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滴滴就打到「臭車」致歉 多地推出「香香車」,對此你怎麽看?

2024-12-24汽車

轉一個傳說級知乎er的舊作

最近,一名山東空姐在河南被滴滴順風車司機殺害,成為輿論的焦點。其實,關於滴滴的問題,我粗略數了一下,我前後大概寫過五六次,所謂滴滴就是「互聯網+黑車」的觀點,幾乎每次都被熱心乘客懟的一塌糊塗。遺憾的是,我說的沒錯。
之所以說滴滴就是「互聯網+黑車」,是從這樣一種荒誕的情境出發:
設想一下,火車站門口趴活的非營運車輛,往往司機還是紋身光頭金鏈子這三件套,這樣的車,無論是公眾還是官方,都準確的稱之為「黑車」。但是,假如司機花費一點流量,從APP STORE裏下載一個套用,再隨便找一本不知道是誰的行駛證和駕駛證註冊一下,這輛車連同開車的大兄弟就搖身一變,成了名正言順的「網約車」了。稍有常識都可以看出,這裏頭是有問題的。
所以,這次很多人黑滴滴,方向是對的,但黑的不準確。 這裏頭不是滴滴稽核不嚴的問題,而是經營性的企業,特別是私營企業,根本就不應該有稽核把關的權力 。滴滴稽核的再到位,也只能歸入內控的範疇,代替不了來自外部的政府監管。 因為滴滴作為經營性的企業,他的利益在於擴張業務,提高利潤,出於這種動機,能指望他好好監管嗎?不存在的
現在很多人都在講,滴滴順風車提供了司機給乘客貼標簽的設計,把出行軟體當做社交軟體來做,是邪惡的。但平心而論,順風車天然就帶有社交內容。
滴滴順風車的定價非常有趣,隨機找了個城市的市內計價規則,在不拼座的情況下,午夜分時計價規則是6.6元起步2公裏,超出裏程15公裏以內的,每公裏1.43元,而超出15公裏的,不僅不用像出租車那樣支付遠端費,反而會將每公裏單價降低到1.1元。降低的0.33元每公裏,實際上就是司機倒貼給乘客的陪聊費。
假如說,透過管理將司機的門檻從1年駕齡提高到3年,不準司機默默叨叨的扯閑篇,更加嚴格的稽核司機和車輛資訊,如果做到了這一點,是不是會比順風車安全多了呢?
當然是的。
但這樣一來,我們就不能稱之為「順風車」,而是稱為「快車」,單價也不是1.1元,而是2.6元。
在這個基礎上,假如把司機從個體單幹改成公司簽約,有一定的培訓,穿西裝襯衫,彬彬有禮,車輛換成B級以上,並且維護的比較幹凈整潔,是不是會比快車還要安全多了呢?
當然是的。
但這樣一來,我們就不能稱之為「快車」,而是稱之為「專車」,單價也不是2.6元,最便宜也要4.3元。
許多人在案件發生後給滴滴支的招說的都對,但這些套路無非是把順風車改成快車,把快車改成專車。這些套路你們都想得出來,程維想不出來?都以為自己是程維高嗎?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1.1元和4.3元得到的產品是不同的。在目前的條件下,假如有人能做到專車這個安全性和舒適度,還能把單價控制到1.1元,那麽,這個人早就應該被市場發掘出來了,然而並沒有。
這樣一來,問題就清楚了。4.3元的專車,2.6元的快車,1.1元的順風車,安全性依次遞減,怎麽選擇?
這不是智商問題。
很多人教女孩子防狼,你放心,任何一個空姐都是身經百戰了,見得多啦,一個月見到的色狼比多數人一輩子見過的還多。有些地方,比如說中國香港和中國山東,空姐是要被送去學武術的,怎麽可能沒有安全意識?
