因為它不受距離限制,只要有網路的地方就能使用。但同樣它的缺點也在於,所有控制指令的傳輸和執行結果的返回都依賴行動通訊網路,當在一些手機訊號不太好的地方,比如地下停車場,可能就無法進行車控操作了。
另外一種控制鏈路是透過手機藍芽。這時候不需要有4G網路,只要手機藍芽和車機藍芽配對過即可。這種方式我們一般叫做「藍芽鑰匙」,它的工作範圍受限於藍芽通訊標準的工作範圍,也就是10公尺左右。
為什麽遠端叫「控制」而藍芽就叫「鑰匙」呢?其實是有原因的。
理論上透過藍芽通道,我們也可以實作遠端控制裏面所有那些對車輛的操作(開啟/關閉後備箱、開啟/關閉空調、調節空調溫度、開啟/關閉座椅加熱、閃燈、鳴笛、通風等),但因為藍芽的工作範圍只有10公尺左右,上述那些操作裏面的大多數已經沒有使用場景了。
你不需要在已經站在車旁邊的時候,拿出手機,透過藍芽連線來控制開啟車內空調,或者讓車輛發出鳴笛聲音以幫助你找到它的位置。這時候我們希望對手機的期望僅僅是實作「車鑰匙」功能,也就是開啟車門、啟動車輛。所以在藍芽連線下我們通常叫「藍芽鑰匙」,而不是「藍芽控制」。
二、手機NFC車鑰匙
前面介紹了透過手機App做車鑰匙的產品形態,接下來介紹另外一種,直接透過手機本身來完成車鑰匙的功能。
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這裏我在車鑰匙前加了一個定語:NFC。沒錯,透過手機直接充當車鑰匙就是透過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場通訊來實作的。
我們還是透過舉一個具體的例子來介紹,比如特斯拉的手機車鑰匙。
在首次使用特斯拉手機車鑰匙前,有兩個步驟需要完成:1. 手機藍芽和車機藍芽進行配對,確定該裝置為可信裝置。2. 將該手機設定為車鑰匙,設定的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坐在車內,開啟特斯拉App,點選手機鑰匙界面的「啟動」按鈕。第二步:這時候開始搜尋並匹配,中間需要你將卡片車鑰匙放置到車內NFC區域,這個步驟主要是驗證你的車主身份。
整個過程大概僅需要30秒左右,完成後特斯拉App會有一條推播通知,告訴你已經將手機設定為車鑰匙。
當你下次準備出行時,無需帶著卡片車鑰匙或者實體車鑰匙,也無需將手機從口袋裏拿出、開啟特斯拉App、選擇解鎖車輛等一系列繁瑣的動作。
只需要帶著手機走到車輛旁邊、開啟車門、上車就可以出發了,全程甚至都不用將手機從口袋裏拿出,非常便捷。
但是這個便捷有幾個前提條件。
第一,你的手機需要支持NFC功能,同時車上也要配有NFC模組。雖然現在一個NFC模組的成本已經很低了,相信未來的智慧汽車支持NFC是一個標配選項,但目前馬路上跑著的乘用車基本都還是不支持NFC功能。因為需要硬體支持,所以少量已有的智慧汽車也無法透過OTA升級來實作對NFC功能的支持。
第二,使用NFC手機車鑰匙時,需要手機藍芽是開啟狀態,同時不能將特斯拉App解除安裝掉。如果進入車內後你把手機藍芽關掉了,那麽中空屏會提示你使用卡片車鑰匙啟動車輛。
第三,NFC的工作距離大概在10cm-15cm,如果手機裝在背包裏,超過了NFC的工作範圍,那麽也是無法直接辨識開啟車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