所以,這純粹就是經濟問題。你覺得一個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女孩子會怎麽選?當然是選擇消費降級。
事實上,正如網上熱議的那樣,消費降級已經成了這屆年輕人最本質的特征之一,而 互聯網經濟在許多領域的蓬勃發展,起初也是從消滅安全冗余展開消費降級開始的。
比如說,掃碼支付被稱為「新四大發明」之一,有多厲害就不用多說了。我們不妨想一下過去刷卡支付的時候是個什麽流程:
超市收銀員愁眉苦臉的掏出一台POS機,然後刷幾下卡(幾下取決於網速和卡片品質以及緣分),過了許久吐出兩截紙,消費者簽個名,然後你一截我一截各自留個底,完事。再想一下去學校食堂吃飯是個什麽流程:飯卡在機器上拍一下,搞定。前者多出來那麽多戲,主要是為了防止誤刷、盜刷以及其他糾紛。
但是,這裏面有個問題。你自己卡裏有幾個錢你自己心裏沒點數嗎?為了這點錢,搞的像兩國邦交一樣,還簽個名然後你一截我一截的,弄的儀式感那麽強有什麽必要呢?
還好,就算你卡裏有幾個錢你自己心裏沒數,馬老板們心裏是有數的。所以,喊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叫做:「你敢付我敢賠」。比起壓縮安全冗余帶來的業務量增長,賠償的那一點錢真不算什麽。特別是,就你卡裏這點錢,人家真賠得起。這樣問題就解決了。賣家不再需要購置POS機,只要花1毛錢打印一張印著二維碼的紙,買家不需要繁瑣的刷卡流程,只需要開啟APP掃一下碼。
於是,無現金社會就這麽成了。
其他一些互聯網革命是不是也可以概括呢?差不多。
比如說,上過「3·15晚會」的外賣,把來路不明的食品送進千家萬戶,靠的是「你敢吃我敢送」。身經百戰的消費者什麽樣的地溝油沒有吃過?見得多啦,他們真敢去吃,事情就這麽做成了。
再說送貨本身,同樣是被稱為「新四大發明」,其實光是配送的車輛,無論是電動三輪車還是高速電動自由車,按照現行的標準,妥妥的機動車無疑。既然是機動車,按照正常的法律法規,車要合規機動車,有行駛證,有保險,有年檢,很多地方還要搖號。人要合規駕駛員,有駕駛證,有計分。
按這個標準,快遞行業至少要倒退20年。
但是,靠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一些地方甚至主動降標,為快遞三輪車特事特辦、網開一面,事情就這麽做成了。這叫做「你敢開我敢放」。
這些案例的共同點在哪裏? 在於在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基本國情下,透過降低一部份標準,最大限度的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也就是說,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我們這裏,是先滿足需要,再讓生活美好起來。所以,我們這樣一個開發中國家,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比許多已開發國家都要好得多。
回過頭來說滴滴。順風車背後的問題,滴滴難道沒點數嗎?他們當然有數,所以一下子就拿出許多整改意見。但是,問題在於,把1.1元的順風車搞的那麽正規,4.3元的專車誰去坐?或者說,這麽正規的人,會為了1.1元半夜三更跑去開順風車?
很顯然,1.1元的順風車之所以可能,背後還是一種「你敢坐我敢賠」的互聯網思維。
2016年深圳發生順風車司機殺害女教師的刑事案件後,曾排查了全市滴滴司機,發現其中有吸毒前科人員1425名、肇事肇禍精神病人1名、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員1661名,對8000多人做了封號處理。吸過毒的、坐過牢的、甚至得精神病的,這樣的人在社會上幾乎不可能找到像樣的工作,而滴滴恰恰是對他們比較友好的職業。
滴滴對他們友好,是因為他們要價低。有這種前科的人,被通俗的稱為「垃圾人」,無數統計數據都表明,有前科人員再犯罪的機率比普通人大得多,所以雇主通常不會去僱用,因為多數雇主不會僱用,所以他們在勞動力市場上要價特別低。
但是滴滴不在乎,他不是雇主,只是平台,而順風車的定價恰好把這樣的人精準辨識了出來。能為了1.1元在半夜三更跑到飛機場去趴活的,你覺得都是些什麽人呢?
用這些人開車,滴滴難道不怕嗎?
怕當然也是怕的,但是,對於企業來說,首先要算經濟賬。這些人即使犯事,首當其沖的是要追究肇事者的刑事責任,滴滴就算要賠錢,也賠不了幾個錢。而且滴滴真的賠得起。相比業務擴張帶來的利益,根本就不算什麽了。
「你敢坐我敢賠」,就是這麽硬氣。
這讓人想起企業倫理課上被輪了N遍的福特平托車案例。大致是說,上世紀70年代,福特做了款車,設計上有缺陷,一撞就著火。福特公司算了一下,改進投入的成本比燒死人要賠付的錢多得多。於是,靠著「你敢坐我敢賠」的底氣投入市場,然後玩脫了。搞出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因為錢,賠得起;命,賠不起。
但是,對於順風車這種大型消費降級產品而言,社會影響是賠得起的。沒有什麽社會影響是一張優惠券搞不定的。如果搞不定,就再送五張。
所以你看,2016年出了深圳女教師遇害的事情,網路的輿情雖然有,但遠沒有現在那麽洶湧。當時記得主流的觀點還是,出租車司機同樣會作案,而相比之下,滴滴有定位,作案更容易被抓。
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當時的社會存在是什麽呢?當時滴滴優步還沒有合並,雖然補貼大戰進入尾聲,但群眾剛享受完補貼帶來的實惠,還在感恩戴德,後來一些地方政府嚴肅處理網約車,居然被許多人說成是為了替出租司機這個既得利益集團出頭。
人民群眾自己都不在乎自己的安全,但是人民政府在乎。這樣就產生了幹群矛盾。再想一下,類似的事情是不是還有很多呢?比如說,為了消防安全清理欠高端住宅,但是很多人介意,因為他們是欠高端人口。比如說,為了生產安全清理欠高端工廠,但是很多人介意,因為他們是欠高端技師。
現在是不是覺得滴滴順風車這個事情和幾個月前華北某市清理欠高端人口的事情差不多?正所謂日下無新事,小編天天催更是為了流量,但道理確實就是這麽些道理。
過去我們經常講公平與效率之間是有矛盾的。這指的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人不拿鞭子抽——當然,這裏指的是廣義的鞭子,比如失業、降薪等等——是不願意玩命幹活的。所以,社會假如太公平了,也就是鞭子抽的輕了,或者用時下流行的話說,假如讓人們都呆在「舒適區」裏,社會生產還有效率嗎?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尤其是覺得自己手裏拿著鞭子的最懂。這裏就不多說了。
但是,我們常常忽視了安全與效率之間也是有矛盾的。特別是,事故、災害、案件並不是每天都會發生,而效率問題確實每天都要面對,這樣一來,就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
在平安無事的時候,有人常常會追問:那麽多審批、監管、檢查、整改,即使不是借機吃拿卡要,也是吃飽撐的。在出事之後,往往是同一批人,又會追問:誰審批的?誰監管的?誰檢查的?為什麽不整改?簡直令人遺憾、令人寒心、令人憤怒!
所以,很顯然,在安全與效率的矛盾中間,必須要尋求一個最優解。
也就是說,對於安全問題,關鍵是要確定一個標準。而在談標準之前,首先就要解放思想,從「絕對安全」的臆想中解放出來。安全都是相對的。坐在掉了擋風玻璃的飛機上碰到英雄機組還能撿條命,下了飛機碰到個變態司機反而可能送命。
離開機率講安全都屬於耍流氓。離開成本講機率也屬於耍流氓。而在安全問題上,一般來說都是一分錢有99%的安全,一毛錢有99.9%的安全,一塊錢有99.99%的安全。就好比1.1元是順風車的安全,2.6元是快車的安全,4.3元是專車的安全。
順風車出了事,就把1.1元的安全標準提高到2.6元,假如快車出了事呢?再把標準提高到4.3元。空姐是安全了,可是空姐出行成本的提高會倒逼航空公司提高薪資,進而提高票價。票價的提高又會帶來各行各業生產成本的提高。
最後的問題,往往又變成了你願意為空姐的安全掏多少錢?你家有沒有空姐?你家開幾家航空公司?
其他一些國家,比如說印度,他們的網約車是能約到三蹦子的。